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二战军用摩托车为何被淘汰?1885年8月29日:德国发明家戴姆勒发明制造的戴姆勒摩托车获得专利,被视为世界首部摩托车。
和大家想象的不一样,最初的摩托车仅仅是强化版的自行车。
在1886年,英国的机械工程师约翰·斯塔利成功设计了现代概念的自行车,也就是装上前叉和车闸,前后轮大小相同,用钢管制成了菱形车架,还首次使用了橡胶车轮。
为此,约翰·斯塔利被称为“自行车之父”。他所设计自行车的车型,与今天自行车的样子已经基本一致了。
1885年8月29日德国发明家戈特利布·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和威廉·迈巴赫(Wilhelm Maybach)联合研制的戴姆勒摩托车。
严格来说,这不是摩托车,而是一种实验室的小玩意。戴姆勒设计摩托车的目的,是为了测试自己的汽油四冲程小型发动机,最多可以行驶12公里。
有趣的是,自行车刚刚诞生就涉及到动力问题。今天的自行车技术很发达,普通人骑行超过30公里就会相当疲劳,即便是在平坦道路上也需要2个小时左右时间。
100多年前,各方面条件都很差,自行车骑行距离就更短,还不能载物。给自行车装个发动机就很重要,这就是摩托车产生的原因。
1903年,美国摩托车制造商哈雷·戴维森(HarleyDavidson)成立,开始制造摩托车。直至一战前夕,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制造商为“印第安”(Indian)公司,每年生产超过2万辆摩托车。
轻便的摩托车很快用于军事,主要取代马匹。一战中,摩托车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主要用于前线通讯传令,火线侦察以及运输重量不大的关键物品(通常是书信、药物、武器核心零件)。
摩托车在一战中大红大紫,仅仅英国的凯旋公司,就在战争期间向三国协约售出超过3万辆H型摩托车。美国哈雷摩托车公司生产的摩托车中,有50%为军用品。
在二战爆发的10年前,哈雷摩托车公司成为世界最强的摩托车制造企业。
然而二战爆发前5年,情况却发生了转变。
德国的DKW公司实力猛增,一举取代哈雷成为最大摩托车制造商。
到了二战期间,摩托车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军事大国都有大量军用摩托,连日本都是如此。
二战期间,日本装备多种军用摩托车。其中95式挎斗式样摩托车,是山寨美国哈雷摩托车的产品。95式还有改进型97式,被日军称为“陆王”,在太平洋战场和东南亚战场中大量使用,制造了上万辆。
日本还有一种非常有趣的摩托车,叫作昭和1式三轮摩托车。它酷似曾经在中国满大街乱跑的机动三轮车,在身尾部安装了一个由铁板焊接而成的车斗。于是,除了司机以外,车斗里面还可以搭乘4个士兵,或者装几大箱子货物,比普通摩托车要实用。
只是它的可靠性不佳,主要用于太平洋战场,作为飞机场或者基地的弹药油料运送载具。
摩托车的霸主国家,仍然是德国、英国、苏联。
在二战中,德国就主要装备了9种摩托车,包括挎斗式样的达普KS750重型军用摩托,从1937年开始制造了1万8000多辆。另一款挎斗式样的宝马R75重型军用摩托车,也生产了2万辆。
普通式样的两轮摩托车有很多,比如几千辆DKW NZ500轻便摩托车。
二战中期,德军就开始淘汰一线部队的军用摩托车,其他国家也差不多。
为什么会这样?
