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海运港口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 年香港主要港口运营商的集装箱吞吐量显著下滑,全年总吞吐量为 1369 万标准货柜单位(TEUs),同比下跌 4.9%,创下自 1996 年以来的 28 年新低。
按码头划分:葵青货柜码头12月的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减少 2.5% 至 87.1 万 TEU,全年下降 6.2% 至 1035.2 万 TEU。同期葵青货柜码头以外的集装箱吞吐量 12 月同比下跌 8.5% 至 32.0 万 TEU,全年略跌 0.9% 至 333.8 万 TEU。
2024 年香港港吞吐量创新低,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外部竞争因素
内地港口崛起:大湾区的港口发展迅猛,如深圳港、广州港和宁波舟山港等。这些港口在硬件设施上不断升级,拥有更先进的装卸设备、更大的泊位和更广阔的堆场。在服务方面,提供更灵活的靠泊安排、更高效的通关服务和更便捷的内陆运输衔接。价格上,运营成本相对较低,给予客户更有竞争力的费率,使得货流更多地流向内地港口。
全球港口竞争加剧:新加坡港 2024 年吞吐量持续增长,其作为国际航运中心,地理位置优越,连接了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主要航线,在航线覆盖和中转效率上具有优势。此外,釜山港等也在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吸引了部分原本可能经香港港转运的货物。
2、全球贸易环境因素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近年来,美欧等主要经济体采取了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如加征关税、设置贸易壁垒等,导致全球贸易量增长受到抑制,影响了香港港的进出口货物量。许多企业为了规避贸易风险和成本增加,调整了贸易路线和供应链布局,减少了通过香港港的货物运输1。
地缘政治冲突影响:俄乌冲突等地缘政治事件,扰乱了全球供应链和航运市场。一方面,导致部分航线运输风险增加,航运公司调整航线,减少了在香港港的挂靠;另一方面,也影响了相关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使得香港港的货源减少。
3、自身发展因素
经济结构转变:香港经济已逐渐转型为以国际金融和服务业为主,传统制造业大量转移到内地等地区,本地对港口的货物吞吐需求减少。作为金融和服务中心,其产业结构对港口物流的依赖程度降低,货物生成量和运输量相对减少。
运营成本较高:香港的土地成本、人力成本等较高,导致港口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相比之下,内地港口在成本上具有较大优势,使得船公司和货主更倾向于选择成本较低的港口。
航线调整:全球三大航运联盟大幅调整航线,如 2M 的马士基与 THE 的赫伯罗特在 2025 年另组新联盟 “双子星”,其拟定的欧亚航线中,不将香港作停靠点,取而代之是深圳盐田港。海洋联盟涉及停靠香港的远洋航线也有所减少。
精彩人生
港口保不住最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