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亲戚三不亲,姑父不亲,姨夫不亲,妗子不亲。”这话儿在王夫人对待林黛玉的身上,似乎得到了极为贴切的印证。黛玉初入贾府的那一刻,虽只是个小小姑娘,年仅六七岁,但那份王夫人对她的客气与疏离,却像是一道无形的墙,隔断了两人之间的亲昵。
黛玉进府的那天,王夫人待她虽不失礼貌,但热情之中隐含着过度的客气。在荣禧堂中,黛玉曾冷板凳上坐了许久,才见到这位舅妈。一见面,王夫人便以一种近乎官方的姿态让黛玉坐下,言语间更像是一种警告:“离宝玉远着点”。黛玉虽是大家闺秀出身,家教良好,但在这番待遇之下,也不免感受到了这个舅妈的下马威。
随着时间的推移,黛玉在贾府的日子渐长,王夫人对她的态度也逐渐从冷淡转为厌恶。周瑞家的奴才送宫花至各处时,按照薛姨妈的吩咐,本应将宫花最后送给黛玉。然而周瑞家的却因着王夫人的态度而怠慢了黛玉,让她挑剩下的两只。
从黛玉的反应中不难看出周瑞家的并非仅此一次怠慢了她。而周瑞家的之所以敢如此对待这位客居的林姑娘,完全是因为她日常跟随王夫人左右,深知主子对黛玉的不喜。
不仅如此,贾母携刘姥姥游园时的一幕也反映出王夫人对黛玉的态度。当黛玉为贾母端上茶时,王夫人却以客气而疏离的口吻拒绝了。这种当众拒绝的举动不仅令黛玉在众人面前颜面扫地,也使得林黛玉在下人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
王夫人之所以不喜欢林黛玉,原因众多。除了与贾敏的姑嫂不和之外,更重要的是黛玉进府后与自己的儿子宝玉关系密切。宝玉为了她多次摔玉,这让王夫人心疼不已。此外,黛玉的个性与王夫人的人生观也大相径庭。黛玉不仅不督促宝玉读书,还鼓励他追求自我和个性解放。这些都让王夫人难以接受。
然而王夫人毕竟也是大家闺秀出身,要讲究体面。所以在众人面前她对黛玉保持着一种客气的疏离。她对黛玉的不喜在贾府中几乎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就连宝玉也看出了这一点因此他对待林妹妹总是格外小心谨慎。
在大观园中发生的一起绣春囊事件更是将王夫人对黛玉的厌恶推向了高潮。当傻大姐捡到这个秽物时大观园内的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邢夫人借此机会质疑王夫人的管理能力并派了陪房王善保家的全程监督此事处理情况。这个婆子早就看黛玉等丫头不顺眼如今有了机会便开始诽谤她们甚至将矛头直指晴雯这个像极了林黛玉模样的丫头。
王夫人在看到晴雯时心中涌起的是对林黛玉的深深厌恶和怨恨。她将晴雯的水蛇腰、削肩膀和眉眼与林黛玉的样子相提并论更坚定了她对晴雯的厌恶之情。在王夫人心中晴雯就是林黛玉的影子而她最“最嫌这样人”。因此当她看到晴雯时怒火中烧借题发挥将心中的愤恨都发泄了出来。
晴雯之死也与林黛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一切都被宝玉看在眼里心中痛如刀绞。当得知晴雯的死讯后宝玉悲痛欲绝为其作了一篇《芙蓉女儿诔》。虽然诔文看似是为晴雯所作但其中蕴含的深意却是诔给林黛玉的。因为晴雯不仅有着与林黛玉相似的风姿更因为她的死与林黛玉有着不解之缘。
在这座繁华的大观园中表面上的风平浪静之下隐藏着的是一个个微妙而复杂的关系网。王夫人与林黛玉之间的关系便是这其中的一环虽然看似疏离但却牵动着整个故事的走向和人物命运的发展变化。
在这座贾府的大观园里人们之间的关系总是那么微妙而复杂彼此之间的情感纠葛更是难以言表只能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来窥见一二。而在这其中王夫人与林黛玉的关系无疑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一对矛盾体它们之间的亲疏关系不仅影响着整个故事的发展也成为了读者心中难以忘怀的一道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