![](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209fd2a3cd564fbde77ebc45537723a.jpg)
作家吴晓波说:“中年的午后,你有足够的心境和学识读一本稍稍枯燥的书。这一切都是有成本的,而它们的投资期无一不是在你的青春阶段。”
人到中年,我们会面临健康、事业、家庭、教育等各种人生卡点。
可是,一个人的中年能过上怎么样的生活,完全取决于他在年轻时的努力与付出。
年轻时有多努力,后半生就有多安逸。
想要在中年以后活得优雅从容,你就得在40岁之前,把后半生的路铺好。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c072f1b5a21b08e65d0345d3e80a3a0.jpg)
锤炼技能,深耕能力
罗振宇说:“普通人的努力,在长期主义的复利下,会积累成奇迹。”
现实生活中,总有人三心二意、犹豫不决,不断变换着行业,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
而那些真正厉害的人,都懂得认定目标,坚持在领域内深耕。
中国拳王徐灿,这是一个让五星红旗飘扬在各个国家的名字。
他的超强“绝技”是能在10秒之内打出111拳,速度快得让人瞠目结舌。
可这远超常人的“绝技”,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徐灿的主教练曾说,徐灿的几乎24小时都是在拳馆度过的。
他可以重复练习12个小时以上,没有任何节假休息日。
一天中四分之三的时间,他都在苦练基本功,或跳绳、或跑步、或拉伸等。
余下的3个小时,他就专注训练挥拳。
正是凭着日复一日的反复练习,才使得每个动作都成为了他刻在骨子里的肌肉记忆。
25岁时,他有一次在休斯顿对战罗哈斯,那是一位美国金腰带的拥有者。
罗哈斯气势汹汹,但是徐灿并没有慌乱,而是运用快速的出拳速度,沉稳冷静地找寻每一次反击的机会。
几个回合下来,罗哈斯的体力被耗尽。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16109aad956d9f4a1290f40ecaea15b.jpg)
这时徐灿乘胜追击,迅速出拳攻击罗哈斯,让他落了下风。
最终,徐灿赢得了此次比赛的胜利,成为了新一届的世界拳王。
格拉德威尔曾说:“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这世上,从来都没有一步登天的成功,也没有一挥而就的高手。
任何在某个领域取得非凡成就的天才,都离不开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契而不舍的深耕。
沉住气,稳住心,持续不断地深耕自己的田园,终有一天会迎来属于自己的硕果。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08c8b7a31b0324d94c3690e3dd43e6d.jpg)
勤于读书,充实大脑
林语堂曾在《读书的艺术》中说:“凡是没有读书癖好的人,他的一生完全落于日常的囿禁中。”
一个不爱读书的人,他们的生活只能受限于身边的人,没有办法明辨是非,更看不到人生的方向。
只有阅读,才能让你手握一把把钥匙,在困境时一次次拔开迷雾,看到更辽阔的世界。
作家@王耳朵,曾分享过一个真实的故事。
小镇上的一个富商,在一次车祸中意外离世了。
由于事情发生得太突然了,他还没有找律师制定过任何的遗嘱。
所以在长辈的主持下,家中的财产由两个儿子进行均分。
这些财产包含房子、公司、铺面、豪车等等,还有几百万的银行存款。
分完财产后,俩儿子的处置完全不一样,导致他们之后过的人生也截然不同。
大儿子拿到钱后就缀学了,他整天与镇上的一帮小混混称兄道弟,不务正业。
他身旁的猪朋狗友们,一个个唆使他肆意挥霍。
不久后,他的那部分财产就全被他挥霍殆尽了,而他也因为犯事被关进了监狱。
但小儿子的人生之路,却完全不一样。
他拿到遗产后,直接选择把钱存起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a857b8d7daaf429e49a05bdc347d07a.jpg)
同时,他把生意交给了父亲生前信任的得力部下。
他自己则出国去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习最新的管理理念。
毕业后回国,他对父亲留下的产业进行改革创新,把家族企业转型迭代。
几年之后,他便在商业界站稳了脚跟,生意扩大了好几倍。
媒体人@良大师说:“40岁之前读过的书,是一种稳定、持久的知识源。将会推动你成为一个笃定理性的中年人。”
如果一个人的脑子里没有学识,即便拥有金山银山,最终也免不了会坐吃山空。
读书对于普通人而言,最大意义就在于能更好地掌握命运这张牌。
它不仅能游刃有余地解决你生活中各种难题,还会让你的心变得更加丰盈踏实。
年轻时读过的书,受过的苦,终将会成为你后半生坚硬的铠甲。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94c519bbbeac6c5648bc5f6260de5e7.jpg)
保持行动,拒绝内耗
很多时候,让我们痛苦的,从来不是事件本身,而是自我的思虑太多。
过度的焦虑内耗,只会让人停滞不前,徒增烦恼罢了。
唯有减少不必要的内耗,增加执行力,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作家范海涛在《三十不设限》一书中,曾记录了自己的故事。
30岁那一年,她决定去美国哥大学习口述历史。
可在她的身边,到处都充斥着反对的声音,这让她一度陷入了深深的内耗之中。
好友们劝她,放弃稳定的工作真的太可惜了,而且这个年纪才出国,会不会太晚了,到时会不会一无所成;
亲戚们则说她,不顾自己母亲的身体冒然出国,是不是太不孝了。
这些杂念折磨得她寝食难安,日渐消瘦。
但是痛定思痛后,她还是决定倾听内心的声音,行动起来搏一搏。
她觉得与其整天焦虑痛苦,不如付诸行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463c7472d06cc1906125fec3dc990ec.jpg)
于是,她开始止住杂念,抱着乐观积极的心态,开始了备考GRE的学习之路。
她时常在没有暖气的教室里复习到凌晨,也会在睡前从床上猛然起身,喊起来熟睡的先生讨论问题。
随着知识量的大量积累,不确定性的东西越发清晰,她的内心也变得越来越坚定。
后来,她冲破重重难关,顺利收到了入取通知书,终于圆了自己的国外求学梦。
每次回忆往事,她都会特别感慨:“太感谢当初那个及时行动的自己。”
当她结束2年的留学生涯回国后,她收到了国内各种各样的工作邀请函。
史欣悦在《自洽》中说:“机会都是试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好谋而无断,是不可取的。”
一个人是否能够获得成功,说到底,依靠的就是执行力。
一旦想得太多,你就会被焦虑困住了脚步;犹豫不决,就会被内耗耗尽了热情。
提高执行力,行动起来,才是治愈焦虑最佳的灵丹妙药,也是接近成功最快的路径。
▼
生活中的很多时侯,我们总是在羡慕别人富足悠闲的中年生活。
可殊不知,这样的好日子,都是靠年轻时所一步步积赞下来的。
打磨技能,深耕本领,才能收获更斐然的成就;
坚持阅读,提升学识,才能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提高执行,拒绝内耗,才能干出更耀眼的成绩。
往后余生,愿你我都能拥有足够多的资本和底气,在后半生的岁月里活得优雅从容。
作者 | 幕卷·舒馨,喜欢在文字里漫步,感悟心灵被救赎的美好与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