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网友准备入手SSD,问我京东新上的佰维NV7400怎么样?之前好像没听说过这个牌子。

估计也有不少朋友对佰维这个品牌不了解,其实之前站内常见的宏碁Acer、宏碁掠夺者Predator、惠普HP等品牌的SSD、内存等产品都是佰维在代工生产和独立运营,口碑都非常不错。

此前佰维在普通消费者中声名不显,但实际上这家公司堪称国内存储领域幕后大佬级的存在,是少数几家上市的国产存储厂商之一,研发和生产技术实力相当雄厚,和上游晶圆供应商的关系也很深,在存储行业中的业务涉及颗粒封装、检测到成品生产的各个流程。

另外佰维还拥有自己的IC封装厂,自己封装的颗粒给自家产品用,在品质方面让人放心得多。

最近佰维应该是准备打造自有品牌了,所以从幕后走向台前,发布了NV7400 PCIe 4.0 SSD。看产品定位,NV7400是属于佰维旗下的电竞产品线WOOKONG系列,估计厂商也希望NV7400能跟猴哥一样有一往无前的斗志和巅峰战力吧。

之前入手过佰维代工的宏碁掠夺者GM7,作为TiPlus7100的姊妹版,测试下来感觉还是相当不错的。怀着好奇心,这次想试试佰维亲自下场推出的NV7400是个啥表现。

于是入手了一块较为便宜的1TB版本,并进行了专业向的详细测试,这次的测试报告全文6000字左右,希望能给大家选购时有一些参考作用。
外观包装盒正面醒目位置标识了佰维的LOGO,同时还有SSD的型号和具体容量信息。配色方面是很浓厚的黑红色中国风,相当漂亮。

将佰维NV7400 PCIe4.0 SSD的本体取出,可以看到SSD正面整体覆盖着一层石墨烯散热贴,同时印刷有咱们耳熟能详的猴哥造型,大红配色颇为吸睛。


从侧面看了看,佰维NV7400 PCIe4.0 SSD用的这张石墨烯散热贴用料还是挺厚实的,配合佰维的智能温控算法,实际散热效果也着实让我吃惊。在对其进行温度测试时,无风道情况下不加散热片全速读取20多分钟,颗粒只有45℃,主控温度甚至没超过40℃!

背面贴纸则印刷有这块SSD的基本信息,扫一眼即可。

根据商品页面显示,我手上这张佰维NV7400 1TB的顺序读写速度为7400MB/s,顺序写入速度为6500MB/s,4K随机读写速度分别达到了1000K IOPS和900K IOPS,单从参数上来看是满速PCIe4.0 SSD无疑。

在保修方面,佰维NV7400给到了5年 1000TBW的质保政策,还是相当充裕的。毕竟普通家庭用户一年也难有10TB的写入量。另外这块SSD还有4TB的超大容量版本,对大容量有需求的朋友们可以直接入手。

官网并没有标识出NV7400这块SSD的主控和颗粒方案,那我们只能把散热贴揭下来,用微距镜头亲自看看了(大家别学我哈,揭下来可能丢失质保)。可以看到佰维NV7400 1TB使用的是单面双颗粒布局,没有独立DRAM外缓,是经典的DRAM-Less无缓国产SSD。

佰维NV7400搭载的主控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联芸MAP1602A-F3C,是全球首款不用超频也可支持2400MT/s接口速度的固态硬盘主控芯片,只需要4通道就能跑满PCIe4.0 x4的7400MB/s带宽上限,已经达到了世界顶级水准。并且由于采用了12nm制程和DRAM-Less无缓方案,这枚主控功耗更低、发热更小,是非常优秀的HMB无缓方案主控。

颗粒方面,从BW开头的料号可以判断是佰维自行封装的颗粒,具体料号为BWN0ATF1B1HCAD。个人盲猜这是用的YMTC的TLC晶圆,不过在网上并没有查询到关于相关信息。不但是大家也不用担心,佰维是国内少数具有自行封装颗粒能力的存储大厂,给自己亲生嫡子用的颗粒总会更靠谱些,大家可以放心。

还好我们可以通过Flash ID来具体看一眼,确定为YMTC X3-9070 232L TLC颗粒无疑,这下子可以把心落到肚子里了。网传以后YMTC的晶圆会越来越难买,毕竟华为这家大客户估计就能拿走YMTC一大半的产能,剩下的产能还要分给企业级SSD厂商之类的,目前阶段还真是且买且珍惜。

在CrystalDiskInfo中可以看到佰维NV7400是足容的1024.2GB容量,支持NVMe 1.4协议标准,待机温度只有41℃,还是比较凉快的。

由于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关系,其在Windows中的实际可用容量为953.85GB。这是正常现象,几乎所有消费级SSD都是这样的,毕竟总要留出一部分容量来作为备用块和OP(Over-Provisioning,预留空间)来用,7%左右的比例相比企业级SSD已经很保守了。

