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目前对人类唯一的正向作用,就是作为影视素材了。
2025年才过了3个月,美国总统就在电影《美国队长4》中差点按下毁灭世界的红色按钮,以及在美剧《极乐空间》自己的寝宫里被刺杀。
这两部都很难看,但最近另外一部关于美国总统的政治惊悚剧值得一看。
他表面上主打政治惊悚,藏着的真正议题,是当下人们“一点就炸”的恐慌情绪和越来越难以弥合的人群裂痕。
也意外的和最近的国际新闻形成互文。
零日风暴

尽管这部剧的演员阵容很强大,有罗伯特·德尼罗,有瘦下来的杰西·普莱蒙,有《惊天魔盗团》里的丽兹·卡潘。
但最先吸引我的是导演莱丝莉·琳卡·格拉特,她是《国土安全》和《早间新闻》系列剧的导演,前者是我心目中最精彩的反恐剧。
而《零日风暴》大约相当于《纸牌屋》+《国土安全》。
82岁的德尼罗在片中饰演刚刚退休的美国前总统,他在威望最高的时候没有选择连任,把位置让给了新任的黑肤色女总统。

他坚持锻炼,保持生活强度和信息摄入,但以为年纪的原因,已经出现轻微幻听。
开场引线十分具有当下意义。
美国本土发生一起网络恐怖袭击,全国大面积网络和电路被黑客攻击发生短暂瘫痪,因此造成的安全事故致上千人死亡。
与此同时,所有美国人的手机里都收到一条短信:还会有下一次。

恐怖袭击的背景,是俄罗斯和美国的关系高度紧张,各种间谍活动被真真假假的曝光,美国民众对俄的集体敌意处于顶点。
所以,民众的第一反应是:俄罗斯人干的。
自媒体和各路网红疯狂拱火,激进民意表示这波必须以牙还牙,加倍反击大鹅,甚至要求对俄宣战。
新任女总统顺势成立特别调查办公室,这个办公室拥有超越FBI甚至一般法律的权限,他们可以无须搜查令就进入居民家里抓人,可以随时跟踪任何人的行踪,以及可以监控任何人的手机。
目标只有一个:尽快找出策划这起恐怖袭击的俄罗斯间谍,然后正式开战。
刚刚退休但很受美国民众信任的前总统德尼罗成为这个特别调查办公室的领导人。

但分歧出现了。
总统的本意是,尽快找出大鹅干这个的证据,然后名正言顺的干他们。这是最大的民意。
但德尼罗调似乎从一开始就并不认为是俄罗斯人干的,而是国内极端势力与资本集团的合谋。
所以,他面临的最大困扰不是调查的难度,而是调查结果不符合民意怎么办?
假如调查结果显示俄罗斯是受害者,他要如何向民众和总统交代这个事实?他们会有怎样的反应?
与此同时,早就预知了这件事并且提前做空的财团也以各种方式围猎过来,他们试图用各种手段影响德尼罗的判断。

还有各路媒体拿着放大镜去扒他的秘密和往事,他夭折的儿子,他不堪的私情,以及他的一切生活疑点。
大表哥在剧中饰演一名狂热的自媒体人,他以极其煽动性的言论指责德尼罗的人品、能力甚至忠诚。
而德尼罗直接动用了调查委员会的权力,绕过法律,派人深夜荷枪实弹闯入网红家中,当着他妻儿的面把他抓走,并且动用私刑,甚至不让他请他自己的律师。
当他试图和主流民意违背时,他的这种做法被陷入巨大争议:
我们选你上去你居然给俄罗斯洗地?
所以,相比“是谁干的”这个谜底,更大的看点其实是:这个老迈的狠人,怎么处理和民意不符的事实?

相比《纸牌屋》的权谋与《国土安全》的紧张,《零日风暴》更接近一部政治惊悚版的《1984》。它没有提供“英雄揭穿阴谋拯救世界”的爽剧套路——尽管最后主角勇敢的揭露了真相,但这不过是好莱坞常见的主旋律表达而已。
真正让还有我们普通人细思极恐的是,在这个流量时代,权力和资本操控信息和资源玩法已经彻底变了,一言以蔽之就是:
充分利用人们的仇恨。
恐发生后,自媒体博主们用耸动标题与碎片化“证据”煽动仇恨,算法则不断推送极端内容加深群体极化,当专业人士试图用事实反驳阴谋论时,民众却高喊“你被收买了”,并且开始调头攻击你的人品、你的过往,以证明你的“屁股歪了”。

这里面,有的是坏人,有的是蠢货。
对受众而言,面临最大的问题是:
信息越泛滥,真相越稀缺。
普通人越来越没有能力知道这个世界真正发生了什么,因为你接受到的所有信息,都是被粉饰或者被污染过的。
同样一件事情,同样一个视频,但观看者却可以得出n多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并且互相嘲笑对方为傻x。
再说说罗伯特·德尼罗的表演。

他饰演的前总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伟光正”领袖,而是一个深陷道德泥潭的暮年枭雄。他的儿子女儿陷于毒品,自己轻微幻听、双手因为苍老而控制不止的颤抖,生理衰退与对权力的迷恋成为这个角色隐秘的张力。
面对调查团队时,他将“理性捍卫者”与“权力滥用者”的双重性演绎得淋漓尽致。
结合最近各种国际新闻食用,倍加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