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月亮湾探险家
编辑|月亮湾探险家
前言
特朗普的支持率创历史新低,更是遭到了美国社会的反对,这一局特朗普可以说是败局已定了。
不仅如此,3位美国的前总统一齐出山,公开指责特朗普的政策,这在美国历史上也算得上是“前无古人”了。
其实在这一场对弈当中,究竟谁才是赢家人们早已经是心知肚明,就连美国的专家也都已经点明结局。
那么特朗普发起的这一场“关税风波”,给其本人带来了多大的麻烦呢?这一场对垒究竟会迎来怎样的结局呢?
特朗普支持率跌至“新低”
从特朗普落地实施“对等关税”政策之后,他就一直在等中国的电话,当地时间4月18日的时候,更是声称中美正在进行良好的对话。
而为了能够体现谈判的进展,美国白宫在当天也成立了一个工作组,专门讨论处理对华加征关税畸高所导致的供应链危机。
值得庆幸的是,美方似乎终于开始端正态度对待关税这个问题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美方会取消关税政策。
因此对于特朗普来说,来自各方的压力依然存在,尤其是美国国内社会的反对,更是让他感到“压力山大”。
在这里要先明确一点,那就是竞选美国总统这个宝座的时候,特朗普喊出的口号就是“让美国再次伟大”。
而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理念,特朗普的民众支持率飙升,最终在激烈的竞选当中拔得头筹,这才有了属于他的第二期。
但是就在当地时间4月19日的时候,美媒报道由于特朗普对于关税以及通胀等问题的处理方式,引发了广泛的不满,导致特朗普的支持率不断下跌。
尤其是在美国的经济领域,有将近一半的受访者都认为,未来一年美国的经济状况将会继续恶化下去。
这让赵公子想起了网络上流传的一个段子:如果道琼斯指数单日下跌1000,就将总统装进加农炮发射到太阳上去!
虽然这是一句玩笑话,但是却真实地反映出了美国社会以及民众对于美国总统的态度,而如今或许就到了那个时候。
要知道,在美国民众的看来,特朗普之所以能够连任,主要就是想要改善美国经济,但是截止到目前为止,美国民众并不满意他们所看到的结果。
调查数据显示,在经济方面特朗普的支持率还不到一半,剩下的全部都是反对率,特朗普的支持率跌到了总统生涯的最低。
正所谓民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支持率持续下跌,那么在不久的将来特朗普要迎来的是什么,自然就不言而喻了吧。
其实除了美国民众之外,就连美国三位前总统也轮番“出山”,公开痛批特朗普的政策,这可算得上是美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幕了……
3位美国前总统的“问候”
就在美国民众对于特朗普政策抗议声不断的时候,美国政坛也出现了十分罕见的一幕,那就是三位前总统接连公开谴责特朗普及其政策。
千万不要认为这在美国这个宣扬“自由”的国度很正常,在此之前,前总统公开批评继任者的现象并不常见。
毕竟对于已经卸任的总统而言,完全不用理会现任总统颁布怎样的法令,更何况还是在如此短的时间内3位总统陆续“出山”。
早在4月3日的时候,奥巴马就曾经公开反对特朗普对于美国高校以及其他机构的攻击行为,并呼吁解决问题需要所有人。
4月中旬的时候,拜登在芝加哥也发表了卸任之后的首次公开演讲,直接批评了特朗普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和破坏。
19日的时候,克林顿也公开讲话,在演讲内容当中,他直接将俄克拉何马城的团结与当下美国社会分化的问题做了对比。
这三位美国前总统都对于特朗普上任之后的行为感到震惊或是不满,虽然都没有明确提及特朗普本人的名字,但是都在传达美国正处于非常时期的态度。
如今还在世的美国前总统,也就只有乔治·W·布什还没有公开发声了,但他对于特朗普的不满几乎人尽皆知。
对此专家表示,美国前总统的身份比较特殊,他们不仅有资格也有能力,因此他们的发声一定程度上来说,对于美国民众的影响力巨大。
如今在美国内部,民众对于特朗普的支持率在不断下降,而极具影响力的3位前总统也纷纷发声,特朗普将会面临怎样的结局呢?
最后中国会是“赢家”
尽管美国嫉妒中国的成功,但是在这一场“关税风暴”当中,赢家肯定会是中国。
这是美国哥伦比亚教授在2025年安塔利亚外交论坛上的发言,而他这句话也揭示了最终的结局。
要知道,中国的经济基础十分稳定,而且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因此才能够在这一场“关税风暴”当中毫无惧色。
简单来说,中国自身就是一个14亿人口的超大市场,而在这个市场之内,各个大小类型的产业都十分齐全,完备的产业链就是我们的“定海神针”。
在特朗普挥舞着“关税大棒”四处恐吓的时候,中方却能够保持主心骨,调动各种资源进行合理应对,以不变应万变。
而事实证明关税并不是万能的,最终也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结语
如今特朗普的政策朝令夕改,这极大的影响了美国民众对于他本身的信任度,没有定性自然也就不难预见其结局。
不论是特朗普的民意支持率下降,还是政坛当中3位美国总统的陆续出山,这都揭示了特朗普极其政策不得人心的事实。
正如中方所说的那样,如果美方不立刻停止错误的做法,依然还是一意孤行的话,那么中方也将奉陪到底。
那么你认为特朗普接下来将要面临的会是什么样的局面呢?他的关税政策将会以怎样的形式收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