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中万千中国人的好戏,难怪刷爆朋友圈,你get到了么?

南方的宝宝 2019-08-24 23:14:05

8月骄阳似火,一部反映当下中国式家庭教育观念现状的高分电视剧《小欢喜》正在热播,因为剧情贴近现实和接地气,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

剧中海清饰演的妈妈与儿子之间的对话,直戳许多人的痛点。 妈妈苦口婆心:高考是你人生中最关键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打赢了,你一生受益,打不赢终生遗憾。儿子却反驳:哪有这么邪乎,我的人生才开始,怎么就成终生遗憾了。 妈妈顿时有些着急:我们是一个很普通的家庭,……爸妈就指望你通过高考鲤鱼跃龙门,你跃过去会改变一生!”可儿子却依旧质疑:妈您觉得是学历重要,还是真本事重要?

儿子的质疑,提出一个中国家庭振聋发聩的疑问:“到底是学历重要,还是真本事重要?”

1

几年前,一则北大毕业生卖猪肉的新闻,曾经引发全国人民的思考。一段时间,人们大谈读书无用论,有人说,“北大毕业有什么用,还不是要出去卖猪肉?”之所以这样认为,因为少年时候辛辛苦苦读书,最后进入社会取得的经济效益还不如不怎么读书的人多。

诚然,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这个特殊的变革年代,一些学历不高的人,抓住机遇,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本事大赚了一笔。这就有了学霸同学给学渣同学打工的说法。

而在现阶段,因为“读书贵、就业难”,就业低起薪遭遇“寒流”和其他各种原因和目的,社会上特别是大学生群体中流行了新“读书无用论”,这实际上指的是庞大的教育成本,置换来相对较低的回报,造成人们对读书的现实功效的一种否定与怀疑。

2

而另一方面,是绝大部分中国家长的观念:通过考上大学改变命运。他们希望孩子能通过高考改变命运,通过高学历实现自己的人生 。《小欢喜》中,作为社会精英的季区长教训孩子说 :“考不上大学,你的人生还有什么希望?”,更何况我们普通小老百姓。

在过去的历史里,读书几乎只是贵族们的特权,寒门子弟少有读书的机会。到后来封建时候科举制,农民们才有机会通过读书考取功名,封妻荫子。真是因为教育资源来之不易,大家普遍都比较珍惜。而高考“金榜题名”走进大学,确实在计划经济分配时代,是我们的父辈改变命运的有效途径。

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延续至今,已成为中国式家长教育理念的主流。他们把自己的余生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变成父母命运的一部分,设计孩子的人生,给予很高的期待。也因此,逼得自家的孩子是身心疲惫,孩子累,自己也累。既吃力又不讨好,常常是鸡飞狗跳,更有甚者,常有悲剧发生。可谓是:爱之深,责之切。

3

那么,到底是学历重要,还是本事(能力)重要?其实,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每个人天赋与志趣不同,应该进行不同的教育,让人选择擅长的一个方面去挖掘潜力。

小编的一位老乡,自己是本省一个著名杂志的主编,全国50多家报刊专栏作家。他的一双儿女,女儿是国内985毕业后又去澳大利亚读研;而儿子因为不爱上学,18岁就辍学学厨师,经常在国内“青年名厨大赛”上拿奖。

这么说来,学历和本事,其实是可以统一的。学历也好,能力也罢,两者都是体现一个人综合素质。学历能帮你很好地开始职业生涯,但能力更能帮你在职业道路上走得更远。韩寒当年提出退学,跟老师说“我以后靠写作吃饭”时,全场哄堂大笑。然而,韩寒让笑你一次,他不会让人家笑他第二次; 周杰伦没有上过大学,同样不影响他的歌连老太太都喜欢。

4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爱之深,责之切,家庭教育要因材施教,父母和子女之间需要互相给予理解。孩子只要身心健康,有魅力,学业事业顺利,这就是父母最诚实最正确的期望。

(本文由南方的宝宝原创,欢迎点赞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1 阅读:2
南方的宝宝

南方的宝宝

娱乐报道,明星八卦,给您不一样的时尚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