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对抗日本,清朝其余三支舰队哪去了?

地图帝 2025-02-17 21:54:40

很多国家的海军都不止一支舰队,比如美国有太平洋舰队和大西洋舰队,下面有2、3、4、5、6、7舰队;俄罗斯有黑海舰队、波罗的海舰队、北方舰队、太平洋舰队。晚清时期的中国同样如此,在北洋水师(北洋舰队)之外,清廷还组建了南洋、福建、广东三支水师。尽管各自承担的任务和防控的水域不同,但在面对共同的敌人时,这些舰队还是应该团结一致,然而甲午海战时,似乎是北洋一家应对日本,另外三支舰队到哪里去了呢?

【福建水师-已全军覆没】

1866 (清穆宗同治五年),左宗棠成立福州船政局,沈葆桢总理船政事务,统管造船厂和前后学堂、水师营。沈葆桢将福州船政局的军舰编成舰队,由原福建水师提督李成谋担任轮船统领。

1874 年(清穆宗同治十三年),福州船政局拥有 “扬武”“万年青”“湄云”“福星”“济安”“永保”“琛航”“大雅”“靖远”等15艘,又从国外购得“海东云”“长胜”,“建威”3舰,共有18艘兵船。

1879(清德宗光绪五年),第三任轮船统领彭楚汉时,福建水师成立。

1883年(清德宗光绪九年)中法战争爆发前,福建水师已经是中国吨位最大的一支舰队。由“扬武”舰管带、负责水师营务处(舰队指挥机关)的闽安协副将张成统领,统辖兵船达26艘。拥有主力战舰十数艘,但均为木胁木壳结构,总排水量约9900吨,载普通火炮47门,官兵1100人。

1884年(清德宗光绪十四年),法国东京舰队进入马尾军港,而福建水师竟然大度到任由法国海军占据有利地形,完成对福建水师的战斗准备。法军率先开火,由于装备差距大,海战不到半小时,福建水师的11艘战舰就有9艘被击毁,另有2舰自沉,19艘运输船全部沉没,水师官兵殉国者760人。福建水师几乎全军覆没,此时距离甲午海战还有十几年。

此后福建水师再已难成军,只有“福靖”和“福安”可编入舰队战斗序列,其余舰只能作为侦察、运输等辅助舰船使用。

【南洋水师-互相掣肘未参战】

1875年(清德宗光绪元年),沈葆桢升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督办南洋海防事务,开始筹办南洋水师。

1880年(清德宗光绪六年),刘坤一任两江总督,“龙骧”“虎威”“飞霆”“策电”4艘蚊炮船拨归南洋水师,福州船政局制造的“澄庆”舰也调归南洋水师。左宗棠在福州船政局定制“开济”舰,并从德国订购“南琛”“南瑞”2舰。

1884年(清德宗光绪十年),曾国荃调任两江总督,此时南洋水师已拥巡洋舰及炮舰等17艘,排水约2万吨,发展成为一支实力较强的海军力量。南洋水师分驻江宁、吴淞、浙江等地,负责东南沿海的海面及长江一带的防务。

1884年中法战争期间,南洋水师派5艘舰船支援福建水师,2艘遭法舰围攻,3艘驶入镇海,配合沿海炮台将敌舰击退,取得镇海保卫战的胜利。

1888年(清德宗光绪十四年),朝廷将广东、福建、台湾、上海的军舰划归南洋水师。

从实力上看,南洋水师是仅次于北洋水师的第二大海军力量,双方存在竞争。北洋水师的创建者是李鸿章,南洋水师则是左宗棠和沈葆桢,他们互为政敌,为争取有限的军费,常在朝堂上明争暗斗。由于心存芥蒂,李鸿章没有邀请南洋参战的计划,而南洋也没有北上合击日本的打算。

北洋水师在黄海遭遇日舰后,仅仅五个小时,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南洋水师就是有心北上救援也来不及。

反倒是清朝四支舰队中实力最弱的广东水师,在甲午海战中的表现可圈可点。

【广东水师-英勇增援】

1809年 (清仁宗嘉庆十四年),复置广东水师提督,驻虎门。分为前、后、左、右、中五营,兼辖水师营、四会营、新会营,合计战船400余艘,均为旧式木质帆船。

1866年(清穆宗同治六年)后,两广总督瑞麟、广东巡抚蒋益澧用38.1万两白银向英法两国购买7艘轮船,分别命名为“绥靖”“澄清”“镇海”“飞龙”“静波”“安澜”“镇涛”号,广东水师开始大规模购买外国舰船。

中日甲午战争前夕,广东水师拥有中外制造的兵舰、鱼雷艇等数十艘,装备有先进的外国钢炮和鱼雷等新式武器,总吨位约1.1万吨。

中日甲午战争中,广东水师唯有的3艘过千吨的军舰“广甲”“广乙”“广丙”随北洋水师参战。“广甲”号在黄海海战中被日军击沉;“广乙”号在丰岛战役中奋勇作战,不幸多处中弹,管带林国祥宁愿自沉海底也不愿投降;“广丙”号在威海卫战役中随北洋余舰被日军俘获。

0 阅读:153
地图帝

地图帝

著《地图里的兴亡》,左图右史,历史地理不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