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兴领域党建的热点、难点、落点,“对话·企新”来了

上海黄浦 2025-04-03 14:30:58

近日,由中共黄浦区委社会工作部与复旦大学党建理论研究基地联合主办的“对话·企新”第一期活动在黄浦区外滩党群服务中心举行。复旦大学党建理论研究基地执行主任李威利作为活动召集人,邀请到了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叶敏,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唐文玉,上海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高级顾问徐跃明,淮海中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朱旻以及上海浦江控股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执行总裁傅其昌,以“党建引领楼宇物业治理”为主题,共同解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赋能发展的“红色密码”。本次活动还吸引到30余名物业管理行业从业者、党建工作研究者、高校师生报名参与。

企业党建与发展双向赋能

非公企业党建的价值逻辑——党建与业务需同频共振。活动中,傅其昌介绍了公司通过创新实践构建的五大实践机制:党政领导“一肩挑”与党委委员基层联络机制、党群建设与品牌文化协同发力机制、业务二级部门嵌入党支部的“三进四优六带头”先锋机制、工会劳动协商委员会搭建劳资和谐桥梁机制以及“双向培养”工程推进“党员成骨干、骨干成党员”的育才闭环。这些机制有效实现了党组织在战略引领、人才培育和发展动力中的核心作用。

傅其昌表示,公司秉持“党建与业务如皮与毛共生、灯塔为船引航、地基与建筑依存”的融合理念,推动党建工作与公司发展深度融合,形成党建与经营深度融合的现代企业治理新生态。

在叶敏看来,浦江控股的实践验证了通过“总部—分公司”党建体系,落实非公企业党建的“三有”方针:以空间营造、活动创新实现“有意思”的团建联建;通过“党建+业务”双向赋能确保“有分量”的组织力量;将党建考核嵌入干部提拔与人才培养机制,让“有意义”的党建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丰富实践成就企业党建品牌

丰硕的党建工作成效来源于丰富的基层实践,党员骨干的示范带头力量成就了鲜活的企业党建品牌。上海浦江控股有限公司员工、上海市巾帼文明班组组长杨思为分享了“三朵金花”团队的成长故事,展示了以“同心圆工程”“心声堂机制”等发挥党员骨干示范带头作用的党建品牌矩阵建设。通过常态化意见征集、项目化民生服务,构建企业与员工双向奔赴的成长生态,激发全体员工内生动力。

唐文玉认为,浦江控股的实践为“党的群众工作传统如何融合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三重启示:把服务员工、建设团队、倾听基层需求结合起来,形成利益情感共同体;将“从群众中听意见、到群众中抓落实”转化为企业管理制度,用谈心谈话了解需求,按业务特点建团队,让员工参与决策;让党建成为连接员工成长和企业发展的桥梁,形成企业与员工共同进步、社会多方受益的新局面。

企业党建与行业协会党建协同发展

通过形成覆盖行业管理的党组织,发挥行业党建牵引作用,能够加强对物业企业的监管和赋能。行业协会党建工作应与行业管理、行业企业监管、行业发展转型、参与社会治理等方面工作共同推进。提高非公企业党建自身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与行业协会党建、社区党建的融合发展。

徐跃明介绍了物业行业协会党建工作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着力点。自2014年成立行业党建指导委员会以来,通过强化党组织思想引领、整合政企资源、创新社区治理机制、构建闭环管理系统等措施,切实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破解物业管理痛点、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实际效能。

物业企业参与助推党建引领“多格合一”

以楼宇、园区为单元的物业网络作为围墙外的社会力量,是推动党建引领“多格合一”提质增效的重要一环。

朱旻分享了淮海中路街道在党建引领“多格合一”的实践经验。通过整合体制内外资源、构建三层架构、建立信息化响应系统等措施,重构现有治理格局,将物业企业党建工作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的成效,推动党建引领“多格合一”提质增效。

在全员互动环节,与会者还围绕“楼宇物业企业党建未来蓝图”展开探讨,提出了属地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外包群体党建覆盖模式及党建文化融合评估模型等创新构想。

据区委社会工作部介绍,“对话·企新”活动将每季度举办一次,每期聚焦一个新兴领域党建的热点、难点、落点进行深度解析,旨在推动黄浦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成效逐步拓展、党建实践持续深化、党建工作方法不断丰富。

记者 / 宋梅

编辑 / 孙冲

图片 / 区委社会工作部

视频 / 区委社会工作部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