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明筑城向幸福出发——咸宁市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综述

咸宁新闻网 2024-12-10 09:00:24

马路上,车辆主动礼让行人、行人遵守交通规则,繁忙且井然有序;

街巷中,“红马甲”随处可见、“志愿红”闪闪发光,志愿微光温暖如炬;

社区里,文明实践有声有色、文明理念入脑入心,文明新风吹开“幸福花”……

冬日的咸宁,一城文明风,满目气象新。

自2021年拿到“入场券”,咸宁始终坚持“为民利民惠民靠民”初心,用好共同缔造“金钥匙”,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党委政府的重点工程、人民满意的幸福工程、助力基层治理的系统工程,统筹推进,持续深化,走出一条以高水平文明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创建之路。

改善民生暖心聚力、幸福指数节节攀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咸宁大地,文明之花绚丽绽放,美好触手可及,一幅幅以文明为元素和符号的幸福画卷徐徐展开,推动着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阔步前行。

一句有诺必行的郑重承诺

全国文明城市,是目前我国城市综合类评比中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最高荣誉,也是一个城市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最具竞争力的“金字招牌”。

摘下这块“金字招牌”,是多年来全市上下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是市委、市政府对全市人民的郑重承诺。

有诺必践、有诺必行、有诺必果。为实现300万咸宁人的“文明梦”,咸宁坚持“一把手”主抓,强化文明城市创建的“龙头工程”地位,成立高规格领导小组,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职机构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创建机制。

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即是决战”姿态,我市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加速器”,作为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源动力,步伐坚定而执着,推动创建工作“融入日常、抓在平常、严在经常”,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难度大,任务重,能否打赢这一攻坚战,关键在于破解“九龙治水”困局。全市上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不断在破解城市治理难题上取得新突破,推进城市建管精细化、科学化、常态化。

狠抓卫生环境、整治交通秩序、做好政务服务、提升营商环境、强化生态治理……咸宁把群众呼声当作第一信号、群众需要当作第一选择、群众满意当作第一标准,坚持把“为民、惠民、利民”的创建理念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中,让“干的事”精准对接群众“盼的事”。

全市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在全市、全员、全域、全时共创文明城市的努力下,一项项温暖人心的“民生套餐”相继出炉,一件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好事落到实处,一个个“堵点痛点”变成群众的“幸福支点”,一项项重点任务清单成为群众的“幸福账单”:

5个综合公园、7个专类公园、4个社区公园、82个街头小游园……城区大大小小的公园,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市民生活新常态;

非机动车专用道、潮汐车道、智能斑马线、交通诱导屏……城市交通“舒筋活血”,绘出流动的风景;

城区27条主次干道周边约30公里架空弱电杆线实现“入地”,576个小区、614条背街小巷不见恼人“蜘蛛网”,用“素颜”大胆亮出“天际线”;

改造老旧小区1055个,惠及居民19.4万户、约58.2万人。其中178个相邻小区通过“拆围”合并成49个小区,实现服务设施、公共空间共建共享;

……

用好“绣花功夫”,巧做“加减法”,咸宁的城市整体风貌持续提升,文明城市创建的“责任清单”变成人民群众的“幸福清单”,为群众带来有形有感的体验,提升了归属感,成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最生动的诠释。

咸宁日新月异的变化可看、可感、可触。市民纷纷表示,城区路更“平”了、行更“畅”了、城更“净”了、居更“安”了。

“在咸宁吃住行服务都很好,游玩很顺畅。”“车辆礼让行人,交通秩序井然。”“‘红马甲’贴心又周到。”……11月21日,来咸宁参加第十二届温泉文化旅游节的外地游客纷纷竖起大拇指。

一声声感谢,一次次点赞,咸宁用文明服务温暖了游客的心,游客用“还会再来”的留恋表达了对这座城市的认可与肯定。

一次培根铸魂的生动实践

7月5日,由咸安区委宣传部主办的2024年《爱国主义教育法》集中宣教活动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北伐汀泗桥战役纪念馆广场隆重举行。

讲述青年楷模何功伟烈士事迹的情景剧、干货满满的微党课……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活动,引发现场一阵阵掌声。

学生李梦瑶表示:“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能引导我们将爱国植于心、践于行。”

据悉,咸安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开展主题宣讲、文艺汇演、缅怀先烈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激发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推动爱国主义在咸安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这是我市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抓在经常的一个场景。

