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拜登、特斯拉CEO马斯克、副总统哈里斯近期一系列举动,是否让你感到似曾相识? 这不禁让人想起朝鲜战争时期,坚决拒绝谈判、一意孤行要求反攻的韩国总统李承晚。
美国当年极力劝说李承晚接受停战,放弃收复开城的念头。李承晚顽固坚持作战,导致金城战役中韩国精锐部队全军覆没。美国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已陷入泥潭,持续下去只会招致更大的损失。 继续这场战争,乌克兰将面临更多城市被摧毁的惨剧。哈马斯深知战争的残酷,无力取胜便需及时止损。最终,人质交换、哈马斯放弃加沙控制权,以及以色列在加沙设立战略缓冲区,换来了加沙地区的停火。否则,持续冲突将导致加沙十余万人伤亡,而以色列强、巴勒斯坦弱的根本矛盾依然无法解决。
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的兵力调动已达百万规模,而欧盟方面仅能集结三万兵力,且无任何成员国愿直接参战。 莫斯科为实现乌克兰战役目标,不惜付出巨大的人员伤亡代价。 欧盟各国能否承受如此损失,尚属疑问。俄乌冲突,实力对比悬殊,西方国家却仅限于口头谴责,缺乏实际军事介入。俄罗斯强势推进,而美西方联盟却迟迟不敢采取直接对抗行动。缺乏直接军事干预,再先进的武器也无法改变战场的最终走向,俄罗斯最终胜出似乎已成定局。俄军近期投入战场的高科技武器数量显著增加,预计本月底,激光炮将大规模投入实战。俄罗斯无人系统研究中心已成功研发首款人工智能激光反无人机系统——“泰坦”。
“泰坦”激光反无人机系统集成了3公里射程的激光武器、24管机关炮炮塔以及一套完整的电子战系统。该系统可先利用电子战手段干扰敌方无人机,随后再实施激光或动能打击,使其坠毁。俄罗斯军工体系今年的生产计划雄心勃勃,预计将生产超过1300枚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和KH-101巡航导弹,以及7万枚FAB滑翔制导炸弹。 反观欧盟,眼下缺乏远程火箭炮和战役战术弹道导弹的生产能力,这构成显著的军事实力对比。如何应对这一挑战?苏联解体后,欧洲国家偃武修文,长期享有社会福利,财富也流向了数百万涌入的中东和非洲移民。如今,面对俄罗斯与美国的挑战,他们却缺乏足够的军事实力,可谓咎由自取。普京若签署停火协议,对特朗普、马斯克和万斯而言,已是重大成功,甚至可以说是最佳结局。
特朗普、万斯和马斯克的夸夸其谈,只要他们坚持这三点,就是在误导普京,是在耍弄大众。欧洲军队进入乌克兰与北约军队有何区别?允许并支持欧洲国家向乌克兰输送军援,却未要求乌克兰大规模裁军,这释放了什么信号?同时,要求乌克兰就地停火,却又默许其保有公投后加入俄罗斯的四个州的控制区,这是否意味着对乌克兰现状的某种默认?这三点构成了一个复杂而矛盾的局面。乌克兰声称拥有22万亿美元的矿产资源,其中包括备受关注的稀土矿藏。但5000亿美元稀土储量的说法缺乏可信证据。如果这些资源真正存在且易于开采,乌克兰的矿业收入绝不会仅为每年42亿美元。 泽连斯基政府对矿产资源的宣传,更像是吸引国际投资和援助的策略。
美国试图利用停战协议麻痹俄罗斯,迫使其原地停火,从而确保乌克兰剩余领土的安全。 这是一种战略欺骗,旨在阻止俄军进一步推进。美国巨额债务缠身,三十多亿美元的外债尚且未清,每年利息就高达万亿美元级别。欧洲方面呢?能否向乌克兰提供海马斯系统及配套弹药,以规模化精确打击压制俄军炮火?欧洲能提供“星链”系统吗?抑或只是侦察卫星情报? 欧洲的军事工业产能有限,每年能提供的制导炮弹数量极其有限,杯水车薪。
乌克兰精锐部队元气大伤,能有效作战的部队屈指可数。两年来,自2023年至2024年,乌克兰军队在九成以上的战斗中遭遇失败。持续作战只会导致进一步溃败,乌克兰迫切需要休整,重整旗鼓。特朗普声称欺骗俄罗斯,实则不然。尽管他与泽连斯基唇枪舌战,美国在拜登政府主导下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仍在持续输送。 特朗普的谴责并未阻止西方军事力量进入乌克兰,也从未要求乌克兰军队裁撤。泽连斯基曾是喜剧演员,而特朗普最初也以其独特的网红形象为人熟知。这两人,或许都在进行一场持续不断的表演,在全球舞台上进行一场精心策划的“砍价”,而唯一的“买家”——俄罗斯,似乎正深陷其中。俄罗斯誓死捍卫乌东四州,拉夫罗夫在沙特会谈前已表明立场,但美国对此只字未提。
美国提出的条件,俄罗斯难以接受。莫斯科付出巨大代价后,若最终换来的是乌军继续控制公投四州中的乌方控制区、西方军队大规模进入乌克兰以及欧洲持续为乌克兰军队提供全面武装,这种结果对俄罗斯而言将是莫大的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