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媒体近日报道,《外交》杂志发表评论文章《关于美国主导地位的问题:美国对主宰太平洋的危险追求》,指出美国威胁并且事实上已经对中国发起“新冷战”,其对于中国的要求很明确,即中国不能获得——无论是购买还是自己制造先进半导体,带来的不仅仅是对半导体技术的出口禁令。在2022年10月份出台的指导意见中,美国商务部还限制美国企业与中国实体进行同半导体相关的研究、开发或融资方面的合作。
这不是一个国家仅仅为了制衡中国实力或试图阻止北京建立势力范围而找的理由,也不是一个试图与中国经济脱钩的国家的战略。虽没有遏制之名,但这实际上就是遏制。华盛顿事实上是要求中国放弃发展高科技,因为先进半导体是高科技行业的基础。就美国而言,基于试图阻止中国崛起的战略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在基础层面上,此战略行不通。在目前的政治情况下,亚洲其他国家不愿意或者也没有能力孤立北京。其他国家有了一种新的愿望和能力来抵制、颠覆、抨击美国的偏好,甚至通过暴力来寻求取代美国的偏好。
相反,维持美国的主导地位反而会威胁亚洲的和平。华盛顿叫嚣要确保美国仍是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主宰力量,要求包括中国在内所有国家承认这一点,这所需的大规模军事投入要求美国在中国能力最强的领域、在靠近中国海岸和远离美国本土的地区,军事力量都要胜出中国。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冒着军事上紧张升级的风险,只是主导地位与稳定之间产生对立关系的一种方式。正如《太平洋力量悖论:美国的治国方略与亚洲的和平命运》一书中所指出的,美国谋求经济主导地位的任何努力也将破坏地区稳定。
因为这涉及打破在防止太平洋地区爆发战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的经济结构。建立在出口和相互依赖基础之上的东亚发展模式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政治领导人决定把国家发展置于民族主义复仇主义之上。为了创建一系列区域机构来鼓励贸易和非正式的、基于共识的外交习惯,亚洲国家搁置了数十起领土争端。结果,亚洲既实现了惊人的经济增长又保持了显著的稳定。现实情况是,中国已经嵌入了亚洲的金融和经济体系,而美国却没有。
这就赋予北京在亚洲具有华盛顿所缺乏的那种政治分量。中国是亚洲在为全球市场生产制成品的制造业网络的中心。中国是多数经济体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创建了许多机构,将该地区连在一起,最著名的就是“一带一路”倡议。关键是,中国参加了组成亚洲经济架构的大多数协议,如《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清迈倡议》《亚洲债券市场倡议》等等。相比之下,华盛顿并未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