使用smartmoontools看一眼,佰维NV7400默认给了5种功耗档位,分别是6.5W、5.8W、3.6W和0.05W、0.002W。


外观和产品参数了解的差不多了,接下来咱们要正式对佰维NV7400 PCIe4.0 SSD展开一系列测试了,这里使用的测试平台配置如下:
● CPU:intel i5-13700K
● 主板:华硕ROG STRIX Z790-A GAMING WIFI吹雪 DDR5
● 内存:雷克沙 ARES DDR5-6400 16GB X2
● SSD:Intel 傲腾900P 480G、光威 弈 4T
● 显卡:华硕RTX3090猛禽
● 系统:Windows 11 Professional Edition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固态硬盘的读写性能与CPU性能正相关,除了受CPU主频和单核性能影响以外,整个平台的PCIe有效载荷Maximum Payload Size(MPS)也会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
目前只有AMD平台才能支持512字节MPS,理论上可以提供7.5GB/s的数据传输率;Intel平台只支持256字节的MPS,实际读取速度一般就被限制到了7.15GB/s以内。

作为最常用的硬盘测试软件之一,CrystalDiskMark能够非常直观的展示SSD在SLC缓内的读写性能表现,大部分SSD厂商的标称参数也正是由该软件测试而来的。
空盘状态下,佰维NV7400的顺序读取速度为7108MB/s,顺序写入速度为6607MB/s,基本和官方标称的性能参数一致,写入速度还有超越,是目前满速PCIe4.0 SSD的正常水准。这里如果换成AMD测试平台的话,那顺序读取速度应该是可以超过7400MB/s,这也是这款SSD命名的由来。

而Q1T1 4K随机读取速度达到了95.2MB/s,虽然测出来的是SLC Cache内的表现,但无论如何这也是消费级PCIe4.0 SSD中很优秀的水平了。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Q32T16深队列下的4K随机读取性能达到了1073K IOps,写入性能也有1050KIOps,均超过了官方给出的性能参考。

以上动辄6、7000MB/s的速度其实是基于较深的OIO队列跑出来,实际我们在Windows系统中最常用到的复制、粘贴等操作基本可以视作为单队列下的顺序读写,而佰维NV7400和大部分消费级SSD一样,针对低队列读写做了专门优化,可以看到在Q1T1下,粒度为1MB时,顺序读写速度分别达到了4932MB/s和5403MB/s,已经超出了Windows下单任务的读写上限,完全可以满足日常的读写需求。

ATTO在测试时,会将数据包按512B, 1KB, 2KB直到到64MB的不同大小进行分别在OIO队列深度为4的情况下进行读写测试,测试完成后的速度结果用柱状图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很好地标识出SSD在低队列下对于不同粒度数据的读写稳定性。

可以看到随着数据块增大,佰维NV7400 PCIe4.0 SSD的读写速度保持着高度一致的稳定性,这也是消费级SSD的理想状态。
3.PCMark 10对于一块SSD的使用体验很难用语言描述,有人用其作为系统盘,也有朋友作为数据盘来使用,而且有关流畅度的主观感受真的没有量化数据来得清晰。
所以这里我们选择使用PCMark10中的完整系统盘基准测试,通过回放操作脚本的方式来观察SSD的性能表现。

整个基准测试流程中,包含23项测试场景,括Windows 10启动、应用程序/游戏启动、复制多个大文和许多小文件、Office和Adobe应用程序运作时的硬盘轨迹等,每个场景都会运行三次,通过对来自流行应用程序和常见任务的相关实际硬盘轨迹跟踪,可以全面而且反映现在最新存储设备的性能,而该项测试这也基本代表了普通用户将SSD作为系统盘时的最大使用强度。

空盘状态下,佰维NV7400的测试表现相当不错,测试得分为3784分,平均带宽为600.97MB/s,平均存取时间为44μs,是目前一线PCIe4.0的优秀水平。

如果说PCMark 10的完整系统盘测试是从系统盘角度来衡量SSD的性能表现,那3DMark则可以从游戏盘角度对SSD进行了测试。
3DMark 的存储基准测试是一项专用组件测试,用于衡量存储设备对游戏体验的影响,它支持所有最新的存储技术,对我等游戏佬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在空盘状态下,佰维NV7400的得分为3871分,平均带宽657.5MB/s,平均存取时间为46μs,依然是PCIe4.0 SSD中非常优秀的水准,各游戏项目的具体测试结果如上图所示。
5.PCMark 83DMark只是给出了SSD作为游戏盘时的性能得分,那么具体在载入游戏时会有何种速度表现呢?这里就可以拿出PCMark8作为参考。
PCMark8的存储测试会使用脚本模拟魔兽世界和战地3这两款游戏的载入过程,并且记录相应耗时,方便我们在不同SSD之间进行对比。

