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萝采收后管理要点,留芽数量控制法,两年更新周期,可持续种植方案
在热带和亚热带的一些地区,有很多果农以种植菠萝为生。在那些片片田园里,菠萝就像一排排绿色的小堡垒,长得郁郁葱葱。可是啊,不少果农都有一肚子苦水。就拿华南地区的一位陈大哥来说吧,他种菠萝好些年了。以前每到菠萝采收完,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不知道该怎么管理这片果园了。菠萝树就那么不管不顾地放着,结果下一年产量一低再低,果子也没了以前的个头和甜度。
菠萝这东西啊,很适合在热带和亚热带那种阳光充足、土壤肥沃又排水性好的地方生长。像在海南、云南的一些地方,那是菠萝生长的好地方,有着充足的热量和水分。这菠萝树呢,不像有些娇弱的花,它挺皮实的,但也得精心伺候着。
先说说这采收后的管理吧。菠萝采收后的那段时间,就像是产妇坐月子一样关键。在采收后的3天左右,我们就得开始留意果园的修剪情况。不要觉得采完果就万事大吉了,这时候要是修剪不好,后面可就麻烦了。
我就知道有个河北网友,他家里有几亩菠萝田。他之前就是不懂这些,采完果后也不知道剪枝,结果那些多余的枝枝杈杈就肆意生长,不仅抢夺了树体的养分,还让菠萝树看起来乱糟糟的。所以说啊,修剪是很重要的一步。
那到底该怎么修剪呢?这就涉及到留芽数量控制法了。这就像是一场精心的策划。一般来说,要根据菠萝树的生长状态来决定留芽数量。如果是比较强壮的菠萝树,就可以适当多留一些芽,大概3 - 5个芽就行。要是树体比较弱,那就少留一点,1 - 2个芽就够了。比如说在福建的闽南地区,土壤肥力比较高的果园,菠萝树大多长得壮实,那留芽数量就可以在多一些。而在广西一些山区,土壤相对来说没有那么肥沃,菠萝树就长得没那么强壮,留芽就得少一点。
修剪完之后呢,就要开始施肥了。这可不能随便施啊。在采收后的7天到15天内,施一些以氮肥为主的肥料,能够帮助菠萝树快速恢复生长,就像给累了一年的运动员补充大量的能量一样。氮肥能让菠萝树的叶子长得更茂盛,为后面的生长打下好基础。在广东湛江这片广阔的菠萝种植区,老果农们都知道这个时间点施肥的重要性。
然后就是病虫害防治的问题啦。菠萝树在采收后也很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像菠萝枯萎病和菠萝螟虫就像是菠萝树的大敌。在一个月内啊,我们要经常到果园里去查看。我发现有一户在海南澄迈的果农,他就特别细心。他发现菠萝树的叶子要是有点发黄或者有小黑点,就会赶紧采取措施。他没有用那些乱七八糟的药,就是用一些土办法,比如用石灰来给树干消毒,还能起到杀虫的作用呢。
再说这两年更新周期。菠萝的两年更新周期就像是一种生活的节奏。每两年,我们就要对菠萝树上的一些老枝、弱枝进行更新。这就好比我们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更新一下自己的生活圈一样,让菠萝树也有新的活力注入。比如说在云南的西双版纳,这里的菠萝种植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当地的果农们遵循着传统的种植经验,在菠萝树的两年更新周期里,他们还会伴着傣族的节日歌舞,精心护理着果园。
这里我们也可以对比几种绿植。比如说火龙果,和菠萝不一样,火龙果是藤蔓式的,它的枝条生长很旺盛,不需要像菠萝那样去控制留芽数量。还有百香果,百香果更倾向于攀爬,它的生长周期也比菠萝短很多,而且对修剪的要求也不同。再看甘蔗,甘蔗是一季性作物,生长周期短,和菠萝这种多年生且需要两年更新周期的作物有很大区别。还有香蕉,香蕉虽然也是多年生的,但是它的种植密度和菠萝的种植密度有很大不同,在采收后的管理也有各自的特点。
还有一次,我在华北的一个旅游农场里看到有人种了一小片菠萝试验田。那里的果农为了适应北方的种植环境,花费了很多心思。北方的光照时间、温度和土壤条件都和华南地区有很大差异。他在菠萝采收后,发现菠萝树的恢复比南方慢很多。他根据当地的情况调整了施肥的种类和量,还特别注意防寒。
菠萝采收后的杂草处理也是个很重要的事情。杂草要是长起来,会和菠萝树抢夺水分和养分。在这片田园里,每天清晨,果农们就要开始除草的工作。在海南的一些菠萝田,果农们会用小锄头小心翼翼地把草除掉,不伤到菠萝树的根系。
从排水方面来看,如果种植地的排水性不好,菠萝树的根部就容易腐烂。比如在南方的一些低洼地区,到了雨季,就必须提前做好排水措施。这可是关系到菠萝树生死存亡的大事。
菠萝采收后的土地管理也不能松懈。我们可以给土地松松土,让土壤透气性更好。这就像我们人类要经常出去散散心,呼吸新鲜空气一样。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到,随着科技的发展,咱们果农们也越来越多地学习一些现代化的种植管理技术。但是,传统的种植经验和现代技术怎么更好地结合呢?像那种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关于菠萝更新周期的经验,在现代化的果园管理模式下,是不是还完全适用呢?这个问题我想和大家一起讨论讨论。毕竟每个地区的种植环境都有些许差异,如何在这些差异中找到最佳的种植管理平衡点,是每个果农都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