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胖、退春晚,解散公司,被综艺“开除”!贾玲在“作”什么?

边冰洁 2025-02-15 14:23:54

复胖、退春晚,解散公司,被综艺“开除”!贾玲在“作”什么?

从“大胖丫头”到“票房女王”的性别突围

2024年北京国际电影节红毯上,身着白色西装套装的贾玲与好莱坞影星杨紫琼并肩而立。

这个画面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极具象征意义的时刻——两位不同代际的女性电影人,用各自的方式改写着行业规则。

贾玲的转型之路始终伴随着争议与惊叹。

《你好,李焕英》54亿票房的奇迹背后,是传统电影市场对女性创作者长达二十年的漠视。

据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统计,2020年之前,票房过亿的国产电影中女性导演占比不足8%。

而当《热辣滚烫》以34亿票房再次证明其市场号召力时,贾玲已然在男性主导的电影工业体系中撕开一道裂口。

这种突围远不止银幕呈现。

当贾玲在《王牌对王牌》中为沈腾机智救场时,没人想到这个“开心果”正在酝酿更宏大的叙事。

她成立大碗娱乐的2016年,恰逢中国影视行业资本退潮期。

这家女性员工占比超过75%的公司,用《喜剧班的春天》等原创作品证明:女性喜剧不需要通过扮丑或依附男性叙事获得生存空间。

身体政治:减肥叙事背后的权力游戏

2023年3月,某健身APP数据显示,“贾玲同款减肥计划”搜索量暴涨300%。

这场全民狂欢背后,折射出社会对女性身体的严苛审视。

医学专家指出,极端减重可能引发代谢紊乱,但公众更热衷讨论的却是“贾玲的腰围变化值不值34亿票房”。

这种集体窥视有其深层逻辑。

当贾玲以200斤形象承包春晚笑点时,她是安全的“他者”;而瘦身后的精致面容,则打破了大众对喜剧女演员的认知框架。

北京师范大学性别研究中心2024年报告显示,85%的受访者承认“更愿意接受胖女孩讲笑话”。

这种审美霸权,恰是贾玲在《热辣滚烫》中试图解构的命题——杜乐莹的擂台不是拳击场,而是女性夺回身体叙事权的战场。

耐人寻味的是,当贾玲宣布要“休息两年调理身体”时,舆论场迅速分裂。

某社交媒体投票显示,42%的网友认为“复胖是自我放纵”,35%支持“健康比形象重要”。

这种分裂恰恰印证了波伏娃的论断: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社会建构的。

消失的综艺咖与重构的创作版图

2024年春节,贾玲连续第三年缺席春晚。

这个曾以《喜乐街》创造流行语的喜剧女王,似乎正在与过去的自己划清界限。

某卫视制片人透露:“现在邀请贾玲的报价是五年前的3倍,但她更倾向参与幕后策划。”

这种转型早有预兆。

在《青春环游记》第二季中,贾玲即兴创作的“穿越小品”已显露出导演思维。

与其说综艺在“开除”贾玲,不如说她主动跳出了舒适区。

值得关注的是,大碗娱乐近三年签约的12位新人中,有9位是编剧和导演。

这或许暗示着贾玲更大的野心——打造女性主导的内容生产矩阵。

资本市场的反应印证了这种判断。

自《热辣滚烫》上映后,大碗娱乐估值增长120%,成为继开心麻花之后第二个突破50亿市值的喜剧厂牌。

但贾玲在2023年投资者会议上强调:“我们要做的是内容银行,不是流量工厂。”

这种战略定力,在急于变现的影视寒冬中显得尤为珍贵。

解构与重建:新女性导演的破圈密码

当人们争论贾玲是否“背叛喜剧”时,往往忽视了她创作中的延续性。

《你好,李焕英》里穿越时空的母女对话,与《热辣滚烫》中杜乐莹的镜像独白,本质上都是女性自我认知的迭代。

这种作者性表达,正在重塑商业片的内涵边界。

美国圣迭戈州立大学2024年影视研究报告指出,全球票房前十的女性导演作品中,68%涉及身体政治议题。

贾玲的特殊性在于,她用最商业化的类型片外壳包裹女性成长内核。

《热辣滚烫》的拳击场景拍摄启用了NASA运动捕捉技术,这种工业级制作标准,彻底打破了“女性导演只能拍文艺片”的刻板印象。

更值得玩味的是贾玲的创作方法论。

她在《开讲啦》透露:“我的剧本会议更像心理疗愈工作坊。”

这种感性创作模式,恰与诺兰式理性架构形成对照。

当《热辣滚烫》在釜山电影节引发“东亚女性觉醒”讨论时,贾玲已悄然完成从娱乐明星到文化符号的蜕变。

结语

站在2024年的节点回望,贾玲的每次“折腾”都是对行业规训的突围。

从相声女演员到票房女王,从综艺宠儿到隐身幕后的创作者,她的轨迹勾勒出新世代女性艺术家的生存策略:既要在商业逻辑中证明价值,又要守护个体的表达自由。

当某次采访中被问及未来规划时,贾玲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说道:“或许该拍部武侠片了,女主角不需要减肥,她只需要一把属于自己的剑。”

这个回答,或许就是对她所有“折腾”的最佳注解——在流量与理想的钢丝上,有人选择安全地爬行,而真正的创作者,永远在寻找飞跃的支点。

0 阅读:203

评论列表

楠子

楠子

2
2025-02-18 13:08

下一个吴君如

边冰洁

边冰洁

边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