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方30岁的刘涛是一个帅气的小伙子,在一家大公司任部门经理。
他平时很注意饮食,并经常锻炼,一直身体挺好;
可是就在20天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大便次数增多,约6次/日,量少,为褐色不成形稀便,偶伴鲜血便及粘液便;并且有排不净的感觉;
他连忙到医院做了肠镜检查,诊断为直肠癌伴结肠多发息肉。
随后的腹部增强CT显示,癌细胞已经转移到腹膜后。
刘涛的肠镜图片
这个结果让刘涛很是崩溃,也很是不解:“怎么年轻轻的,就得了肠癌了呢?难道肠癌上身就没有一点征兆吗?”
我国的结直肠癌现状结直肠癌是我国的高发癌种,据国家癌症中心2024年2月发布的最新数据:
2022年全国新发病例51.7万,死亡24万,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名列世界前茅[1]。
约30%的结直肠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出现远处转移,因肿瘤转移和复发导致死亡的患者高达30%,5年综合存活率低于40%[2]。
但是,大肠癌虽然凶险,但是只要发现的早,是最容易治愈的癌症,也是最容易预防的癌症!
说它容易治愈,是早期癌的治愈率可以达到90%以上,粘膜内癌几乎接近100%;
如能在癌变前发现并切除,就能有效避免悲剧的发生。
关键就在于一个早字,“早发现三个月,就能多活30年!”
约80-95%的结直肠癌是由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而腺瘤性肠息肉的检出率非常高:
在普通成年人中,检出率约20%;50岁以后人群,检出率达46.3%。
另一样研究表明,达筛查年龄的人群腺瘤的患病率为20%~60%,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7]
及时检测出腺瘤性息肉并予以切除,是预防肠癌的关键。
二、结直肠癌早期症状隐匿,不易觉察无论是肠息肉,还是早期大肠癌,大多没有明显症状;
大肠癌要有症状,基本上要到第二期、甚至第三期以上;
临床上发现的肠癌患者,超过85%是中晚期,可以彻底治愈的早期肠癌不足15%[4];
这些中晚期患者,大多数是出现比较典型的症状才去就诊的;
而为数不多的早期肠癌患者,则大多是无任何症状,主动体检、或者无意中发现的。
因此,等身体发出报警信号再去检查,往往为时已晚,悔之晚矣。
因此,想要早期发现结直肠癌,就必须未雨绸缪,提前做肠癌筛查。
哪些人需要筛查?以下属于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要及时进行筛查:
①年龄45-74岁,无论有无症状[3];
②家里有人有肠癌(一级亲属);
③以往有肠道腺瘤病史的患者,就是以前做过肠镜发现有腺瘤,无论当时是否取掉,都属于高危人群,也需要定期复查;
④本人有癌症病史;本人有结直肠息肉史;
⑤有排便习惯的改变,如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形状改变等;或者有长期便秘、慢性腹泻、血便、粘液便等;
⑥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⑥慢性胆道疾病史或胆囊切除史。
⑦不良生活事件史,肥胖、缺乏运动、有烟酒嗜好、喜食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的人群。[6]
四、怎么才能早期发现肠癌?研究结果表明,从普通人群中检出大肠癌高危人群或癌前病变,对癌前病变腺瘤和息肉进行摘除(即对高危人群进行干预),能有效预防大肠癌发生,大幅度降低全人群大肠癌死亡率与发病率。所以定期检查显得尤为重要。[5]
常用的检查方式包括:
1、大便潜血检查:
大便潜血检查是用单克隆免疫试剂检测出大便中有无微量出血,进而间接判断肠内有出血性病变。
这种方法最常用,简单易行。但是,阳性率低,特异性差,仅作为初筛的辅助手段。
2、肠镜检查:
肠镜检查是预防肠癌最有效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因为肠镜检查可以很直观地观察整个大肠,发现息肉,就可以于一切除以绝后患;
即便发现了早癌,也可以内镜下切除,和切掉个息肉没有太大区别;所以,肠镜检查,既能够预防、又能够治疗,可谓一石二鸟。
但是,肠镜检查也有缺点:
比如清肠喝泻药比较麻烦、痛苦;
检查过程也会出现较为剧烈的疼痛;
费用较高;
一旦清肠不合格,会造成漏诊、误诊等;
某些人群不宜做肠镜检查等;
那么,如果不能、或者不敢做、不愿做肠镜检查的人群,该怎么办呢?
有办法——
上图:息肉镜下切除示意
3. 如果害怕做肠镜难受,还有一种无创、准确、简便的方法——多靶点粪便FIT-DNA检测
检测原理非常简单:大肠癌一般发生于结直肠上皮组织中,先向肠腔内生长。
在其生长过程中,不断有肿瘤细胞脱落到肠腔内并随着粪便排出,它通过检测粪便异常细胞,并通过多参数风险评估算法综合评分,从而评估受检者患结直肠癌和/或进展期风险,对于想要进行结直肠癌筛查的人群,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0,北京)》建议:45-75岁人群每3年进行一次FIT-DNA检测可以达到每10年一次结肠镜筛查寿命获益的88%。[3]
参考文献:
[1]国家癌症中心,2024全国癌症报告.
[2]结直肠癌靶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
[3]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0,北京).
[4]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0年版).
[5]ACG结直肠癌筛查指南(2021).[6]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2023)。
[7]Dornblaser D, Young S, Shaukat A. Colon polyps: updates in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Curr Opin Gastroenterol. 2023 Nov 2. doi: 10.1097/MOG.0000000000000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