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风靡全国的“骗局”,被捧上神坛炒到上千万,如今白菜价没人要
从灵说娱乐
2025-03-28 18:28:39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B
曾经风风火火的“神话”,现在看起来就是个笑话。
那些被炒到天价的东西,一开始成了人人必争的“宝贝”。
很多人为了赶上那波“潮流”,不惜借债,抵押房产,为得到它赴汤蹈火。
转眼间那些捧上神坛的东西,变得一文不值,沦为无人问津的“废品”。
这些“骗局”都有哪些,背后有着怎样的秘密?
天价钻石“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广告语大家肯定听过。
一直以来,钻石总是和爱情挂钩,只要买了钻石就能证明你的爱永恒不变。
钻石在西方,都是男性向女性求婚必备的物品,而且很快蔓延到全世界。
只要你稍微了解一下背后的故事,你会发现。
那些所谓的“钻石爱情”只不过是商家为少男少女编造的美梦罢了。
钻石骗局是怎样完成的,我们要从19世纪开始说起。
那个时候的钻石确实是个稀罕物,只有贵族才能拥有。
物以稀为贵,人们把钻石认为是奢侈品。
到了20世纪初,南非发现了大型钻石矿。
接着就是大量的钻石涌入市场,钻石的价格开始崩盘。
就在这个时候,戴比尔斯为了挽救钻石市场,开启了一系列的营销策划。
他借用广告语,让钻石成为爱情忠贞不渝的象征。
自从他进入中国市场,开始大力推广,钻石在国内迅速走红,价格也是水涨船高。
一克拉的钻石就卖到5万元,品质好的钻石炒到10万元。
无数情侣为了这颗象征着爱情的“石头”,不惜花费大量的积蓄,只为了承诺。
他为了保持钻石的天价,就控制钻石的供应量,制造出钻石稀缺的假象。
于是,他开始与全球各大钻石矿签订协议,开始垄断钻石的产量。
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钻石被发现。
直到人工合成钻石的出现,导致钻石价格大幅度下跌。
消费者也不再追崇“爱情神话”和“稀缺假象”,更多的只有理智。
曾经被捧上神坛的天价钻石,如今也褪去光环,回到最真实的价值。
相对于天价钻石,下面的才是真正骗财的物品。
中华神犬“藏獒”流落街头俗话说,狗改不了吃屎,就算排在首位的藏獒,也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
关于藏獒的故事要从上个世纪80年代说起。
台湾演员张佩华花费一部戏的片酬从海外买了一只藏獒。
要知道当时的片酬能买下一栋别墅,可想而知,藏獒鲜少有人知道。
浑身漆黑的庞然大物被一些商人嗅到了商机。
他们开始尝试饲养藏獒来获取利润,与此同时还给这些藏獒加个“身份”。
藏獒是濒临灭绝的珍贵动物,体型庞大,一生只认一个主人。
谁要是拥有一只藏獒就如同名下有豪车名表一样。
藏獒就成了高贵地位的象征,身价也是一路高升。
如果张佩华用藏獒打开了市场,那田径教练马俊仁把藏獒推向价格的顶峰。
结束教练生涯后,马俊仁化身藏獒“达人”。
他开启藏獒的养殖事业,担任了中国首家藏獒俱乐部主席。
藏獒有了一个更加高大上的名字——中华神犬。
在马俊仁的大力炒作下,“中华神犬”藏獒的价格一路飞涨,单只藏獒的价格炒到4000万的天价。
除了价格飙升,藏獒的配种费都高达几十万。
好景不长,藏獒的热度很快就下来了。
人们发现藏獒并不是稀缺物种,在草原牧区经常能看到藏獒。
藏獒性格凶猛,经常发生咬伤人的事件,消费者对它的好感度下降。
曾经飙升到百万的藏獒身价开始下跌,低至百元。
一些狗肉馆开始大量购买,纷纷上了人们的餐桌。
在高原地区,大量的藏獒成为了流浪狗,“中华神犬”就此跌下神坛。
相比较藏獒,下面的产物才是坑骗人的“高手”。
君子兰不“君子”一盆普普通通的兰花,竟然贵到离谱!
君子兰原产地是南非,后传入欧洲和日本。
日本侵略的时候,将花送给溥仪,开始种在皇宫内。
上个世纪80年代,一股疯狂的兰花热潮兴起。
尤其是君子兰被命名为长春市市花之后,长春市家家户户都以养君子兰为荣。
由于市场供不应求,君子兰的价格一路走高。
巅峰时期的君子兰,当你端着一盆君子兰,不用走完整条街,价格就能涨三次。
君子兰有着“市花”的身份在身,在绿色植物中“艳压群芳”,天价记录屡屡刷新。
1985年,一位香港商人看中了一盆名叫凤冠的君子兰。
为了得到这盆兰花提出用一辆豪车进行交换。
一位养花大户将一盆兰花卖给了哈尔滨客户,价格高到14万元。
按照当时的市场价,14万元可以买20多两的黄金。
一盆君子兰最多二三十片叶子,一片叶子需要一两多黄金购买。
君子兰“绿色金条”的称号也因此得名。
很多商人疯狂囤货养殖,再高价卖出,只为了谋取暴利。
1985年的夏天,风靡大江南北的君子兰迎来了黑色之夏。
吉林省级报刊发布文章直指君子兰交易存在的腐败现象。
价格攀至巅峰的君子兰推上来断头台,价格一落千丈。
投资几十万的君子兰,如今还没一颗白菜的价钱高。
接下来的物品,让更多的人掉到资本的陷阱中。
“炒鞋”热2016年,一家鞋店门口,购买限量球鞋的消费者排起了长队。
原本一双用来穿的鞋子,摇身一变成了投资品,价格高到离谱。
一些店家利用明星的签名或者代言,打着限量版的旗号,漫天要价。
许多人对“限量版”鞋子格外痴迷,他们并非是自己穿。
看准其中的商机,通过囤积等待价格涨幅几十倍之后再出售,从中大赚一笔。
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炒鞋”大军。
他们甚至辞去原有的工作,混迹于各个网站微信群,开始炒作。
归根到底,鞋子是用来穿的,不是用来炒的。
热度终究是热度,曾经炒到天价的鞋子,价格迅速跌至谷底。
发疯式囤积“限量版”鞋子的人,梦想着发财的人顷刻间化为乌有。
他们赔得倾家荡产,生活只剩下一地鸡毛。
结语:不要总想着一夜暴富,做事情还是要以稳定为主。
希望大家在投资的时候保持理智,不要盲目跟风。
参考信息:环球网——2015年2月1日——藏獒价格“泡沫”破灭
光明网——2024年12月29日——一盆高达百万元!《山海经》里记载的这种兰花为啥这么贵?
新浪财经——2025年3月8日——10克拉“白菜价”?国产钻石产能大突破,业内:河南企业已经量产
上观新闻——2021年4月6日——“炒鞋”江湖揭秘:有人原价一千五卖到四万八,有人屯了两仓库鞋“砸”手里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