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十几年前,我刚去北京那会儿,坐北京的出租车,都爱跟司机神侃,北京的哥能侃那是全国闻名的,号称“手里掖着一副牌,谁上车跟谁来”,天南海北上到中央下到地方就没他不知道的,虽然聊得比较八卦吧,不过那会儿真觉得听听也没什么不好。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前阵子我去某个小城市闲逛的时候,又碰到这么位谈兴甚浓的大叔,虽然离首都十万八千里,但身上那个劲儿跟北京老的哥倒是神似,只是他聊的东西,说实话,让我非常的哑口无言——这人获取信息的来源,无非是抖音头条公众号上那些UC体的文章,你懂的,都是些扯得没边儿的玩意儿,他一张嘴我就头疼,最后把他灌倒了事,图了个清净。
这时候我就想,如果是那种正儿八经的搞新闻搞社会学的人,跑来跟这种野生键政专家聊天,甚至假设是跟一群这种人聊天,会否极度不适?实际上我还真看过这么一篇文章,作者就是高级知识分子,跑回老家参加小学同学聚会,结果怎么聊怎么融不进去,末了还被一群从抖音上获取信息的发小群嘲,那这到底是谁错了,错在哪儿了呢?
森海也在试图融入这个饭局,这点我从这条HD250BT的设计上就一眼看出来了:这条耳机,首先它是个32mm单元的便携耳机,要说做便携耳机,那当然森海这种牌子才是爷爷,只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耳机市场的大头,早已不在这些老HiFi品牌的手里,所以他们也很想努力去迎合消费者,让大家重新认识自己,所以,这一狠心,就把耳机接口,给去掉了!
你看?没有耳机口了,整个耳机上除了三个控制键和一个Type-C接口以外,别的都没了,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新款,纯蓝牙!这让我想起一个画面,就是已然中年的森海塞尔先生脱掉了西装,穿了个潮打扮,甚至还把三七分的头给剃了个秃瓢,跑去参加年轻人的流行音乐节……
可是叔,您这咋还穿一皮鞋啊!?你看这HD250BT的长相,跟森海的经典型号HD25是不是忒像?黑色磨砂的外观一副专业劲儿对不对?而且这还不可折叠对吧?那您跑进我们这堆人里站着,也还是有些扎眼啊,一看就是老HiFi出身啊您!
抛却调侃的成分,实打实的说,HD250BT这个设计,实际上审美是很在线的,低调耐看,搭什么衣服都是合适的,这点HD25已经用很多年证明过了。而且这个设计,其坚固程度会比很多头戴便携要强,况且这次这个HD250BT减重减得很成功,仅仅125g,这个体重比曾经红极一时的AKG K420也就重了不到两成,加上它柔软的耳罩和更新颖的头梁,使得其佩戴感,在压耳式头戴里绝对堪称拔尖。
而且它的按键虽然只有三个,却很凸显用心:音量加减键中间那个开关键(蓝牙配对也是由它控制)故意做得凹下去了一截,于是盲操就非常轻松,等于是个看着简简单单,却好用耐用的玩意儿,续航时间25小时也不算短,更好的消息是:它配备了Aptx,音质传输方面,也有了很好的起点。
但是一说到它的音质,emmmmm……我感觉,那股子穿着皮鞋参加音乐节的劲头,又回来了……
森海官方对于HD250BT这款耳机的宣传术语是“动态低频”,关于这点,其实听者大多不会这么认为,因为这些年,音乐的潮流在变,消费者的听音喜好在变,许多耳机厂的调音理念也在不断的调整,而森海这款耳机的理念,却还是以古典乐为界定标准的,这么做,不是说不对或者不好,但是它一定会出现文初我所描述的那种场景,也就是大家认知会产生分歧。如果这款产品是HD800那种面对HiFi向消费者所推出的产品,那这一点问题都没有,你会跟你的消费群体很聊得来,可是这是一款取消了耳机口的蓝牙便携对不对?那么,你所面对的消费者,他们听的音乐,仔细想想,跟你调音用的这些音乐,重合度,高么?