佰维NV7400的魔兽世界和战地3载入测试总耗时为188s,和三星990Pro、西数SN850X、Solidigm P44 Pro等昂贵的旗舰有缓SSD并没有什么差距,横竖差不出1秒。

毕竟现在较新的大型游戏一般都会对载入环节进行优化,减少了对SSD随机读取性能的压力,更类似顺序读取的过程,并且在此过程中在伴随着CPU解压的操作,其速度表现不仅受到SSD影响,还要受到CPU、内存等配件的性能限制。
而这个测试结果也证实了我一直坚持的论点:载入游戏对SSD的性能需求并不算高,对于游戏佬来说,选择游戏盘就挑便宜大碗的就行,反正加载游戏的时长差距普通人用肉眼很难分辨出来。
6.Windows实际读写测试甭看在CrystalDiskMark等工具的测试中,现在PCIe4.0 SSD的最高读写速度动辄7GB/s以上,PCIe5.0 SSD更是能达到近乎翻倍的12GB/s以上,但其实大多数普通用户用的还是Windows系统,咱们连PCIe4.0 SSD的极限顺序读写速度都很难完全利用到。
这是因为Windows的文件资源管理机制做得挺拉胯,使用咱们最常用的复制-粘贴操作时,在Win10下单进程的实际读写速度通常在3GB/s左右;即使升级到Win11,单进程写入速度也基本无法超过4GB/s。
在这里我使用IOMeter生成了一个100GB的不可压缩伪随机数据测试文件,从电脑上的4T光威弈中向佰维NV7400进行写入。由于100GB还在SSD的SLC Cache容量范围内,所以整个的写入曲线非常稳定,速度保持在3.5GB/s左右:


而将这个文件从佰维NV7400读出时,速度则可以保持在3.5-3.6GB/s之间,也是非常快的。


大家都知道,SSD使用的NAND芯片存储数据时,主控芯片通过控制这些存储单元中电子的数量,可以实现检测和调整闪存中存储单元的电压,来标识0和1的状态,从而读取和写入我们需要的数据。

由于TLC在1个储存单位中有8种电压状态来存放3位数据;而SLC只需要2种电压状态来存放1位数据即可,读取和写入数据时需要的电位精度都更宽松,所以SLC的写入速度要比TLC快很多。

为了改善用户的体验,目前几乎所有的消费级TLC SSD都使用了SLC Cache(模拟SLC缓存)机制,使用一部分容量模拟成SLC状态,在爆发式写入操作时能够极大地提高SSD的性能。
这使得满速PCIe4.0 SSD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7000MB/s以上的超高写入速度,但是当SLC Cache耗尽时,速度就会降下来进行SLC至TLC状态的垃圾回收操作,影响到后半程的写入速度。
日渐成熟的SLC Cache机制也给目前的消费级SSD提供了更加精简的FTL映射结构,在缓内带来了更低的延迟和更高的混合性能;同时在SSD高占用状态下也缓解了频繁频繁擦写造成的性能与寿命损耗问题。
所以不要相信有的二把刀KOL所忽悠的“有缓盘因为有缓存,所以全盘写入不掉速”之类的谣言,现在的DRAM-Less无缓盘在这方面一点儿都不差。
同时现在的DRAM-Less能够通过HMB技术在Windows中调用不超过40MB的主机内存来辅助存储FTL映射表,对于普通家用用户轻度使用的场景,和有缓盘并没有什么两样。

而为了深入探索佰维NV7400的SLC Cache方案,这里我们对其进行RAW格式下的全盘顺序写入测试(128KB,Q32T1),并以曲线图的形式为大家展现。

图中红色曲线代表读取速度,可以看到,佰维NV7400的全盘顺序读取曲线,在测试过程中随略有波动,但整体还是比较稳定的,基本保持在5000MB/s左右。
图中蓝色曲线代表写入速度,同时可以看到,在曲线的第一段,由于处在SLC Cache容量范围内,写入速度被加速至5500MB/s左右,同时SLC Cache容量在120GB左右:

三段式曲线的第二段标示着TLC颗粒真实的直接写入速度,佰维NV7400达到了1500MB/s,也是YMTC X3-9070颗粒的典型速度表现:

