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2名解放军战士被捕,地主婆用小脚踹开门,直接把人放走了

big人物传呀 2024-11-28 09:50:20

1948年的一个早晨,江苏沭阳县兴庄村的柴房门突然被踹开。一名身材瘦弱的地主婆提着灯笼,用力解开两名解放军战士的束缚,低声喊道:“快走!这里危险!”

两个满身是血的战士互相搀扶着冲进晨雾中。村里人至今都记得这个裹着小脚的女人,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正义。

柴房里的生死营救

1948年的2月,解放战争进入胶着阶段,国民党军队为巩固地盘,频繁对解放军游击队展开搜捕。

兴庄村一带成了重要的围剿区域,国民党军队在村中驻扎,将地主程元志家的大院占为临时指挥所。

一天早晨,院子里突然传来吆喝声。一队士兵押着两名解放军战士闯进程家。

这两人显然经历过一场激烈的搏斗,衣服破烂,手脚被铁丝紧紧缠住,脸上、手臂上全是血迹。他们被士兵推进柴房,砰的一声,门被重重关上,还加了铁锁。

柴房就在程汤氏屋后,她透过窗户,看到了两个战士被绑进去的情景。她的手停在半空,没再搓洗衣服。

心里像压了块石头。这两人显然是被抓来的解放军战士,按国民党军的作风,他们被关进去,活命的可能性极低。

程汤氏的心思活络起来。她是地主家的大少奶奶,身份特殊,按理说不应该与“红军”扯上关系。但她又清楚,解放军是替百姓打天下的队伍,这些年轻人不该死在这里。

两天后,国民党军队宣布开村民大会,强迫全村人到祠堂听训话。全村都去开会,驻守院子的士兵被调走大半。柴房外安静下来,程汤氏知道,机会来了。

她裹着小脚,提着一盏灯笼,摸到柴房门口。门上挂着一把厚实的铁锁,她试着用手中的铁锹撬锁。撬了几次,门纹丝不动。

她咬咬牙,后退一步,用小脚狠狠踹向门锁。第一次没动静,她深吸一口气,抬脚又踹了一次,锁终于松动了。

门开了,两名战士抬头看向门口。他们的手脚被铁丝勒得发紫,坐在地上,几乎动弹不得。

程汤氏低声说:“快起来,我送你们走!”她拿起铁锹,小心翼翼地剪断他们手脚上的铁丝。

战士挣扎着站起,一个人已经无法走路,另一个搀起他,朝院子外走去。程汤氏拿起灯笼,示意他们往后门跑:“从西边的巷子出去,那儿有片竹林,快走,别回头!”

战士们深深看了她一眼,拖着疲惫的身体消失在晨雾里。她站在院门口,听着脚步声远去,轻轻关上门,转身回到屋里。

从“大少奶奶”到“抗日婆”

程汤氏本是典型的封建妇女,出生在书香世家,15岁嫁入程家。她裹着小脚,穿长袍,走路慢条斯理,说话轻声细语,平日里帮着打理家务,很少插手外事。

她的改变始于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日本侵略者攻入江苏,她的家乡一片战火。日军大规模扫荡,程家也没能幸免,粮食和牲畜被抢得干干净净。

一次,村里来了八路军宣传队。他们带来抗日救亡的消息,也号召村民共同抗击日军。程汤氏听后,心里受到极大触动。

她开始悄悄拿出家中的粮食支援八路军,甚至让长工帮着八路军修地道。

有一次,日军进村抓人,她冒着风险用家里的马车送伤员离开。她的行动渐渐被村民知道,大家私下称她“抗日婆”。

这种支持革命的习惯一直延续到了解放战争时期。虽然国民党军队对她来说也是威胁,但她始终觉得,真正的敌人是那些让百姓受苦的势力。

事后疑云与巧妙脱身

两名战士跑出去不久,国民党军队开完大会,士兵们回到院子里,发现柴房门被踹开,两个俘虏逃得无影无踪。

军官勃然大怒,认为一定是村里有人通风报信。他立刻命令士兵挨家挨户搜查。

程家也没能幸免。军官带着两名士兵来到院里,喊来程元志和程汤氏,冷冷地问:“是不是你们把人放走了?”