说白了就是不实用。
上面说了,在各国军队中,摩托车主要用于侦查、通讯、巡逻、运输等任务。
对于运输方面,摩托车显然无法胜任残酷的战争。
以宝马R75重型军用摩托车为例,载重量算是很惊人,也只有500公斤而已。该摩托车最多乘坐3人,装载1挺机枪和若干子弹,或者换成1门轻型迫击炮。
而德军的sd.kfz.251半履带装甲车,一次可以搭载12人,或者装载数吨的物品,可以秒杀所有摩托车。
再说巡逻方面。
众所周知,摩托车几乎没有战斗力。即便是挎斗式三轮摩托,也只能装备1挺机枪,防御力是0。尤其重要的是,该机枪的射击角度有限,实战效果不佳。
摩托车在巡逻时,很容易遭遇敌人伏击。即便敌人只有步枪,也可以轻松击毙两到三名摩托车步兵。
装甲车则不同。
还是以sd.kfz.251半履带装甲车为例,至少装备2挺机枪,装甲车有数毫米的钢板防御,综合战斗力强得多。
另外,sd.kfz.251可以安装20毫米机关炮、37毫米甚至75毫米的反坦克炮,等同于一辆轻型坦克,用于巡逻是够用了。
再说侦查。
很多人认为,摩托车的越野能力很强,这是一种误解。
以德国为例,军用侦察摩托主要是挎斗式样三轮摩托车。这种摩托车只能沿着公路行驶,宝马R75在条件很好的干硬公路上,可以达到90公里的时速,算是很牛了。
然而,只要离开了公路,宝马R75就寸步难行,很容易陷在苏联野外的泥沼中,在崎岖山地也难以快速行驶。
由于挎斗设计存在缺陷,宝马R75在公路上高速行驶时不能迅速转弯,不能就有可能翻车,大大限制了机动性。
相反,即便是德军sd.kfz.25半履带侦察车,可以在较为复杂地形行动,最大行程超过300公里。这是摩托车无法企及的侦察能力。
最后看看联络。
本来摩托车唯一的优势,就是联络。
两轮摩托车可以代替战马,在阵地之间高速穿梭,最大公路时速高达100公里。
同时两轮摩托车的体积较小,比较容易隐蔽自己,不容易被敌人发现。
这是装甲车办不到的。
以DKW NZ500轻便摩托车为例,它本来专门德国传令兵,取代传统的战马。相比需要喂养精良饲料、容易生病、速度有限的战马,显然摩托车更适合作为传令兵的载具。
NZ500灵活快速,也不需要考虑载重问题。它的车身两侧各挂有一个皮革公文包,装着文件和一些地图等,可以为战场上的各单位快速传达命令。
时代不同了,二战时期的通讯技术有了长足发展,美军甚至直接将无线电步话机装备到步兵排一级。
德军也有大量有线和无线通讯设备,通讯摩托车只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使用,越来越不重要了。
所以,摩托车就逐步退出了军用。
直到今天,除了印度和英国特种部队还有装备以外,其他国家军队装备很少。
二战期间,苏联为了发展本国军用摩托车,从瑞典购买了宝马R71(宝马R75的前辈),仿造了自己的乌拉尔M72军用摩托车。
1957年,作为军事援助的一部分,苏联帮助中国仿造了乌拉尔M72军用摩托车,也就是赫赫有名的长江750摩托车。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国内奇缺各种汽车,长江750摩托车成为汽车的替代品。
装备长江750摩托车最多的单位,就是军警。在60年代,长江750摩托车是解放军常用运载工具,同样装备机枪甚至轻型迫击炮。此时解放军还没有实现骡马化,长江750摩托车绝对是先进武器装备。
除了军队以外,装备长江750摩托车最多的就是警方了。当年公安人员的标准形象,就是穿着白色制服,开着挎斗式样的长江750摩托车。
到了90年代后期,随着国产汽车产业开始井喷,长江750摩托车才迅速被淘汰。再好的摩托车,综合性能也是不如汽车的。
对于警察来说,长江750摩托车有很多缺陷。
一来车速不够快,万一罪犯驾驶汽车,就很容易甩掉警方的摩托车;
二来不够隐蔽,无法隐藏民警,不适合进行隐蔽调查和售后伏击;
三来摩托车不是全封闭的,无论是雨雪天还是炎炎烈日都够民警喝一壶的;
四来载重有限,最多只能坐3个人,一般只能坐2个人,而小面包车也能坐四五个人,更为实用;
五来是不够安全,肉包铁一旦出车祸,摩托车上的人员最轻也是受伤。美国医学界有个段子,在该国器官捐赠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的团体,就是摩托车骑手。骑手们是非疾病死亡的捐赠者中,最年轻、最健康、数量最多的一群人。显然,还是铁包肉比较安全。
从2000年开始,就很少看到警方用三轮摩托车,只有交警部门装备轻便的两轮摩托车。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