最后第三段速度是主控一边将SLC Cache占用的空间进行GC垃圾回收,同时还要将新数据进行写入,在高负载压力下速度下降到了700MB/s左右。

可以看的出来佰维NV7400的主控GC(Garbage Collection)垃圾回收策略是比较积极的,证据就是在写入的最后一段有短暂的速度回升。个人认为是主控在对SLC Cache进行GC的过程中腾出了部分干净的page,使得写入数据落入了干净的page中时,面临更少的R-E-W改写惩罚,因此速度会更快,峰值直接达到了TLC直写的水平。
2.SLC Cache方案解析根据经验,采用联芸MAP1602主控+YMTC颗粒的国产SSD,大多使用的是动态SLC Cache的方案。为了探究在不同容量下SLC Cache给到的容量都有多少,所以这里分别使用128K Q32T4的参数对硬盘进行20%/40%/60%/80%的预填充,静置20min让主控进行垃圾回收操作,然后再对剩余空间进行顺序写入填充,测试其缓内及缓外的顺序写入情况。
(1)预填充20%

(2)预填充40%

(3)预填充60%

(4)预填充80%

前边我们说到,空盘状态下佰维NV7400的SLC Cache大小为120GB,而当预填充分别为20%/40%60%/80%时,SLC Cache大小依次为113GB、98GB、71GB、63GB,说明佰维NV7400 1TB这块SSD采用了智能的动态SLC Cache机制:
随着剩余空间变少,灵活调整SLC Cache容量,并且在接近满盘时依然没有失缓情况,保证了整个容量使用周期内的良好体验。
3.4K随机读写万秒图前面提到,SSD的小粒度随机存取性能是影响我们日常使用流畅性的关键。虽然SSD的真实运行过程是各种粒度、各种读写比例混杂的复杂流程,但是从4K小粒度随机读写的性能中,我们可以管中窥豹。
这里为了保证读写测试前SSD能够进入脏盘稳态,先以128KB Q32T4顺序写入填盘两次后,在分别进行时长为10000s的Q1T1 4K随机读、写测试,并通过图表记录下全程的性能表现。

在万秒4K随机写入的测试中,佰维NV7400由于没有独立DRAM,所以在NAND闪存固有的Read-Earse-Write写入机制过程中有些性能波动。
这也是正常情况,一众消费级无缓SSD都是这个表现,旗舰有缓SSD也不过略好一点儿而已,对于实际使用体验影响不大。
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考虑放弃使用消费级产品,转头加钱入手OP空间巨大的企业级SSD才行。

在万秒4K随机读取的测试中,佰维NV7400的性能倒是比较稳定,虽然曲线稍有波动,但是整体依然保持了36MB/s左右的速度,这已经是超过国产SSD标杆致态TiPlus7100的表现了(之前测试过,后者的缓外真实4K随机读取速度在31MB/s左右)。
温度这里为了测试佰维NV7400的真实温度表现,决定记录其极高负载下长时间读取的温度表现。
具体来说,测试流程是在室温16℃的开放式机架平台上,使用512K粒度 Q32T4顺序读取1500s,并使用HWInfo记录读取速度和3个温度传感器的状态。

在整个测试过程中,佰维NV7400全程维持在7100MB/s左右超高读取速度,并未因过热出现掉速的情况。显示两枚颗粒温度最高45℃,主控温度最高39℃,这个温度表现真的是极佳了,特别适合在笔记本电脑、PS5之类的狭小散热空间中使用。

另外在开始测试的前5分钟用海康的热成像仪打了个照片,温度与软件显示基本一致,也证明佰维NV7400这块SSD的温控传感器应该不存在虚标的情况,真实温度确实是低。

YMTC的TLC颗粒由于采用了独特的X-Tacking架构,所以具备目前全球顶端的超高耐久性,真实寿命应该能达到3000次PE左右,佰维很大方的给了这块1TB NV7400高达1000TBW的保修寿命,其实还算是保守了。
经过以上一系列的测试折腾后,这块SSD写入了23TB,此时SMART显示寿命仍有98%,还是挺让人放心的,毕竟普通用户一年也未必能写入这么多数据。


经过一轮完整的测试,这款佰维NV7400 PCIe4.0 SSD的表现还是相当让人满意的。
在性能方面,顺序读写速度最高可以达到7400MB/s、6500MB/s,随机读写性能也很不错,均为PCIe4.0 SSD的优秀水准,同时智能的动态SLC Cache机制也使得用户可以在各种容量下都能享受写入加速的畅爽体验。
寿命方面,1TB版的佰维NV7400延续了YMTC颗粒的超长寿命优势,有着5年质保+高达1000TBW的保修耐久度,其实已经足够普通用户写几十年的了。
最让人惊喜的其实是温度方面,佰维NV7400 PCIe4.0 SSD的读写发热是真的低,无散热片连续20多分钟满速读写,最高温度才四十多度,看来石墨烯散热贴和温控算法是真的用上力了,个人感觉特别适合装载笔记本电脑、迷你主机和PS5等游戏主机里使用。
另外这款SSD还有2TB、4TB等更大容量的型号可以选择,近期有准备扩容升级硬盘空间的朋友们可以着重考虑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