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驱力成就一切?这家机器人公司创始人或许正在制造新的职场焦虑"——当宇树科技最新融资消息登上热搜时,这条热评道出了当下社会的隐忧。

2023年8月,宇树科技宣布完成B+轮融资,估值突破百亿。这匹赛道黑马的掌舵人王兴兴,却因在路演中宣称"员工需具备凌晨两点回消息的自觉性"引发轩然大波。
这位85后创始人的故事,远比资本市场的数字更具争议性。时间倒回2013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实验室里,机械工程专业博士王兴兴正在为四足机器人项目彻夜调试。

出身浙江台州普通家庭的他,自幼痴迷拆解机械手表,高考志愿清一色填报机械专业。正是这种近乎偏执的专注,让他在2016年研发出全球首款消费级四足机器人Laikago,比波士顿动力的SpotMini还早两年问世。
2017年公司成立初期,王兴兴带领8人团队挤在滨江区的共享办公室。据早期员工回忆,他曾在产品测试时连续72小时不眠不休,这种工作模式逐渐成为团队文化。当Unitree Go1机器人2021年以万元级售价震惊行业时。

网友却在社交平台掀起热议:"把压榨包装成自驱力是新型PUA""科技新贵正在重塑'奋斗者协议'"。争议背后,是宇树科技员工平均工作时长11.6小时的数据被曝光。这让人联想到大疆初创期的"床垫文化",但不同的是,王兴兴将个人特质升华为企业价值观。
在脉脉职场社区,既有前员工控诉"凌晨接到技术方案修改通知",也有现员工力挺"没有这种狠劲如何赶超波士顿动力"。这种分裂的舆论,恰似智能硬件领域激烈竞争的缩影。如今,宇树科技已占据全球四足机器人60%市场份额,其开发的机械狗登上北京冬奥会舞台。

但王兴兴在最近采访中坦言:"我们正面临特斯拉Optimus带来的降维打击。"这种持续危机感,驱动他保持着每天研读3小时论文的习惯,却也使企业陷入"创新-焦虑-再创新"的循环怪圈。当"自驱力"成为新时代的成功学圣经,我们是否正在混淆个人追求与企业责任的边界?
王兴兴办公室悬挂的"永不停转"书法,在夕阳下投射出长长的阴影——这究竟是照亮前路的明灯,还是笼罩行业的迷雾?在机器人学会自主思考之前,人类或许更需要反思:科技狂飙的时代,我们该为"进步"支付多少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