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钟鼓楼出发:澳洲友人解锁北京古今之美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4-01 20:26:37

最美人间四月天,当北京全力打造“中国入境旅游首选地”之时,澳大利亚-中国友好协会代表团跨越重洋,开启访华之旅,首站便选择了北京。4月1日,在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精心安排下,一场别开生面的欢迎仪式在北京中轴线北端的钟鼓楼举行,让远道而来的澳大利亚朋友们第一时间感受到古都的历史积淀与文化魅力。

澳大利亚-中国友好协会代表团参观鼓楼。吴娜摄

春日暖阳如纱,轻柔地铺洒在钟鼓楼广场。古朴的青灰色古建筑,在澄澈蓝天的映衬下,更显庄严肃穆。下午3时许,代表团成员陆续抵达,不少人一下车就举起手机,记录下这处世界遗产的壮美景象。

“能在中轴线北端开启我们的北京之行,实在是太棒了!这让我们能从‘时间’这一独特视角,认识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澳中友协主席简安・艾弗瑞特感慨道。作为中国的老朋友,简安早在1979年便首次访华。回顾往昔,她对北京的巨大变化感触颇深:“北京最大的变化是现代化的变迁,以及文化遗产保护方式的转变。”

澳大利亚-中国友好协会代表团参观鼓楼。吴娜摄

欢迎仪式结束后,代表团移步“时间的故事”中国计时文化展览。首次到访北京的华裔澳大利亚人维多利亚,对展览中的多媒体展示赞不绝口:“数字化体验很好地总结了这座建筑的历史,它清晰地展示了这些建筑是如何布局和构建的。”

紧接着,代表团成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沿着陡峭的台阶,一步一步登上鼓楼。春日的微风拂面,站在楼顶平台,壮美的中轴线景色尽收眼底。“太震撼了!”维多利亚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她告诉记者,北京的平坦开阔超出了她的想象:"原以为会有更多高楼,没想到道路如此开阔,自行车数量也比我预想的多。"

在参观过程中,一位75岁的华裔老先生格外引人注目。他出生于马来西亚吉隆坡,后移居澳大利亚,虽然曾到过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却是首次踏上中国大陆土地。

“心情无比激动,这么多年因工作繁忙,一直没能回国,这次终于有机会探寻祖宗的故土。”老先生操着略带口音的普通话,难掩内心的兴奋。在澳大利亚时,他通过电视对中国的飞速发展有所了解,而当亲身感受后,他对中国的AI技术等现代化成果更是赞不绝口。

谈及对北京的印象,老先生将澳洲与北京的城市特色进行对比:“澳洲的自然环境优美,而北京则拥有众多珍贵的古建筑和古庙,这在欧洲都难以见到。”他还特别提到,北京街头女孩时尚漂亮的穿着,为这座城市增添了别样的魅力。老先生计划在未来一两年内再次访华,前往苏州等地游玩,届时会带上女儿,让她一同感受中国的独特魅力。

维多利亚也表达了类似的文化认同感:“这里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世界各地的华人都视中国为根源所在。来到这里,结识中国人,探寻历史起源,令人兴奋不已。”她认为,中国文化独一无二,这种民间交流对增进两国关系大有裨益。

中国优化后的签证政策,也为代表团成员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简安说:“以前在塔斯马尼亚申请签证,必须飞到墨尔本办理。起初的停留时间只有14天,如今延长到了一个月,这太棒了!”她笑着说,很多人想停留超过14天,到了这里就不想那么快回家。

当被问及北京的哪些方面能够吸引澳大利亚游客时,简安回答:“这因人而异,不管你喜欢艺术、音乐、舞蹈还是体育,在北京都能找到契合自己兴趣的活动。”

短短半天的中轴线探访,代表团成员纷纷表示“仿佛漫步在时光里、徜徉在历史中”,称赞这是“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为北京兼顾历史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成绩点赞。

未来几天,代表团将陆续“打卡”故宫、颐和园、长城等历史文化遗址,结束北京行程后,还将前往西安、重庆、上海等地继续他们的中国之旅。但正如一位成员所说:“北京的第一印象太深刻了,这里的古今交融、传统与现代并存,让我们对中国的认识更加立体多元。”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吴娜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