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最近看到几个关于高考的新闻,还有张雪峰的言论所引发的争议,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热议跟评论。
在填报志愿选专业的关键时刻,一场关于就业、挣钱焦虑与理想奉献的争论引发了广泛关注。
然而,这场争论所反映的不仅是个人选择的问题,更凸显了社会阶层矛盾与观念僵化的复杂关系。
本文将探讨社会阶层与观念之间的相互影响,并呼吁择业者在权衡兴趣与发展前景时保持理性思考。
俗话说得好,这个世界有两件事是万万做不得的,一是不要动上层人的利益,既得利益者会将你置于死地,这样的例子大家应该看了不少。
二是不要动下层人的观念,既得利益者会与你拼命,毕竟历来都是愚民,喜欢看历史的人应该对此比较了解。
比如韭菜收割、廉价劳动力以及"不加班不是我兄弟"等现象,实际上是既得利益者通过操纵底层人观念来获取利益的结果。
在此背景下,张雪峰的言论自然就引发了广泛争议。
因为他强调择业就业与生存的实际问题,提醒那些毕业的高三学生不要盲目选择没有就业前景的专业。
然而,一些人对此却进行了批评,指责他影响了学生的理想追求,这种争论实际上源于不同立场和价值观的冲突。
说句难听的很多孩子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理想,有理想的很多也能自己坚持,说白了很多都是靠自己。
其实仔细想想,张雪峰所提出的建议是务实的,但也要注意他的言论容易被断章取义,被带节奏。
他的建议是针对普通家庭、理工科且分数超过一般211大学的学生,具有特定的背景前提,而不是所有人。
如果你家庭条件好,自然是想怎么都行,反正混个文凭,以后的路家长差不多安排好了,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对于张雪峰的建议,人们的观点各不相同。
一些人支持张雪峰的观点,认为他从实用性和就业前景的角度出发,提供了务实的建议。
这些网友认为,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选择有就业前景和较高薪资的专业是明智的选择。
特别是对于普通家庭背景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面临着更多的经济压力,需要通过选择有利于就业的专业来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
说白了,普通家庭肯定要有一代人牺牲,先把家庭攒起来,不然就是遇到贵人或者能力非常的强,否则大概率是没什么机会实现梦想。
但另一些人则持不同观点,他们认为张雪峰的观点过于功利和狭隘。
这些网友认为教育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不仅仅是为了就业和经济利益,新闻专业虽然就业竞争激烈,但它具有社会影响力和舆论引导的功能,对社会发展和民主进程至关重要。
选择专业应该根据兴趣、能力和个人志向来决定,而不仅仅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
也有人认为如今的社会对于新闻专业的看法存在偏见和误解,这些网友指出,新闻专业并不仅仅局限于记者这一职业,还涉及到新闻传播、媒体管理、公共关系等多个领域。
选择新闻专业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要从事传统的新闻报道工作,还可以有其他的就业出路和发展机会。
其实站在各自的观点,大家的说法都没错,这个问题之所以引发舆论,是大家的立场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