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工地居然发现西汉古墓,出土4000多件兵马俑,堪称缩小版秦始皇兵马俑,墓主身穿金缕玉衣,身躺精美玉棺。他究竟是什么人?为何会这么豪华的下葬呢?
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星期天中午,江苏省徐州市狮子山村的几个孩子出门玩耍。当他们路过一个施工地时,突然,不知道是谁踢到了一个圆滚滚的东西,几个孩子好奇地凑了过去。捡起来后发现,这东西有鼻子有眼的,模样非常奇特。定睛一看!他们手中的居然是一个用泥土烧制成的小人头!
这个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在这个小山村中传开了,虽然村民并不懂这些东西,但他们知道这背后觉得没有那么简单。村支书感觉到此事重大,他急忙上报了有关部门。
考古专家到场后,急忙开始清理现场。不出所料的是,专家陆陆续续发现了是个小人头,而且这些小人头还有着身体,这分明就是一个个外形像人的陶俑。一个小小的施工地居然发现了这么多的陶俑,而且大部分的陶俑已经裸露在外,徐州市文管部门紧急调来了考古人员,进行抢救性发掘。
经过两个多月的勘察,他们一共在地下发现了五个俑坑,其中有三个为大型俑坑,初步猜测,每个俑坑里至少上千个陶俑。另外两个俑坑虽小,但五座俑坑依旧发现了4000多个陶俑!这个数量的陶俑,放眼到全国也是数一数二的,这个规模的陶俑究竟是干什么用的?难不成是在模仿秦始皇的兵马俑?
褪去表层的泥土后,一个个精致的小人俑就展现在人们眼中。陶俑一共分为两种,分别为立式和坐式。立式俑的高度达到48厘米,坐式俑的只有25厘米。这些陶俑和秦俑有着天壤之别,每一个兵马俑都与真人大小差不多,不论是从表情、服饰、或者是发型上来看,秦俑才更贴切真人。
但狮子山陶俑的兵种相似,几乎都是一个模子铸出来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小型的人形陶俑代表了一种严谨的等级划分。这些配套齐全的陶俑并不是普通老百姓可以使用的,古代一般只有皇帝或者贵族下葬时才能使用。迄今为止,我国也就发现了两座兵马俑坑,一个就是西安的秦俑,另一个就是陕西咸阳发现的杨家湾兵马俑。
杨家湾兵马俑
经过鉴定,这些陶俑来自的年代属于西汉。而徐州自古以来就没葬过任何一位皇。但在西汉时,徐州却是西汉的诸侯国,楚国的都城,徐州一共楚国12位刘姓的楚王,历史上只有楚国时期才有这样的实力建造陶俑坑。
那么陶俑坑会不会就是这12位楚王中的一个呢?考古专家王恺在观察兵马俑时,也发现了一些异样,兵马俑的过于凌乱,每一种相同兵种的兵马俑都应该统一放置,但陶俑坑中的兵马俑却随意放置,这在注重礼教的古代是要冒杀头之罪的。能出现这种的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兵马俑下葬过于仓促,可究竟是什么导致下葬的这么急忙呢?两千年前必定发生了什么大事!这件事很可能就和墓主有关!
