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保护者还是破坏者?为啥被称为敦煌莫高窟的罪人?

大山的孩子啊 2024-10-28 11:23:47

提起敦煌,你会想到什么?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人征战几来回,这些壮美寂寥的诗句。还是莫高窟中的满壁飞天,或春风不度的玉门关,亦或是大美隔壁的壮美景象?

当然,只有亲身去过敦煌,你才知道它的壮美,远超乎你的想象。

中国有四大石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其中敦煌莫高窟最为吸引人,也很特别。

莫高窟,坐落于河西走廊的敦煌。

这里是北中南三条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是古时丝绸之路商人的重要地,这其中有很多是F教修行之人。

在公元366年,一位云游到此的和尚,开凿出了第一个洞窟,他叫乐尊。

令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的行为竟划出了一道璀璨的佛光。

此后,在他的感召下,无数人加入到了开凿洞窟,安放佛像的行动中来,目的是保佑自家平安顺遂......

从这一刻起,莫高窟便拉开了长达千年的石窟建造史,从未在岁月中停止。

莫高窟坐落于三危山,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布满沙丘,大泉河穿流而过。

在长达1680米的崖面上,有735个洞窟,每一个洞窟像蜂窝一样镶嵌在悬崖绝壁上。

隋唐时期,莫高窟进入全盛。殷实人家建造的石窟大一些,壁画更精美一些,穷人家的就小一些,但都是请能工巧匠来工作。

除了建筑外,这里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是泥塑和壁画。

莫高窟分南北两区,南区有492个洞窟,是莫高窟礼佛活动的场所,北区243个洞窟,是僧人,工匠们的居住地,内有修行和生活设施,但彩塑和壁画较少。

莫高窟有两尊大像,北大像和南大像。

北大像建于初唐,俗称大佛殿,窟外有九层木构建筑,这也是莫高窟标志性建筑。

南大像,俗称三层楼,是莫高窟的第二大佛像。

莫高窟的第17窟,是著名的藏经洞。

在莫高窟,无论是石窟,壁画,彩塑等,还是数以万计的敦煌遗书,都是珍贵的遗产。

只可惜的是,现如今,这些遗产大部分都流落海外。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人,他就是王道士。

1900年的6月,王道士无意间发现了宝库。

看到这么神圣的宝库,却无人看护,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使他自觉担当起了“守护神”的重任。

接下来的数年间,他四处奔波,苦口劝募,省吃俭用,积攒钱财,用于清理洞窟内的积沙。

仅第17窟的淤沙就淸理了两年,而后的一切便水到渠成了起来,第17窟砂石清理完毕后,窟内一座密室被发现了,它有另一个举世震惊的名字:藏经洞。

在王道士修缮17窟进门右侧墙壁处时,偶然发现了了一个洞口,打开洞口,里面藏有大量的经卷。

如此价值不菲的文物,王道士不敢私吞,而且他知道自己没有能力保护好它们,这些珍贵的经卷在他手里也发挥不出本该有的价值。

后来,王道士几次上报,并寻求Z府重视保护,但都被忽略了。

处于绝望中的他,想做最后的尝试。

于是,他冒死给远在京城的慈禧老佛爷上书,结果也是不了了之,石沉大海。

俗话说:乱世收黄金,盛世收古董。在当时兵荒马乱的岁月里,这些经卷根本没人会在乎。

于很多人来说,没人关注的藏经洞和石窟应该沉寂在历史中。

但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一个交斯坦因的外国人来到莫高窟,他发现了宝藏。

他通过宗J精神的交流,将他如何保护和研究经文的计划告诉了王道士。

然而,由于他的计划和宗J精神打动了王道士。

这个斯坦因给了王道士200两银子后,运走了藏经洞内所有有价值的经卷,壁画,足足装了24个大箱子,运到了欧洲。

那么,当年的王道士为什么会同意呢?

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他多次上报Z府求助,却无人过问,令他心灰意冷。

其次,就是为了完成他的心愿,有了这笔钱可以清扫洞窟,修复文物。

三是,斯坦因看出了文物的价值,一点小意思,表示感谢。

四是,当时正处于乱世状态,他已经59岁了,在那个年代,以他的岁数,莫高窟的经卷他守不了几年了,还不如趁着还活着,交给识得珍宝的人,能换得些钱财更好。

有人说,他洞启了敦煌文化最重要的一扇门,却又无奈把中华瑰宝贱卖给外国强盗。

但是,无论如何,在当时背景下,他也做了自己改做的,无奈当时的Z府不给力不作为。

然而,历史就是这样,因为你不重视,没有认识到价值,等你醒悟过来的时候,已经无可追回,只能追悔。

那么,王道士,是保护者还是破坏者?他真的是敦煌莫高窟的罪人吗?

0 阅读:3

大山的孩子啊

简介:我不是旅行家但喜欢行走,我不是摄影师但喜欢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