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NBA历史长河里说一个人能获得多大认可,看来不光是靠数据说话,比如罗伯特森这样场均三双的超级数据,硬是没办法把他推到历史前十去,这事就挺让人不舒服的。
奥斯卡·罗伯特森这人在NBA历代后卫里面算是相当特别的存在,他打球的时候是真的什么都能干,得分能上30分,篮板能抢12个,助攻能传11次,这种全能型选手在60年代简直就跟外星人似的,那会儿大家都还在研究怎么把球往篮筐里扔呢。
NBA那会儿跟现在比起来就是两个世界,场地设施差,战术体系也没发展起来,罗伯特森就在这种环境下打出了单赛季场均三双的神迹,这成绩直到威少2017年才追平,要说他不是个变态选手谁信啊。
那时候的比赛节奏慢得很,大家基本就是靠身体硬碰硬,罗伯特森倒好,跟打现代篮球似的,传切配合、外线投射样样精通,简直就是个穿越到60年代的现代球员。
罗伯特森打球的时候正赶上美国民权运动最火热的时候,作为一个黑人球员,他在场下要面对的压力可比现在的球星大多了,但他硬是顶着这些压力打出了传奇般的数据。
说起来也怪,罗伯特森拿过12次最佳阵容,9次全明星,这履历放现在也是顶级巨星级别了,可就是因为只有一个总冠军戒指,在历史排名上总是差那么一口气。
现在NBA历史前十基本都是有故事的主,像乔丹有飞人传说,科比有黑曼巴精神,詹姆斯有狗血剧本,罗伯特森除了一堆冰冷的数据,好像真找不出啥让人印象深刻的标签。
要是罗伯特森生在现在这个商业化的时代,说不定就是另一番景象了,现在的联盟最不缺的就是吹捧和包装,像他这种能文能武的全能型选手,要是再配上点商业炒作,说不定早就挤进历史前十了。
其实罗伯特森最大的贡献不光是在球场上,他还带头成立了NBA球员工会,为球员争取权益,这事放在那个年代可是相当有魄力的举动,比他那些球场上的成就可能更有历史意义。
罗伯特森那会儿的比赛录像保存得不多,现在的球迷想了解他都只能看看数据表,这就跟只能看菜谱不能吃菜似的,总觉得差点意思。
其实罗伯特森的打法在现在看来简直就是超前,他那种无视位置限制的打法,现在叫位置无关篮球,放在60年代简直就是异类,可惜那时候没人意识到这种打法的前瞻性。
要是用现在的数据分析工具去研究罗伯特森的比赛数据,说不定能发现更多惊人的东西,他那个年代的数据统计还很粗糙,很多细节都没记录下来。
这么说吧,罗伯特森就是生不逢时,要是他能在90年代打球,有TNT转播,有耐克代言,加上他那超前的打法,说不定现在讨论历史前十就非得把他算进去不可。
拉塞尔那11个总冠军是真没法比,虽说罗伯特森单场能拿三双,但在那个重视冠军的年代,就这么一个戒指确实说不过去。
那时候的NBA跟现在不一样,球队少,强队更少,拉塞尔带着凯尔特人几乎垄断了联盟,罗伯特森这种单打独斗的打法在那种环境下确实难出头。
要说篮球技术,罗伯特森绝对比拉塞尔全面,但篮球是五个人的运动,历史地位不光看个人能力,还得看你带队夺冠的本事,这一点罗伯特森确实差了点火候。
现在的年轻球迷看老照片都觉得好笑,说那时候的球员都打得慢吞吞的,但他们可能不知道,罗伯特森那会儿打球用的还是帆布鞋,场地条件也差,能打出那种数据真的很了不起。
要说遗憾,可能就是罗伯特森没赶上视频时代,现在的球迷对他的了解基本都停留在数据层面,要是能多看看他的比赛录像,可能对他的评价会更高一些。
最搞笑的是,现在很多人说威少刷数据,却不知道罗伯特森在60年代就玩明白了这一套,而且人家玩得比现在的人都溜,简直就是数据刷子的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