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家长都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下力气给孩子培优提升,可什么是起跑线?很多人其实都不是很清楚,抛开家庭因素、成长环境这些外因,其实最重要的影响来自于孩子自己,通过小学、初中、高中等多个阶段的筛选,不适合读书的孩子就会在一次次考核后被淘汰掉了,那么淘汰的他们的究竟是什么呢?
小学一、二年级小学重点是抓什么?就是抓习惯,孩子未来好不好,学习习惯好不好,学习观念强不强和小学的习惯养成关系密切。所谓三岁看老,其实高中的学霸是小学都已经注定了的,你可以去看看目前在各大名高的顶尖班型的学霸都是早就在小学很出名的学霸。
小学三、四年级这是小学的分水岭,也正是这个时候小学的成绩就开始两极分化了,好的更好,差的很差,一下分差拉开到了几十分,这个阶段孩子的阅读量大量的提升,一二年级还有老师读题,三年级一开始就要孩子自己阅读题目,无论是语文、数学还是英语,题目都开始变长变的不好理解,是否能理解题目是孩子能否做对题的关键。数学开始变得抽象,考试也开始变得具象化,那么阅读能力、数学直观体验和应试能力就成为了区分孩子的关键因素。
小学五、六年级小学的末尾阶段也是小学知识点最重要的阶段,思维方式决定了孩子的做题的速度,如果只会生搬硬套是学不好的,学了就会忘,换个题又不会了,这种情况在补差班很常见的,教了就会,做题就废。
初一、初二年级初中数学有一个比较难的点,很多孩子都克服不了的是平面几何,这需要很强的抽象思维能力,这个平面几何非常特别的点在于,小学不学,高中不学,只出现在初中数学中,对于孩子的学习就是拦路虎般的存在,没有抽象能力,就不能把题目转为会思路,于是只能望题兴叹。
初二、三年级经历了长达八年的学习,新鲜感已经消失殆尽,如果不能有很强的学习内驱力,是无法支撑每天996学习的,上班都还有休息,可是上学的学生却很少有休息,周末也被各种培优班和作业填满。
高中阶段高中阶段就是考验的孩子的学习效率和自学能力,所有的学习本质都是自学,越是好的高中给孩子自由学习的时间,自习的时间就越多,如果不能举一反三,自我查漏补缺,这么多自由的时间就是效率低下的重复劳动。
大学阶段选择大于努力,学得好不如最后选的好,选择什么大学,选择什么专业,选择什么研究方向,选择哪位导师,都是特别考验孩子能力的,大视野大格局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