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耳林下种植虫害防控,诱虫灯波长选择,三周防控,有机种植防护体系
在很多乡村或者山区的田园里,木耳是一种特别受欢迎的农作物。木耳喜欢生长在潮湿、阴凉的环境中,就靠着大树的庇荫茁壮成长。它的形态那叫一个独特,薄薄的菌盖就像一把把小扇子,颜色深褐,看着就很诱人。可是啊,种木耳可不容易,特别是虫害这个问题,可真是让很多种植户头疼得很。
我给大家讲个事儿啊。在我老家那东北的林下,有不少人种木耳。有个老孙头,他在自留地那片林下种了好些木耳。一开始啊,一切都好好的,木耳长得胖嘟嘟的,老孙头心里那叫一个美。可没过多久,问题就来了。他早上起来一看,好家伙,木耳上爬满了虫子,小小的,密密麻麻的,那木耳都被虫子咬得千疮百孔的。老孙头心里那个急啊,这木耳可是他一年的指望呢。
像这样的情况可不少见。比如说在华北的一些山区,也有很多人种木耳。我在网上看到一个网友分享的案例,山东有个地方的种植户,在林下种木耳,到了收获的季节,原本应该满载而归,结果却因为虫害,产量大打折扣,质量也差得很。木耳这东西,要是被虫子咬了,就不能卖个好价钱,而且还可能因为变质扔掉,这让种植户们损失惨重。
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诱虫灯就派上用场了。但是诱虫灯的波长选择可是有讲究的。不同的虫子对不同的波长比较敏感。比如说,对于那些喜欢咬木耳的蛾类虫子,波长大概在300 - 400纳米的诱虫灯比较有效。而那些喜欢蛀木耳茎部的蚜虫呢,对波长在500 - 600纳米的诱虫灯反应就比较强烈。
咱们再说说这个防控周期。一般来讲,在木耳生长的前期,大概是种植后的三到七天,就得开始布置诱虫灯进行虫害监测了。这个时候虽然虫子可能还比较少,但是早发现早处理。就像在南方一些地区,气候比较湿热,木耳生长得快,虫害也来得快,所以在这边的林下木耳种植,七天左右就得检查一下诱虫灯的捕虫情况。如果是华北地区,气候相对干燥一些,可能十天左右也要检查一次。到了十四天左右,一定要全面检查一次。如果发现虫子数量开始增多,就要及时调整诱虫灯的波长,或者增加诱虫灯的数量。
在东北的一些山区,我就看到有的种植户采用了一种三周的防控计划。第一周的时候呢,主要是用波长320纳米左右的诱虫灯,这个时候重点捕捉蛾类害虫的幼虫和成虫。到了第二周,发现有小蚜虫的迹象,就把诱虫灯波长调整为550纳米左右,专门捕捉蚜虫。第三周呢,再次检查各种诱虫灯的效果,同时对还存在的害虫进行针对性的捕捉,并且对木耳的生长环境进行清理,把那些被虫子咬过的木耳残片、枯枝败叶都清理走,防止虫子滋生。
说到木耳的种植,不同地区还种着其他不同的菌类或者绿植呢。比如说在华南某些潮湿的山谷里,除了木耳,还种着一种叫竹荪的菌类。竹荪长得像个白色的小网兜,下面拖着长长的裙摆一样的部分。它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比木耳还高呢,特别挑剔土壤的湿度和透气性。还有在西南的一些山区,会种一种叫牛肝菌的东西,它的菌盖是红褐色的,特别大。牛肝菌比较喜欢生长在松树上,和木耳的生长环境和依赖的树木类型有区别。这些不同的菌类在种植的时候,虫害防控也不能一概而论。像竹荪,因为生长在比较潮湿隐蔽的地方,容易滋生一种叫菇蚊的小虫子,这种虫子体型小,很难被发现,而且它能钻进竹荪的菌柄里危害。而牛肝菌呢,有时候会受到一种叫松毛虫的侵害,松毛虫可喜欢啃食牛肝菌周围的树木了,树木受到影响,牛肝菌的生长也就不健康了。
从整个木耳林下种植来看,我们不能只靠诱虫灯来防控虫害,还得建立一个有机的种植防护体系。这个体系包括很多方面。首先就是木耳园地的选择,要在林下找一个相对独立、周边没有太多其他害虫源的地方。比如说在云南的一些地方,林下种植木耳就会避开那些有很多其他农作物或者杂草丛生的地方,因为那些地方虫子种类多,容易传染到木耳园子里。然后就是在木耳苗种的选择上也要谨慎,要选那些抗虫性相对较强的品种。像有的木耳品种,天生就对某些害虫有一定的抵御能力。
另外,在木耳生长的过程中,要做好日常的管理工作。比如说合理的灌溉,不能让木耳周围太潮湿,以免滋生细菌和虫子,也不能太干,不然木耳长不好。就像我在四川看到的一家木耳园,他们就设置了很科学的灌溉系统,根据天气和木耳的生长阶段来浇水。还有就是及时修剪木耳周围的枯树枝。在广西的一个林下木耳种植点,工作人员每天都会巡视,一旦发现有干枯的树枝,就会马上清理掉,因为这些枯树枝就像是虫子的藏身之所。
再回到诱虫灯的问题上,诱虫灯的安装位置也很关键。在华北的山区,因为树木比较高大,诱虫灯得安装在比木耳生长最高处略高一点的位置,并且要均匀分布,这样能保证光线的覆盖范围。而在海南的一些热带山林里,由于树木比较密集,诱虫灯就要安装在空旷一些的地方,避免树叶遮挡光线。
总的来说,木耳林下种植的虫害防控是一个系统工程,诱虫灯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工具。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种植环境,合理地选择诱虫灯的波长,严格按照时间周期进行防控,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有机种植防护体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种出健康、美味的木耳。
那我就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了:在不同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下,除了诱虫灯和有机防护体系,大家觉得还有没有其他创新的办法可以更好地防治木耳林下种植的虫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