程元志额头冒汗,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他的目光看向妻子,心里七上八下。

程汤氏站了出来。她低着头,声音平静:“长官,那门一直锁着,平时我根本不敢过去。再说,我裹着小脚,连院子都走不快,哪能踹开门?”

说完,她抬起右脚,让军官看了看。她还弯下腰,拍了拍脚踝上的青紫痕迹:“您看,我连踢门都受了伤。”

军官扫了一眼,似乎信了几分。他转头盯着程元志,语气里多了几分威胁:“你们最好老实,不然全家都别想安生。”

程元志连连点头,士兵搜了一圈没发现异样,只能悻悻离开。

回到屋里,程汤氏关上门,长长舒了一口气。她低头看着自己的脚,摸了摸隐隐作痛的伤口,自言自语:“疼点算什么,人跑出去就好。”

两名战士的逃亡与反击

被救出的两名解放军战士互相搀扶,朝村后的竹林跑去。他们身上的伤口还在流血,铁丝留下的勒痕清晰可见。

路上,他们不敢发出一点声响,只能借着晨雾的掩护,尽快远离村庄。

竹林里,战士们找到了一处隐蔽的土坡躲藏。确认安全后,其中一名战士掏出藏在腰间的信号哨,吹出一长两短的哨音。

片刻后,不远处传来了同样的哨音回应——他们的接应小队已经赶到。

小队长见到两人时,忍不住红了眼:“我们还以为你们出不来了!”两名战士苦笑:“要不是村里有好心人,我们确实凶多吉少。”

战士们简单包扎后,立即和小队一起撤离到更安全的地方。几天后,他们参加了一场伏击战。

这次战斗打得非常漂亮,不仅歼灭了一股国民党地方武装,还破坏了敌人的通讯设备,为解放军主力部队推进扫清了障碍。

撤退间隙,战士们提到那位救过他们的地主婆。“等战争结束,我们一定得去看看她。”

程汤氏的义举被传开

解放战争胜利后,兴庄村终于恢复了平静。两名战士专程回到村里,找到程家表达谢意。

战士站在门口,朝屋内喊了一声:“程大娘,是我们!”程汤氏从屋里缓缓走出来,看着眼前两张熟悉的脸,激动地问:“你们还活着?”

“活着!都活着,多亏了您!”战士声音洪亮,抬手行了个军礼。“您救的不只是我们,还有无数后续的战斗。”

程汤氏连忙摆手:“救你们是应该的,咱老百姓知道谁是正义的一方。我不过是做了点小事。”

战士们坚持留下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义胆仁心”四个大字。这面锦旗挂在程家堂屋,成了全村人茶余饭后的话题。

村民们纷纷夸赞:“别看程大娘平时不起眼,关键时刻真顶用!”

程家的义举在兴庄广为流传。甚至过了很多年,当人们提起那段烽火岁月时,都会说起裹着小脚的程汤氏和她踹门救人的故事。

程汤氏晚年生活平静,她很少向外人提起那段经历。对她来说,那不是值得夸耀的事,而是每个正直的人都应该做的事。

村里年轻人却对她无比敬重。村小学的教员常常用她的故事教育学生:“大是大非面前,人人都有选择。像程大娘那样,关键时刻敢站出来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程家的子孙也以她为榜样。他的孙子后来参军入伍,成为一名优秀的边防战士。

他常对战友们说:“我奶奶裹着小脚都敢救人,我穿着军靴有什么不敢的?”

程汤氏去世后,村里人为她立了一块碑,写着:“程汤氏,大义勇为,救国救人。”碑旁的竹林依然郁郁葱葱,仿佛在诉说那段英勇而温暖的往事。

0 阅读:17
big人物传呀

big人物传呀

关注我,带你领略各个传奇人物,了解真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