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中赖名成之死该归咎于谁?

随风化沙 2024-05-24 09:24:17

赖名成自己50%,范闲20%,二皇子10%,林相10%,陈萍萍5%,庆帝5%。范闲确实跟赖名成的死脱不开关系,也确实是把赖名成的耿耿直谏言当作了刀子,但他低估了赖名成的固执,所以造成整个局面高开低走,他收不住尾,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看似赢了,可他的痛苦要比二皇子强百倍万倍。

为什么赖成名的死涉及到范闲、庆帝、二皇子、林相和陈萍萍?我们先把赖成名入局做棋子的经过缕一缕。

1)范闲因为老金头的事要整戴公公的检蔬司(检蔬司背后是二皇子)

2)当着庆帝面参二皇子范闲吃了哑巴亏,这次选择以身入局,让都查院参自己贪污受贿,拿了戴公公三千两,并且把自己和二皇子捆绑,让二皇子见证自己“贪污”,都查院参自己就必须一起参二皇子。

3)一轮大殿对峙,在赖名成的参本下,戴公公gg,林相煽风点火让赖名成上头接了庆国权贵的贪污名册,里面涉及二皇子。

4)二轮大殿对峙,赖名成以一敌百,参了范闲、范建、二皇子、监察院和庆帝。庆帝一笑了之,为了给彼此一个台阶,答应罚范氏父子半年俸禄,禁足二皇子半年。赖名成不下台阶,不畏权贵,誓死要清除贪官污吏,庆帝刺了他“万丈红”。

为什么赖名成是一步好棋?因为他忠诚、固执、火气大还不懂变通。

赖名成,庆国都察院左都御史,正三品高官。因为范闲四个字“狺狺狂吠”,在大殿和庆帝面前赌上了整个都查院的声誉。庆帝不是没给过赖名成机会,而是赖名成上起头来六亲不认。

早在第一轮大殿对峙,陈萍萍拿出贪官折子时,庆帝就提醒了赖名成别趟浑水,语重心长地对赖名成说“你还是看清楚再说吧”,暗示他看了折子再说要不要接。

赖名成被范闲激得接了二皇子的案子。甚至为了替自己和都查院正名,还深扒了二皇子背后的人脉网和见不得人的生意。

第二轮大殿对峙,参了二殿下走私一案。庆帝直言“不准,这事儿就到这了”,这是庆帝第一次给赖名成机会。

紧接着赖名成参范家和二皇子抱月楼一案,庆帝准二皇子禁足半年,范家罚半年俸禄,这是庆帝第二次给赖名成机会。

赖名成要求范家降爵,庆帝婉拒“家风确实不严,但不至如此吧”,这是庆帝第三次给赖名成机会。

庆帝要走,台阶再次递给赖名成,赖名成依然不下,称自己还有参本,这一次他参整个监察院,庆帝说“自己累了,今天就到这”,这是庆帝第四次给赖名成机会。

赖名成直接参本砸到庆帝脸上,说自己要参庆帝,庆帝直接赏了万丈红。

事后陈萍萍也说了,庆帝不是因为赖名成参自己而赐其死,而是因为给了他这么多次机会,他仍然逼着庆帝听从他的纳谏,这无疑触碰了庆帝的逆鳞——在庆帝眼中一国之君为上,何须听从言官差遣?

虽说庆帝是拍板让赖名成死的人,但他也确实没想把事做绝。

赖名成之死,一半的原因来自于他的性格,容易被人当枪使,几个环节但凡他有一处想明白脑子转过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都不至于走上绝路。

范闲钓鱼执法,开门邀请赖名成入局之人,他如果冲动劲再少点,思考再全面些,或许可以换种方式。他身边那几个爹,都了解赖名成,也比范闲先预料到最坏的结果是舍出去赖名成一条命,但没有人提醒范闲。因为这是范闲成长的背面,只有他自己明白自己的冲动会让别人遭受无妄之灾,他才会被迫变得圆滑来适应庆国的官场规则。几个爹不用在乎赖名成一条命,他们只在乎自己和范闲,但是范闲不一样。赖名成的死也给范闲上了一课,以身入局做幌子,以为自己是操盘手,但最后入局的还是自己。

二皇子在整盘棋上是个开端,没有他就没有走私、抱月楼等案,也不会逼着范闲把赖名成牵扯进来。但在赖名成之死的推动上,二皇子始终是旁观。

林相在赖名成之死的操盘上位置也举足轻重,没有第一轮大殿对峙时他的暗度陈仓,赖名成也不会上头那么快,接了二皇子的贪污折子。

0 阅读:110
评论列表
  • 2024-05-25 14:26

    自己作死

  • 2024-06-15 20:33

    赖参监察院和庆帝,要求分权六部,他其实要的是:改革。但庆帝希望打下齐国完成统一,此时绝不是分权改革的时刻。联系范闲,查看监察院卷宗都不是大事,找个理由免了他或者故技重施马匪截杀,刺客刺杀都可以,何至于当庭杖毙。

  • 2024-06-05 03:00

    赖参鉴察院这事,明摆着是要削皇权。剧里归根到底鉴查院都相当于是皇帝手里的特务机构,这机构非常强大,赖要把这机构撤了分权去六部,这跟对抗皇权没有区别嘛。我感觉陈萍萍的解释还有点莫名其妙的感觉。

  • 2024-06-15 16:12

    即便给了那么多次台阶不下,也有很多方法无视赖名成的,比如撤职或者打残,但庆帝偏偏选择了最残忍的方法。

随风化沙

简介:执笔饰年华,一笑叹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