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5月27日电题:啥情况?有的县城房价涨到了三四万元.记者梳理中国房价行情网等平台数据发现,全国有100余个县(县级市)房价均价超过每平方米1万元,家住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的一位徐姓老乡告诉笔者: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生源不断流失,以前7所初中,现在仅剩4所;以前是打工潮影响;而现在是政策干预。他说,现在的四所初中虽然生源有所增长,但是不能摆脱被兼并的命运。
老乡说:四所初中九年级学生有400多人,有传闻说接下来会兼并成两所。他所在的乡镇距离县城60多公里,兼并后,上学不方便了。还有就是即便有四所初中,未来上高中还是要到县城去。只不过,兼并会使得到县城上学的时间提前,这样县城的人口会进一步集中,房价上涨也是必然。乡下只有中心小学生源多,但是年轻教师不多,不少家长选择在小学阶段就到县城读书或者随迁到大城市。
当下,不得不去县城办事,资源过于集中。对于行政部门来说,他们是方便了,可是对于我们普通人就是不方便。徐大哥说:我们读书的时候,中考的体育和中考都是在本镇考,而现在是要到60公里开外的县城去。当然,交通是好了,但是成本也高了,当大部分资源向县城集中的时候,房价当然会涨。现在县城房价过万不稀奇。
乡下学校漂亮但是没人读
产业落后的县城,对土地财政过于依赖
笔者注意到,徐大哥所说的江西省鄱阳县,属于一个农业大县。近年来,大力发展教育产业,新建的学校,大部分在县城,比如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建在县城,鄱阳中学附属学校也建在县城。有一位教师说:乡下在教育方面的财政拨款少,年轻教师大都优先分配给县城,投入不足,加剧了城乡教育差距。
现在一些偏远乡村,已经没有完小。当地人介绍,当县城房地产项目过多的是时候,就会把配套做好,这样开发商才能盈利,人家才愿意去县城开发。不过这些是以牺牲乡镇为代价,得不偿失,对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不利。
的确,当资源都涌入县城,什么都往县城送的时候,乡下将继续荒芜。
城市发展再好,没有乡下,那么城市不复存在。记得上世纪50年代,就有不少城里人因为没有饭吃了逃难到乡下。“好比2020年,在疫情的影响下,城市里的大米、蔬菜疯长。”所以说,资源的过度集中会影响社会稳定。再说,现在传染病比较频繁,2003年SAS,之后有禽流感和猪瘟,不排除是人口过度集中而产生的疫情。
乡镇干部的家在县城,没有心思工作
由于乡镇发展缓慢,甚至有些县将工业集中在县城,乡镇发展受到土地等限制。使得干部们在乡镇居住环境差。另外就是前面说的,乡镇干部甚至村干部的家在县城,那样他们就可以在县城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县城的房价为何会疯长,有业内人士介绍:大部分干部子女和家都在县城,县城的房价能降低吗?
如果抑制房价,那么就需要均衡发展,在乡镇工作的人,上学和看病方便。另外,需要鼓励乡镇和村里的干部就近生活。基层干部那么辛苦,其实不完全是工作,而是家庭占用了他们大部分精力,比如,在距离县城几十公里外的乡镇上班,怎么照顾到老婆和孩子?他们会非常煎熬,早上很早起来,晚上还得开车回县城。
乡下教育和医疗环境好了,那么年轻干部就愿意在乡镇生活,安心工作。一位村里工作多年的老干部说,县里的教育资源好,投入大是不争的事实,现在有不少农村教师都将子女往县城送。由于需求上升,有关系的在县城上学方便,没有关系的则需要购买学区房。“这样推动了县城房价的上涨,你需要买房,才有资格读好学校。”
一边是县城的教育医疗环境不断投入,一边是农村优秀教师青黄不接。这种只注重发展县城,关注大项目,大工程,而忽视乡村建设的主政思路在蔓延,给群众带去了不少麻烦,同样也制约了乡村的振兴。
老校区整体搬迁,房价怎么不涨
房价上涨危害大是不争的事实。不仅会使得贫富差距加大,而且会降低人们专注实体和科技的积极性。买一套房子,就等着赚钱。不少人有这样的思想。即便做一辈子房奴,也要买房,因为在很多人看来,在资源高度集中的当下,房价不涨才奇怪。
说白了,县城房价上涨不完全是市场需求导致,而是政策创造的市场需求。如果不调整和叫停一些倾向于楼市的政策,盲目地调整校区,那么即便房价再高,也不能阻挡人们的购房热情。“房子并不是高科技,当大量的精力和财力都用在房子上,资源会持续恶化,一些原本不值钱的生态林,会在利益的驱使下成为地产项目。”
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城市内涝严重。因为,当下之前的水塘和沼泽地被填埋用于建房子,搞房地产项目。本该作为泄洪区的地方,建了大坝,然后用江景房的噱头销售,这样就会恶性循环,内涝严重,治理内涝的成本会增加许多。值得一说的是,任何违背自然科学的做法都难持续,因为成本太高,比如,曾见到某地将景区盖了大量的别墅,将滩涂围起来建房,今后怎么防止泥石流和内涝?
笔者认为,抑制房价,最好的做法就是防止资源过度集中。如果将资源往一个人口相对不集中的区域集中,那么原本不值钱的房子会因为需求涨价。那样做,会危害到群众的利益,同时也不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可现在是,上下都在这么干,一些省政府、市政府、县政府、乡镇因为经济利益需要,搬迁到远离群众的新城。这样群众办事情不方便,干群关系如何搞好?
抑制房价,你有没有好的做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