陶俑的疑问王恺暂时还没不能解开,但陶俑坑已经被发现了,那么接下来就可以寻找主墓了。王恺发现,虽然陶俑的面朝方向都不一样,但大多数的陶俑都面前西方。当年专家之所以能找到秦始皇陵就是因为秦俑都是面朝西面的,秦俑的背后就是秦始皇陵。根据这个推断,专家锁定了狮子山的主峰。
可王恺到了狮子山就傻眼了,狮子山下全是岩石,洛阳铲无法派上用场,只能用最笨的办法进行勘探,但是王恺却一点也没有灰心,他相信自己能够找到。
只不过的他没想到,居然让他找了六年。考古专家王恺
王恺这六年间,一直都在狮子山附近勘探,附近的村民都认识他了,也都知道他的目的是什么。有的人会给他提供线索,但更多的人是防备着王恺。
直到一名老人说,自己的祖辈在狮子山下挖了一个红薯窖。这个细节让王恺捕捉到了,狮子山下大多数都是岩石,能挖到红薯窖的地方地下肯定都是泥土,那么地下有墓葬的几率就会很大。于是王恺急忙找到红薯窖的位置,这个位置是他六年里天天都会路过的地方。王恺只好哭笑一声,随后他立刻就雇佣了两名村民帮自己向下挖。
结果不出三天的时间,果真让王恺发现了一处有着人工凿痕的岩石,这就是他苦苦寻觅了六年的陵墓。
1992年12月26日,王恺带着几名队员开始尝试发掘。发掘的过程中,队员们发现一处土质不一样的地方。顺着那块土地向下挖,他们很快就挖到了一枚官印,这是楚国一位武官的官印,但是一位武官是不可能能拥有这样的墓葬规格的,土壤里散落的钱币让专家心凉半截。
王恺发掘的这个地方,很有可能是当年的盗墓贼留下的盗洞,这座古墓可能被捷足先登了!
1994年11月16日,在国家文物局的批准下,王恺带领考古队正式发掘古墓。因为有王恺之前勘探,考古队很快就挖到了墓室。只不过的是,墓室门口散落着大量的文物。而墓室门口的塞石也被人凿出了一个“牛鼻眼”,不知道用了什么方式,硬生生地将五六吨的巨石挪动了位置。这座大墓果然被人光顾过了!
虽然结果让人沮丧,但考古行动还是要正常进行的。在清理塞石处的文物时,他们发现了一种西汉时期的玉器----玉璜。而且塞石上还发现了无数个玉片,在个别玉片上还发现了金丝。专家推测,这应该就是墓主下葬时身穿的金缕玉衣!在古代,金缕玉衣只有皇帝或者王侯才配穿戴,这说明了陶俑坑中的主人,一定是西汉时期的楚王,除了他没有其他的可能了。
而这些玉璜之所以会留在墓室里,很有可能就是盗墓贼不敢带走,因为玉璜是价值连城的宝贝,同样玉璜也是皇室的身份代表,他们可能害怕带出去招来杀身之祸。以此来推断,陵墓被盗的时间应该和墓主下葬的时间相差不远。
在墓门前,专家还发现了两间侧室,他的封门条保存完整,似乎是没有被盗。专家打开后发现了大量的铁质兵器,还有一些琳琅满目的玉器。最让人兴奋的还是发现的两个纯金打造的金带扣。
随后,在内墓道的入口处,专家居然发现了一个人的墓葬。墓中人头北脚南,尸体已经腐朽。在他的脚下还发现了五个铜鼎,能使用五个鼎的人,一般都是士大夫的身份。在他的身体旁还发现了一枚官印,上面刻着“食官监印”,食官监是宫中负责饮食的官职,一个负责饮食的人,都能用士大夫的规格下葬,而且还只能躺在墓道上,这就能证明墓主的显赫的身份。墓主的身份越来越让专家好奇,墓室的外围已经清理完了,接下来就该进入主墓室了!
