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海马
2023年1月29日凌晨4点17分,抗美援朝老兵、黄继光的亲密战友贾汝功在华西医院去世,享年87岁。噩耗传来,倍感痛心,眼泪模糊了双眼,又因疫情特殊时期,无法前往吊唁,令人遗憾。
在龙年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我深切怀念贾汝功。贾汝功在上甘岭战斗的情景,在学校、机关作宣讲报告的音容笑貌,像电影一样,不停地出现在我的眼前,在脑海里翻来覆去。
1936年9月,贾汝功出生在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叙永镇南门巷。1950年12月,年仅14岁的初二学生贾汝功积极参军,顺利加入15军45师135团宣传队,正式成为一名志愿军战士,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投入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斗。1952年10月13日,部队奉命参加上甘岭战役。贾汝功和黄继光是一个团的战友,黄继光是6连的通讯员,贾汝功是高射机枪连9班的机枪手。贾汝功说:“我和黄继光不仅是战友,还是老乡,我是叙永县的,他是中江县的,当时有很好的感情。”贾汝功和黄继光虽然不是一个连的,但经常见面,在一起交谈。贾汝功说:“在一次交谈中,我讲到连队已经打坏敌人75辆汽车时,黄继光还称赞我说‘你是老兵了’,我连忙说你比我大五六岁,不敢称老,你是大兵,我是小兵。”黄继光牺牲的那一幕令贾汝功终生难忘。作为黄继光的战友兼老乡,贾汝功每次作宣讲报告讲起黄继光用胸膛堵敌人机枪的英雄壮举时,都是眼含热泪。“我还清楚地记得,黄继光是1952年10月20日牺牲的。就在那天上午,我打下了第一架美军飞机。当时是他用胸口堵住敌人的机枪,为反击部队开辟了一条道路。当时战斗惨烈,已经没有多余的担架了,黄继光的遗体是由两名战士轮流背下来的。遗体背下来时,经过我所在的机枪工事门口。我最后看了他一眼,当时他的脸被硝烟尘土弄得很脏,前胸腹部已经被机枪打成了蜂窝状,浑身血肉模糊。当时和黄继光一起冲锋高地的战友说,他清楚地看见黄继光爬到地堡下,猛地支起身子,扑过去堵住了机枪火舌……”贾汝功哽咽地讲道。
贾汝功在上甘岭战役中坚守了23天,一人用高射机枪击落敌机3架,令敌人闻风丧胆,落荒而逃。他荣立一等功,并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战士称号。
1954年4月30日,贾汝功因负伤回国治疗。1956年提干,1963年转业。当时是副连长职务,按政策规定,一等功可在成都、重庆两个城市安置,可贾汝功怀着对家乡的热爱,毅然要求回家乡安置,为建设家乡贡献力量。贾汝功转业地方后,不管干什么工作,他都发扬军队的光荣传统,从不以自己是战斗功臣而自满,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建设家乡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个人。
1996年,贾汝功退休后,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把上甘岭战役,黄继光、邱少云和自己的故事作为形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先后向北京、泸州、内江、成都等地的青少年讲述,教育引导青少年爱党、爱国,永远跟党走。
2014年,贾汝功随儿子工作单位搬迁来到了温江区和盛镇。他在温江定居以后,立即到区关工委报到,主动请缨参加关工委“五老”队伍。那天,我正在区关工委办公室写材料,听了他的介绍后,非常兴奋,这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好事。随即我向区关工委执行主任李建明做了汇报,李主任马上从家里来到办公室亲自接待了他,并当即表态聘他为“五老”宣讲团成员。从此以后,贾汝功就经常深入到学校、社区、机关向青少年宣讲上甘岭战役的战斗故事。贾汝功的事迹在《中国火炬》《国防时报》《关爱明天》《晚霞报》报道以后,引起了多家媒体关注。我先后7次陪同《新华网》、《香港大公报》《中国火炬》《关爱明天》等媒体记者去他家采访,8次陪贾汝功到学校、机关作宣讲报告。每次采访,每次听报告,都是对我心灵上的一次洗礼,精神上的一次震撼。
2020年8月4日,我在去西昌旅游返回的途中,接到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导演张芳打来的电话,说他们月底要做一台退役军人的晚会,想邀请贾老过来参与本次录制。我接过电话马上与贾汝功联系,征求他的意见。他二话没说,欣然同意。8月26日,他在家人的陪同下去了北京,29日正式录制,9月6日晚中央电视台三套节目以《时刻准备着》播出,他向全国观众讲述了上甘岭战役和黄继光的英雄故事。
贾汝功的记性非常好,他作报告从来不用讲稿,每次宣讲都是绘声绘色、侃侃而谈,从军长到班长的名字他都讲得一字不错,每次战役,某个高地,他都讲得清清楚楚。2022年他生病后,还带病到西南财大给大学生讲上甘岭战役的故事。2022年12月13日,他在做了两次手术的情况下,收到了家乡叙永县的邀请,参加叙永县革命历史纪念馆开馆仪式。他带着重病在家人的陪同下,回到家乡参加开馆仪式,并做宣讲报告。万万没想到,他从家乡回来后一个多月就去世了。贾老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光荣的一生,他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祖国,献给了人民,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贾汝功虽然去世了,但他的精神永驻,他讲述的抗美援朝精神和英雄事迹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