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是虾子丰收的时节,位于武汉市蔡甸区群力村的震燕合作社一边收虾,一边在稻田旁的环沟里放下武汉市农科院送来的沙塘鳢苗。
武汉震燕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在蔡甸区侏儒山街道群力村流转稻田3000余亩,近年来一直专门从事水稻、莲藕、小龙虾等种植养殖。由于养殖品种单一,不重视品种更新换代,导致小龙虾品种种质资源退化,虾产量不断下降且商品虾规格小,集中上市卖价低,因此经济效益偏低。2022年起,武汉市农科院水产所水产特色养殖课题组和武汉震燕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开展“稻—虾—憨”高效种植养殖模式研究项目,优化产业结构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沙塘鳢成鱼价格高达每斤90元
在武汉市农科院水产所专家的指导下,合作社从沙塘鳢苗选择、病害综合防控、水质绿色调控、适口饵料鱼的配备等主要技术要点入手,精准投喂、精细化管理,2023年80亩试验田喜获丰收。合作社负责人雷四斌跟长江日报社记者算了一笔账,稻田6米的环沟里养沙塘鳢,卖不完的小虾是沙塘鳢的食物,因为养了虾和沙塘鳢,稻田里施肥用药都减少,降低了成本。沙塘鳢总产量约3500斤,总产值超过30万元。“去年的丰收增加了我们的信心,今年我们想多养一些沙塘鳢。”雷四斌说。
今年,虾子到了尾声,正是投放沙塘鳢的时节,武汉市农科院专家又送来了沙塘鳢苗。武汉市农科院水产所负责人表示:“‘虾—稻—憨’综合种养模式,是构建“虾—稻—鱼”共生互促生态系统,将‘虾稻轮作’技术和‘稻鱼共生’技术两种种养技术有机结合形成复合种养模式,充分利用稻田的生产潜能,错峰种养小龙虾、稻、沙塘鳢,避开虾、稻、鱼相互争夺稻田营养的局面,最终实现增产、增效,充分发挥物种间互利共生的作用。希望通过试点,让更多的种养殖户采用这种新的生态模式来提高效益,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来源: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