经过专家们商量后,决定让邱永生第一个进入主墓查探。邱永生是考古队的“新人”,虽然他入行时间不长,但是也见多识广了。这次发掘行动,他每次都是第一个冲到最前面的,他自己也很愿意。
在墓道前,考古队在邱永生的腰上绑上了一条电缆,一是可以进入墓室后照明,二是出现意外时,外面的人能将他拽出来。进入主墓室并不困难,盗墓贼早就帮邱永生探好路了,只不过墓室建在山体中,很有可能面临塌方的可能,再者就是害怕墓中会有什么机关一类。
大约走到了十几米后,邱永生发现了古墓两旁有从墓顶掉落下来的泥土,湿漉漉的泥土让邱永生异常难走。
大约又走了二十多米后,邱永生终于抵达了墓室的最深处,他远远地就看到了一些白条状的东西。再走进点看,这些白条状的东西正是骸骨,棺椁早已腐朽了,而且尸骨也好像被人拖拽过,大件的陪葬品更是一件没见。
1995年2月21日,组建了两个工程队,动用了撬杆、钢丝绳、卷扬机等一系列工具,才将封堵墓门的十个五六吨重的塞石移走,不敢想象,2000多年前没有现代工具的古人是怎么做到的。随后专家就展开的清理工作,他们一路通关地来到了尸骨所在地,看着一地的骨骼,还堵住七窍用的玉塞,在墓道口专家们还发现了一种墨绿色的玉片,这种玉片应该是来自棺椁上的,墓主下葬时用的应该是玉棺。
以此来判断,专家确定这应该就是楚王的骸骨,可具体是哪位楚王他们还不清楚。整座陵墓都很奇怪,尸骨出现的位置并不对,它出现在后室前的一间侧室中,后室中也只开凿了一半,许多侧室也只开凿一米深,不可能用来放置陪葬品,最关键的是,墓道前发现了大量摆放混乱的石块,这可能是工匠做的塞石,并没有来得及摆放好,种种迹象的都表明了,狮子山大墓是一座没有完工的墓。
所有能够证明墓主身份的文物,都被盗墓贼席卷而走了。墓中仅发现了一些盗墓贼不敢带走的东西。
之前发现的金缕玉衣片经过修复后,一副奢华精美的金缕玉衣呈现在人们眼前。
考古人员之前发现的墨绿色玉片经过修复后,得到了一幅华丽的玉棺。另外墓中还发现了一些精美的玉器,像玉璧、玉龙、玉璜、玉冲牙一类的,还有两枚纯金打造的金带扣,更加验证了墓主是楚王的猜想。
就在这时,专家在墓道口清理出大量的铜钱,足足有17万枚, 这些铜钱是西汉的“半两钱”,他们是西汉早期使用的货币,公元前118年后,西汉开始铸造“五铢钱”并发行使用,半两钱就此作废。铜钱之所以在墓道口发现,很有可能是盗墓贼发现这些铜钱并不能使用,所以才将其丢在了墓道口,盗墓贼应该来自西汉后期,而墓主应该是在公元前118年前,那些还在使用“半两钱”。
公元前118年只有第一代到第五代楚王,根据资料记载,专家将第四、第五代楚王排除。在《水经注》中,专家又发现了线索:
荻水又东径同孝山北,山阴有楚元王冢。
同孝山就是如今的徐州铜山区的楚王山,在楚王山上确实发现了一座西汉古墓,已经证实确定是第一代楚王刘交的墓葬。
而第二代楚王在位只有短短的四年时间,即使狮子山大墓没有完工,但以他的工作量来看的话,至少需要十年的时间,所以第二代楚王并没有时间来修建这个规模的墓葬。所有的楚王中只有第三代楚王--刘戊,符合所有条件!刘戊的祖父是汉高祖刘邦弟弟,他在位时,执掌大权的汉景帝是他的堂兄弟,刘戊在位20年,身份地位非常的高。
据史料记载,吴王刘濞预谋造反,他邀请刘戊一同,刘戊立即就响应了刘濞的建议,一同发动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七国之乱”。
但汉景帝派兵镇压,大败七国联军,吴王刘濞被杀,其他王或降或死,刘戊最后自杀身亡。
这也就能解释出,为什么狮子山大墓为何没有完工。刘戊自杀过于的突然,大墓并没有完工,其次就是要在汉景帝下令前,以王侯的身份下葬,所以墓室和兵马俑都显得不合理。
结语只可惜这位野心勃勃的楚王并没有成功,刘戊之后的楚国也被西汉削弱了大量的领土,再也没有达到刘戊的实力。而这位楚王也被后人席卷一空。但楚王刘戊墓的出现,还是为我国的填补了一段历史空白,王恺为此付出了八年的时间,实属让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