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凌晨1时许,广东徐闻县华海农场十四队的乡道上,25岁的陈某驾驶着刚提车不久的小米SU7疾驰。突然,刺目的远光灯划破黑暗——迎面而来的电动车避让不及,"轰"的一声巨响,两个年轻身影如断线风筝般飞了出去。
目击者老林回忆,当时正在自家小卖部门口乘凉,突然听到金属刮擦声:"就跟撕铁皮似的,还没反应过来,就看到火光冲天。"他抄起灭火器冲过去时,电动车上的两个小伙子已经一动不动,小米车主却趁乱消失在夜色中。
现场三大诡异细节引质疑:
1.电动车残骸距汽车15米
从警方拍摄的现场照片可见,电动车碎片散落在路基排水沟旁,与烧成框架的SU7残骸相距约两个电线杆的距离。汽车左前轮轮毂完全变形,但车头未见明显撞击凹陷。
2.起火点究竟在何处
附近修理厂老板指出蹊跷:"电动车塑料件都烧化了,但电池仓还算完整。反倒是汽车底盘烧得最厉害,这不像单纯被引燃的。"
3.逃逸司机手机定位之谜
据知情人透露,陈某弃车后徒步穿越甘蔗地,期间曾用手机联系朋友。这个细节让网友炸锅:"能记得带手机逃跑,却想不起打120?"
小米官方回应遭"灵魂拷问"
4月11日小米发布的声明引发舆论海啸。工程师出身的车评人"老司机张哥"逐句拆解官方通报:"声明说碰撞导致电动车锂电池变形起火,但根据国家应急管理部数据,锂电池受挤压起火的临界压强是15兆帕。换算成现实场景,相当于轿车要以80km/h速度正面撞击静止电池组才会触发。"
他调出行车记录仪模拟画面:"乡道限速40,深夜会车通常都会减速。要造成这种程度的撞击,除非司机把油门当刹车踩死了。"
警方通报暗藏玄机
徐闻县公安局的通报虽只有短短三行,却埋着关键信息:"汽车起火燃烧"的表述,与小米声明中"被引燃"形成微妙差异;特别注明陈某是"迫于追捕压力投案",暗示其存在主观逃避;使用"执行逮捕"而非"刑事拘留",说明已掌握重大证据
从事交通事故鉴定20年的王法医分析:"从尸体检验报告看,两名死者存在明显拖拽伤,说明车辆在碰撞后仍存在位移。这与司机声称'立即停车'的说法矛盾。"
三大未解之谜
1.火势蔓延速度违背常理,根据消防接警记录,从碰撞发生到整辆车陷入火海仅用时3分17秒。而2023年新能源汽车火灾统计显示,电池自燃的平均蔓延时间为8-15分钟。2.安全气囊为何未触发,现场照片显示,烧毁的SU7方向盘气囊完整保留。多位车主在论坛发图质疑:"我们的车过个减速带气囊灯都亮,这车撞飞两人气囊却没爆?"3.行车数据离奇消失,小米后台数据显示,碰撞前3秒车速从67km/h骤降至23km/h,但车载EDR(事故数据记录器)却显示持续加速。有网友扒出维权群聊天记录:"至少5位车主反映过数据不同步问题"
在事发现场300米外的农场仓库,我们找到关键物证——一段私人监控拍下碰撞全过程。画面显示,SU7在会车时突然向右偏转,电动车为躲避冲出路基。令人震惊的是,碰撞发生5秒后,汽车底盘才蹿出火苗。
"这火根本不是从电动车那边烧过来的!"从事汽车修理15年的李师傅指着视频截图:"你们看,第一缕烟是从前轮挡泥板位置冒出来的,这里装着电控系统和低压线束。"
截至发稿,小米汽车400客服仍坚持"以官方声明为准"。而事故中遇难者家属已委托律师,准备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这场牵动亿万网友的"罗生门",或许只有等司法鉴定才能揭开真相。
您认为事故主责在司机还是车辆设计?欢迎在评论区理性讨论
孤独剑
早就说过工业垃圾,非要购买,这是装逼拿命独
用户16xxx79
客观来说,事故主要责任在于司机。当然也有车子的问题,如之前高速上一部车子时速一百多降不下来立刻报警,警察紧急为其开道。至于事故后车子起火,那是电车的毛病。不仅小米,比亚迪,特斯拉都会,就连油车也不例外,停着也能自燃。怎么会有那么多咬着汽车厂家的。我手机华为,车子长安。没用过小米,不算啥米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