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佛经,为什么藏文佛经比汉文佛经更有价值?

痴旋阅览文化 2024-12-31 22:04:52

我们知道,佛教起源于古印度,据佛教的历史背景和传播路径的不同,佛教又可以分为南传佛教和北传佛教。

什么是南传佛教?

南传佛教主要向南传播至斯里兰卡、泰国、缅甸、柬埔寨、老挝等东南亚国家,以及中国云南的傣族地区。

南传佛教使用巴利文经典,被称为“巴利语系佛教”,是小乘佛教经典。

什么是北传佛教?

北传佛教经中亚、西域传入中国,再传播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地。

北传佛教使用梵语经典,多数是大乘佛教经典,也有小乘佛教经典,并发展成为汉语系和藏语系两大系统,由此产生了不同内容的经文,即藏文藏经和汉文藏经。

汉文藏经和藏文藏经

佛经是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所说的教法教义,是佛教经典的总称。

佛经分为经、律、论三藏,即经藏、律藏和论藏。

藏的原语,是一种可以盛放东西的竹 。

经藏是释迦牟尼佛亲口所说的教法。

律藏是佛教僧团的行为准则及道德规范。

论藏是佛弟子对经、律的解释和心得。

藏文大藏经的完备程度高于汉传佛教。因为藏文大藏经里的论非常多,藏经基本继承了印度佛教的所有典籍(早期也从汉传里转译了不少经典),尤其是有大量密教的经书。

而汉文藏经里的密宗典籍就少得多。

接下来,我们要讨论一下为什么藏文藏经会比汉文藏经更完备。

汉文藏经与藏文藏经的不同传播路径

汉传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反映了印度中期佛教的面貌。

汉传佛教在中国影响广泛,传入后逐渐扩展至东亚各国,如日本、韩国和越南。

藏传佛教主要扎根于西藏、不丹、尼泊尔及印度北部。

藏传佛教反映了印度佛教晚期的面貌,并且完整继承了小乘、大乘、显宗和密宗的教义。

从地理位置上,藏地和印度的交往比汉地到印度容易的多,藏传佛教几百年里一直兴盛,有大量僧人研究和注释经典,留下了大量著作。

法会大辩论

而汉族文化对密宗的接受程度较低,导致相关经典难以翻译和传播。

而且,汉传佛教从宋开始衰落,人才不多,能发挥的空间也就少了。

汉文藏经与藏文藏经不同的翻译语言

汉文藏经从梵文翻译的居多,也有巴利文翻译的,但是藏文藏经则全是从梵文翻译过来的。

巴利文是古代印度一种俗语,是佛陀时代摩揭陀国一带的大众语。

据说佛就是用巴利文说法的,古代印度人民有一种传统习惯,就把典籍用口口相传的方式背诵下来,而不重视书写,所以弟子们也用这种语言记诵他的经教。

巴利文虽然早已不通用了,但是靠了佛经而保存下来。巴利是经典的意思。

除巴利文之外,还有梵文记录的佛经,梵文则是古代雅语。

具体说来,汉文藏经从梵文翻译的居多,也有巴利文翻译的,但是藏文佛经则似乎全是从梵文翻译过来的。

此外,藏文藏经的翻译过程中非常注重梵语语法的词尾变化和句法结构,这使得藏文藏经在还原梵语原文方面具有优势,内容上更加精确。

汉文藏经与藏文藏经内容上的差异

汉文大藏经包括《大正藏》和《华严经》等经典,汉传佛教的经典内容较为广泛,涵盖了八大宗,包括多种宗派的经典和注释。

藏文大藏经分为《甘珠尔》和《丹珠尔》两部分。

藏文大藏经的内容不仅包括佛教经典,还涵盖了其他学科的知识,文法、诗歌、美术、逻辑、天文、历算、医药、工艺等多个领域。

此外,藏文大藏经中有大量密教经典和论著,这些在汉文大藏经中较为少见 。

汉文藏经与藏文藏经数量上各有多少

1、汉文藏经的数量

汉译三藏有1692部,共有6241卷,此外中国学者撰述收入藏内的有一千多卷。

明代嘉兴版大藏经又收集中国学者撰述5600卷编为续藏。

近代日本也编印续藏,收集的也都是中国撰述的,共1750部,7140卷。

2、藏文大藏经的数量

正藏,名“甘珠尔”,“甘”的意思是“言教”,“珠尔”是翻译,“甘珠尔”就是言教的翻译。

正藏包括经和律,因为经和律都是佛的言教。

副藏,名“丹珠尔”,“丹”的意思是“论著”,“丹珠尔”就是论著的翻译。

加上西藏后译出的三藏经籍就已收入《甘珠尔》、《丹珠尔》两藏计算,部数五千九百余,约等于汉译一万卷。

而且藏文藏经中重译甚少,故实际内容大大超过汉文藏经。

可以说,藏文佛经在内容完备性和数量及翻译方法的更优胜,这使得藏文佛经在学术研究和宗教传承中具有更高的价值。

但不管汉文藏经与藏文藏经,这些大藏经都是人类文化史上极为罕见的巍峨丰碑,其中凝聚了多少世代人的聪明智慧和辛勤劳动,体现了我们民族的坚韧精神和伟大气魄,是我们可引以自豪的无价精神宝藏。

0 阅读:0
痴旋阅览文化

痴旋阅览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