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原罪概念来看原生家庭的认知,是一种始终在追求病态的思考模式

涛儿说娱乐 2023-03-26 13:37:37

只要沾上原罪这个概念,百分百都是用西方视角看东方文化。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是不会把人类及其文化看成是有什么原罪。

西方文化的原罪概念,就是源于人类忤逆造物者的后果。

因此,他们一生要做的就是洗脱自己和别人的罪恶。

延伸出来的就是标准化、标签化和符号化人类以及底下的社会文化。

只要有人不符合他们制定的某个标准或者符号体系,那么就是有问题,需要被纠偏。

换句话说,以西方原罪视角来看周边环境,那么必然会延伸出将社会和文化主体化、物化和神学化的思考。

这是一种与某种主体作斗争的思考框架。

无论框架底下是病毒、人类自身还是原生家庭,它们都是有原罪的。

只要不符合某类分类和符号体系,就会认为对方需要被纠偏。

这是一种脱离当事人意识,始终在追求病态的思考模式。

哪怕生活在其中的人并没有感觉不适,对方都会以救世主的原貌出现,并试图给予拯救和治疗。

这也是为何有网友在看完西方心理学讲原生家庭时,会不自觉产生与其做斗争和纠正的想法。

"来自原生家庭的性格缺陷,让原生家庭代代相传的丑陋习性到你这里终止。"

"我学了西方心理学后发现,自己在特定时期会做出不良的行为,事后又特别后悔,追根溯源,发现原罪在原生家庭。"

不知道何时起,原生家庭代代相传的丑陋习性的说法在中国社会盛行。

在中国文化当中,家庭丑陋与否都是自为的,没有代代相传的说法。

中国人只信积善之家和积恶之家。

绝大多数家庭的行为习惯,只是自身处境促成的,丑陋与否,只是旁人的看法。

例如我们看印度手抓饭觉得他们吃相难看,但这是一种文化传承,在没有加害他人的情况下,没有什么不可以。

有些人去城市待过一段时间,回到农村老家,看着过去家人的生活习惯,就开始厌恶过去习以为常的行为,认为那是陋习,并加以批评。

至于原生家庭的性格缺陷,哪有家庭是完美的,与其用性格缺陷来形容,不如说是自己的本性和处境变化造成的行为模式。

同一个家庭,都能出现性格和品行相反的孩子,如果用原生家庭的性格缺陷和原罪等概念来解释,是不妥当的。

没有一个父母,要花一个20年,去养一个杀人犯”

其实,无论是西方思维框架下的心理学或者近代医学,都有一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认为全人类和社会是有原罪和病态的。

因此,被治疗、被拯救就是不证自明的原则了。

这也是为何不少人会把自己人生的不幸和不良行为,归咎于自己原生家庭的原罪。

这样的思考结果,就是要和原生家庭作斗争,甚至和原生家庭下的自己对抗。

那么,脱离原生家庭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而用一生来治愈童年,就成为原生家庭的原罪。

这种把人生的一切还原到一个“原因”上、一个“想象的主体”上的做法,不仅失去了观察复杂社会、家庭关系的视角,也失去了整体性的平衡观察维度。

可以说,从原罪的概念出发,思考家庭、社会和人类自身,就是一种神学式的构造思考模式。

2 阅读:58
涛儿说娱乐

涛儿说娱乐

每天都有精彩的娱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