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玉米防倒伏,适时培土,玉米穗大粒满!
春柳落雨
2025-01-29 11:48:34
秋收玉米防倒伏,适时培土,玉米穗大粒满在广袤的田野上,玉米是大地上最具活力的作物之一。秋天,本应是收获的喜悦时刻,但玉米倒伏却常常成为影响收成的阴影。就像相邻的两块玉米地A和B,A地精心管理,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倒伏率极低,收获时玉米穗大粒满,而B地疏于防倒伏管理,玉米倒伏现象频发,产量大幅下降。首先,我们来看看玉米倒伏的危害。正常生长的玉米,每一株都像一个挺拔的卫士,直指天空。然而,倒伏后的玉米却像是战败的士兵,东倒西歪。从数据上来说,倒伏玉米的穗粒数平均会减少30 - 50粒,甚至更多。这是因为倒伏影响了玉米的授粉过程。在玉米生长过程中,授粉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倒伏会使花粉难以传播到雌穗上,导致受粉不完全。而且,倒伏还会阻碍玉米籽粒的正常发育。没有充足的阳光照射和空气流通,内部叶片的叶绿素合成受到抑制,光合作用效率降低,从而使玉米籽粒得不到足够的养分,发育不良。那么,为什么要在秋收玉米时注重防倒伏并且要适时培土呢?玉米植株较高,而且根系相对较浅,在面对风雨等外力时容易倾斜甚至折断。适时培土就像是给玉米植株加上了一道坚固的防线。当我们在玉米生长中期进行培土时,土层加厚,玉米根系的生长空间扩大。一般来说,培土后的玉米根系侧根数量可增加20 - 30%。这些新增的根系能够更好地抓住土壤,增强玉米植株的稳定性。在秋收玉米防倒伏的实际操作中,有很多细节值得关注。一方面,培土的时间要把握好。一般来说,在玉米拔节前进行第一次浅培土,这个时候玉米植株还比较幼嫩,浅培土不会影响其生长,同时可以促进根系向土壤浅层生长,使根系更多地分布在土壤表层,更有利于吸收水分和养分。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进行第二次培土,这个时候是玉米根系发育的关键时期,培土深度可以适当加深到5 - 8厘米。到了玉米抽雄前,还要进行第三次培土,这时候的培土要做到高培土,高度一般在10 - 15厘米左右,形成坚固的高垄,能有效抵御强风。另一方面,培土的方法也大有讲究。不能简单地将土堆在玉米植株周围就行。要先将植株基部的杂草清除干净,然后在植株的两侧开浅沟,沟深3 - 5厘米,将土均匀地培到植株基部。培土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植株。同时,还可以结合施肥一起进行,例如每株玉米可施入尿素5 - 10克,既能补充养分,又能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玉米生长。从品种选择上也能体现出防倒伏的重要性。有些玉米品种本身就是矮秆、抗倒伏能力强的。比如郑单958,这种玉米品种的株高一般在230 - 240厘米左右,茎秆坚韧,节间短而粗,重心较低,即使在风雨天气中也不容易发生倒伏。相比之下,一些高秆、茎秆细弱的品种,如掖单13,株高可达280 - 300厘米,其倒伏率要远远高于郑单958。在选择玉米品种时,要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等条件,优先选择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除了培土,合理的密植也是预防玉米倒伏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种植密度过大,玉米植株之间的竞争就会加剧。研究表明,当种植密度达到每亩5000株以上时,玉米植株的单株生长空间变小,叶片相互遮蔽严重,通风透光性能变差。这就像在拥挤的城市里,每个人的生活空间被压缩一样,玉米植株无法正常生长发育。此时,玉米的生长点为了争取更多的阳光和空间,会向上过度生长,导致茎秆细长而脆弱,容易倒伏。而合理的种植密度,如每亩4000株左右,可以使玉米植株有足够的生长空间,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根系发达,从而有效减少倒伏现象。在玉米生长过程中,施肥管理也与防倒伏息息相关。氮肥是促进玉米生长的重要元素,但如果施肥过量,会造成玉米植株旺长,茎秆细弱。就像一个过度肥胖的人,身体的负担过重,容易失去平衡。一般来说,玉米全生育期氮肥的施用量要根据土壤肥力确定。中等肥力土壤,每亩施氮肥10 - 12公斤为宜。同时,要合理搭配磷、钾肥。磷肥能够促进玉米根系的生长发育,钾肥可以增强玉米植株的韧性。按照1:0.5:1的比例施入氮、磷、钾肥,能够使玉米植株生长健壮,抗倒伏能力显著增强。在面对强风天气时,我们可以采取一些临时性的措施来保护玉米。例如,在玉米地周围种植防护林带。防护林带的高度一般能达到3 - 5米左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速。据观测,在有防护林带的玉米地附近,风速可降低30 - 50%,从而减轻风对玉米植株的损害。对于秋收玉米而言,防倒伏是确保高产的重要环节。适时培土这一简单而有效的措施,以及其他与之相关的管理手段,就像是给玉米提供了一整套全方位的保护方案。通过精心地管理,从品种选择到种植密度,从施肥到防风措施的运用,我们就能让玉米在秋天茁壮成长,结出穗大粒满的果实,迎来丰收的喜悦。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