HD250BT的低频量感,其实不算大,比K420、PX100那些玩意儿都明显要小,它的量感以我来说算是中等,残响偏蓬松,速度感也比较中规中矩(也跟我听惯了更弹更活泼走向的耳机有关)。它最大的优势在于对乐器的形体感表达很“准”,就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素质范围内,最大限度的告诉你鼓应该结象多大、圆号应该在哪个位置,那边还有几个大提琴你听到了没?大提琴具体几个这没法告诉你因为解析的确做不到大耳机水准,不过样儿都对了,比市面上那些迎合你听感调出来的便携耳机都要更对,音色更是我对他们错。
中频没有染色,也不会显得多润,相反会有些许干涩,人声位置适中,口型的反馈很忠实;乐器的表现力一如既往的有板有眼,以有限的分离度,给你尽量明确的定位和形体、质感反馈,就是说东西对劲是首要的,位置和味道都要够还原,适当带些蓬松泛音,你要听起来很甜或者很勾人……叔年纪大了,小姑娘别跟叔这吹气如兰,受不住!
高频延伸还不错,亮度则稍欠一筹,甚至会有点雾蒙蒙的,透明度和顺滑度都谈不上出彩,这个高频非常不显摆,辅助打得安安静静,但是听小提琴之类的东西你会觉得它实在是意思很“对”,比大耳机大器材未必,比同类产品则明显呈现出一种别家难给的正确性。
这其实是有点尴尬的,因为以表现力而言,它最适合的其实是古典和爵士,我拿它听从林俊杰到初音未来再到韩国的素香,味道都有些怪异,欧美流行和摇滚会好一些,只是明明是录音棚版本,你听的时候却会觉得这咋听咋像现场的Live。某种意义上,它是对的,我是错的,或者说,很多听泛流行的人如今的听音观在它面前,都是不大对劲的。
那么古典和爵士呢?因为这毕竟是个32mm单元的便携,售价也不高,所以它能呈现的信息量和场面,会比较有限,小编制尤其是爵士乐,非常棒,甚至有种自己在听黑胶的错觉(不开玩笑,我毕竟也稍微玩点黑胶),大编制下你能感觉到它拼了命想告诉你那边有几把小提琴,却说不明白,而且分离度和音色还原之间它肯定会把能量倾向于后者一些,故而许多这种类型的音乐会力不从心,唱到一半都觉得他恨不得喊他大哥HD800过来给你比划明白。
总结一下,就是一个以正确还原为先的调音,总体上氛宽松自然,乐器的定位音色这些都尽量能给你整明白,而素质又受限于定位没法多精彩的耳机,这么个便携蓝牙压耳头戴,它真的,像它的玩意儿,不多。Marshall Major3 BT是一个(这位佩戴会输很多,不过人家是专业玩摇滚的,味道又不一码事),其余我想不起了。
当然,也不能太苛责,其实这个素质,纵向比较的话,PX100/200/K420这些已经明显不是它的对手,而且人家带麦克风,通话效果试了下也还挺OK,实际售价你搜一下,再回来看我这个评价,你就会觉得,完全可以尝试一下——如果你真的想要这么个味道的头戴便携的话,或者你真心是个喜欢听古典爵士,又对于在户外听歌有心理准备,素质要求不高……毕竟听音乐的人什么喜好的都有,这真不贵,对吧?
就好像,如果你在小城市久住,听惯了大叔大爷指点江山激昂粪土,虽然那是挺过瘾的,但你也隐隐明白,事情原本的样子一定不是他们口中这般,再说他们那聊的玩意儿有几句是自己想出来的,还不是字节跳动按照他们喜好的口味裹上的信息茧?这时候你要是想跳出来,跟那个搞社会学的人碰两杯,聊几句,他的话不一定顺着你来,但是他的话,也许更能对你有所启发。
森海塞尔HD250BT,他在便携耳机里,无疑是个少数派,他话没那么密,他的观点一点都不激进,他试图给你还原录音棚和现场本来的调调,他的内心和他的外表一样,朴实低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