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康熙通宝
清圣祖康熙年间(1662~1722年)铸,铸量大,版式多,均为小平钱,除中央宝泉、宝源局外,地方主要有20局,均于钱背铸有满汉文局名。

康熙通宝罗汉钱
史年代:
清圣祖康熙年间(1662~1722年)铸。
钱面文字:
面文“康熙通宝”楷书直读,背记局,分“满文”、“满汉文”二种,宝泉、宝源二局背满文,地方局背满汉文记局,主要有“同、福、临、东、江、宣、原、苏、蓟、昌、南、河、宁、广、浙、台、桂、陕、云、漳”等20局,另有背“巩”者。
面值:
小平。
铸造背景:
康熙元年(1662年)清政府下令停铸“顺治通宝”钱,改铸“康熙通宝”钱,并规定以后凡是嗣位改元,所铸钱制皆如此例。由于受当时冶铸工本和钱币私铸等问题的影响,每一文康熙钱曾分别重一钱四分、一钱、七分,这样一来便产生了我们今天见到的大、中、小三种不同重量的康熙通宝钱。康熙通宝还有俗称的罗汉钱,相传为年羹尧熔黄金罗汉所铸,色泽呈金黄色,康熙的熙字较通俗写法少一竖。
收藏价值:
康熙通宝存世多,普通宝泉、宝源局钱市场常见,罗汉钱比较稀少,满汉文记局一般均较常见,背南、大广、小台(大台系后铸)较少见,价格在几百元至数千元不等。背巩罕见。另有各种套子钱、满汉福上干支及满文宝源大钱等,存世少见,但均系后铸。
5.雍正通宝
清世宗雍正年间(1723~1735年)铸,钱径大,分量足,铸量较康熙通宝、乾隆通宝等少见,背满文记局。

雍正通宝宝泉局雕母
历史年代:
清世宗雍正年间(1723~1735年)铸。
钱面文字:
面文“雍正通宝”,背满文记局,有泉、源、云、苏、浙、安、巩、武、河、昌、南、黔、济、晋、川共15局。
面值:
小平、折二。
收藏价值:
雍正通宝珍品有宝泉雕母和宝黔折二两种。各局按照由少到多的顺序大致排列为:南、川、武、昌、河、济、晋、黔、巩、安、苏、浙、源、云、泉,其中每局中均有少见版别,在此不一一列举。
6.乾隆通宝
清高宗乾隆年间(1736~1795年)铸,铸量甚多,钱径小于前朝制钱,背满文记局,计26种。

历史年代:
清高宗乾隆年间(1736~1795年)。
钱面文字:
面文“乾隆通宝”,背满文,左侧“宝”字,右侧记局,有“泉、源、直、苏、浙、昌、广、桂、济、陕、晋、黔、台、南、川、巩、武、云、福、安、伊、乌什、阿克苏、喀什、库车、叶尔羌”等26种,其中宝安应系私铸,官局共25种。
面值:
小平、当十(红钱)。
铸造背景:
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高宗即位,改元乾隆。铸行“乾隆通宝”,要求仍重一钱二分,钱局较雍正时有所增减,首先在乾隆四年,停了宝河、宝巩、宝济三局,于乾隆五年时开宝福局,七年开宝桂局,十年开宝直局。乾隆朝以前的制钱不加锡,以铜、铅、锌配制,称之为“黄钱”,乾隆五年规定在铸钱铜料之中加百分之二的锡,称为“青钱”。官方说是为杜绝私钱,实则无异于减重。此外在乾隆朝时期在新疆出了“乾隆通宝”红钱,是以新疆产铜为原料,在新疆地区铸行的,此后各朝均有铸行。
收藏价值:
乾隆通宝普通小平钱存世量大,母钱少见,雕母稀见。乾隆通宝版式复杂,存世多寡悬殊,尚待进一步研究,另见有宝巩局大钱,应非正式行用品。
7.嘉庆通宝
清仁宗嘉庆年间(1796~1820年)铸,小平钱,背满文记局,计19种

嘉庆通宝
清仁宗嘉庆年间(1796~1820年)铸。
钱面文字:
面文“嘉庆通宝”,背满文记局,有“泉、源、直、苏、浙、广、昌、陕、武、福、南、东、晋、云、川、黔、桂、伊、阿克苏”共19种。
面值:
小平。
铸造背景:
嘉庆在位25年,政绩平平,无足称道。嘉庆朝铸钱较多,普通品不受人重视,能够称得上珍品的又寥寥无几,如宝泉、宝源二局雕母,系中央户、工两部所制,较为珍贵,若地方局的雕母,则存世极罕,除中国历史博物馆等国家单位藏有一些外,私人处仅见宝苏宽缘常平式雕母一品。可谓货真价实的珍钱。另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嘉庆钱则属稀品,如地方局的宽缘折二型钱,所以以宝直局最为大型厚重,但近年伪造甚多。宝川局见有宽缘大型的样钱及铸钱,极为精美,直径达2.75cm。嘉庆宫钱则名目繁多,有的以白玉雕成,篆书钱文、工料俱佳。嘉庆通宝背天下太平分大型及特大型二式,均有母钱存世,十年前,这种特大型天下太平母钱仅售二千。嘉庆万年小宫钱以往较常见,有时在大串普通清钱中也能找到,背有各种吉语,今年也渐少见。
收藏价值:
嘉庆通宝铸量大,普通小平钱价格在几元左右,嘉庆通宝还有一种背满汉文“桂”,应为中央局所铸宫钱,非行用钱,稀见。
8.道光通宝
清宣宗道光年间(1821~1850年)铸,钱径较小,铜质亦较差,以小平钱为主,红钱有当十钱。

历史年代:
清宣宗道光年间(1821~1850年)铸。
钱面文字:
面文“道光通宝”,背满文记局,有“泉、源、直、陕、苏、浙、昌、广、桂、晋、川、武、福、云、东、南、黔、新、伊、库车、阿克苏”共21种。
面值:
小平、当十。
收藏价值:
道光通宝普通小平价格在几元左右,大样价格在150元左右。另有部颁样钱,稀见,市场价格在1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