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多才子!这篇文章仅用2000多字,就让人感受到城市的文化底蕴

政论文 2024-05-19 07:54:17

本文选自“菁华荟”系列文章汇编第3期,6月初,我会将这期汇编共享到群中。

学习“笔杆子”对优秀文稿的解构、分析文章,是新手文友提高写作水平的“快车道”,也是文友一直期盼的学习形式。

因此,我组建了好文“品鉴官”团队,由各领域的“笔杆子”对近2个月公开发表的理论文章、署名文章、讲话汇报、经验典型、调研报告等优秀文稿进行筛选、甄别、推荐,并以文字的形式对优秀文稿进行点评、赏析,我按月汇总。

这里共享该系列汇编中的一些文章,与文友共同研讨学习。

今天,向各位文友推荐的是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的《交出“镇江很有前途”的时代答卷》的评析。

按照相关规定,本号只能分享这篇文章的评析文字,文章原文请自行网络查询。

一、推荐理由

本文是2024年4月26日,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在《学习时报》A4版学习文苑刊发的理论文章,总字数2798,文章篇幅精炼,遣词造句精美,主体内容精要,能够迅速全面了解镇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英雄遍地之城、蓬勃发展之城。

对于起草材料而言,特别是推介一座城市,重要的是抓住一座城市的灵魂,找出几个关键词,做深入地研究,从繁杂多样的文字材料中,提炼出最为关键的信息,本文给我们作了很好的示范,相信各位笔杆子学会后也能和镇江的寄语一样,很有前途。

示范一:如何找出城市关键词。城市是复杂多样的,要用短篇幅体现出城市的特色,只能有限选取几个切面。可以从国务院公布的城市荣誉中找,镇江是1986年经国务院公布成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至今已有近40年,一直在保护历史传统文化与建设现代化城市方面努力;可以从革命发展历史中找,镇江有茅山新四军纪念馆、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等为代表的红色景点,其中茅山是革命老区,是全国六大山地抗日根据地之一,具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可以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中找,以殷殷嘱托为指导,找出产业亮点、项目亮点、民生亮点、文明亮点等等。

示范二:如何布局与行文的技巧。从大的框架布局来看,文章以传统的三段论为主要内容,凝练地论述镇江的三个城市关键词,但在具体起草分段内容时,并没有拘泥于全都使用对仗讲究的小标题,只有论述第一个关键词用了,分别是气度、气质、气概,读来感到历史厚重、大气磅礴,写材料时可以跳出传统的框架,但也要在“会”的基础上,把文章的底子先打实,把文章的格调先抬高,才能达到“大巧不工”的效果。从细的行文技巧来看,文章用了大量的诗句、俗语、典故,但因为数量较多,如果没有深入的学习和理解,容易造成词句堆砌,文章在衔接和升华这块做得很好。

示范三:如何做到博观而约取。首先要对历史典故进行深入地学习,既有古代的、又有现代的,还有当代的,从《全唐诗》到革命历史再到殷殷嘱托,在梳理完整个脉络后,从中找出最为精华、最为亮眼的句子,再贴合现在的发展实际进行展开和升华,比如在“山川形胜 灵气之城”这段论述中,引经据典之后,最后都会回到“镇江人”这个关键上。另一个约取是对这座城市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尤其是新时代十多年来的成绩进行选择,基本都是国字号荣誉、千亿级产业这样的硬通货,才能牢牢支撑起“很有前途”这一说法。

二、正文评析

第一段:开篇诗句引领,突出城市历史文化特质,定好了文章的高格调,同时以大开大合的手法简要几笔带过,勾勒出了轮廓。

一级标题:山川形胜 灵气之城

二级标题:

江容海纳,造化兼容并包的气度。

山水相拥,涵养崇德向善的气质。

江潮奔涌,激荡敢为人先的气概。

第二段:历史是时间的维度和考量,论述这段时,用了三个“早”,其中两个“最早”,能够让人印象深刻。)

第三段:从地理位置上论述南北交融,自然而然引出兼容并包,用一句句家喻户晓的诗句作为论据,让人读来倍感亲切,最后升华到镇江人的胸怀。

第四段:从地理要素上看山水条件,从客观的山水到向善的气质,最后升华到镇江人的气质。

第五段:从地理要素上看,镇江处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十”字交汇处,该段用了许多第一部文学体裁著作在镇江诞生作为论据,最后升华到镇江人的气概。

一级标题:风骨傲然 英雄之城

第六段:过渡段,引出本段主题英雄之城。

第七段:英雄之城看英雄,讲的是人,这里选取了最为有名的英雄代表,用一两句话精炼概述。

第八段:英雄之城更是红色之城,讲的是组织,将本地区党组织的成立和发展单独成段,体现最鲜亮的底色。

第九段:英雄之城有许多英雄故事,讲的是故事,较为详细地选取了一些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热血故事。

第十段:从战争年代的英雄转向为和平年代的英雄,主要讲述了高质量发展的成绩。

一级标题:激情奔跑 奋进之城

第十一段:以殷殷嘱托点出本段主题奋进之城,主要讲发展。

第十二段:将新时代十年来的亮点发展依此展开,既有各个领域的亮点事迹,也有不同战线的先进人物,这些作为论据相当有分量。

第十三段:收尾段,诗句收尾贴合镇江实际,也相当有意境,指向未来的光明前途。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