铿锵步履,必须有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阔步前行,离不开淳厚文明之风的润泽。近年来,咸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牵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强国复兴有我”百姓故事汇、“文明咸宁萌代言”、红色经典诵读……我市通过趣味竞赛、文艺表演、党史宣教等一系列有形载体和创新形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地域化、特色化、具体化。

先进典型是鲜活的价值观,也是有形的正能量。咸宁大力倡导好人精神,加强先进典型宣传选树,全面构建先进典型评选推荐和学习宣传等机制,积极选树宣传先进模范,唐光友等3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王值军等13人获评“中国好人”,7人获评省级道德模范,42人获评荆楚楷模,12人获评湖北好人。一个个榜样如同一面面旗帜,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

青少年是未来的生力军,思想道德建设更要“从娃娃抓起”。我市坚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铸魂育人、立德树人,在未成年人心中种下崇德向善的“金种子”。全市32万名学生受聘成为文明行为宣传员和监督员,争当文明的践行者、传播者、传承者,以点滴言行影响家庭、辐射社会,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行各业,融入人们日常生活,全面筑牢“信仰之基”,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自觉遵循,形成强大思想合力,为咸宁高质量转型、全方位振兴凝聚强大精神动力,奏响奋斗奋进动人旋律。

在这一共同价值的引领下,咸宁好人好事频频涌现:

11月14日,咸安一名68岁婆婆散步时不慎落水,危急时刻70岁退役老兵周尚洪挺身而出下水救人;

10月7日,通城县城粮道街口一辆黑色轿车因司机突发疾病失控,杜志军驾驶白色轿车,冒着生命危险死死抵住黑色轿车,避免失控车辆冲进闹市区的人群中;

咸安村民张建忠,面对暴雨后暴涨湍急的河水,没有丝毫犹豫就跳入河中,救起落水少年;

嘉鱼村民李茂秀冬日跳入湖水,勇救落水女孩后晕倒,经两个小时的救治才苏醒,事后捐出被奖励的5000元;

护士刘燕坐公交车遇到一位乘客摔倒,立刻冲上前去进行心肺复苏,直到120来后才悄悄离开;

……

培根铸魂,根扎得越深,越枝繁叶茂。如今的咸宁,凡人善举不胜枚举、道德典型层出不穷,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在咸宁大地蔚然成风。

一个双向奔赴的幸福之约

在咸安永安街道凤凰社区湖发小区,居民王顺娣参加社区清洁家园活动,按参与时长兑换到一张“幸福券”,并成功在“幸福商圈”的一家超市使用。

“使用了‘幸福券’,不仅享受到了折扣,还受到了商家们的称赞和热情服务。”王顺娣笑言,这种爱的双循环很有意义。

“一些商户不仅提供商品和服务,让居民们使用‘幸福券’,还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和推广‘幸福商圈’,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其中。”凤凰社区党委书记彭红介绍。

永安街道党工委委员徐鹏介绍,去年8月,永安街道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在推广“幸福合伙人”的基础上,招募商家打造“幸福商圈”,积极推动“幸福商圈”文明实践积分制广泛实施,形成“幸福合伙人——参与小区自治——享受幸福券——带动商圈经济——回馈社区居民”的良性循环。

起源于育才小区的“幸福合伙人”队伍不断扩大,目前已有成员4105人。“幸福券”也成为连接幸福商圈、幸福合伙人的桥梁,传递实实在在的幸福。

近年来,我市不断拓展人民群众参与创文的深度和广度,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让群众站“c”位、唱主角,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创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变成群众“自己的事”。

最近完成改造的汇泉小区,位于咸安温泉街道花坛社区,由咸宁市工行小区、日报小区、工会小区等6个老旧小区“破墙合体”合并组成。

小区改造过程中,住户无偿拆除个人搭建房屋55处2600平方米,腾出公共空间建成公共停车位119个、健身小广场2个、多元化活动阵地3处。

花坛社区党委书记吕翠红介绍,小区合并后群众改名“汇泉小区”,包涵温泉之都汇集人才智慧的美好寓意。

“参与”的种子在生根发芽,“共建”的意识开枝散叶。如今的咸宁,没有与创文无关的事,没有与创文无关的人。人民群众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当成“自己的事”,争当城市文明的参与者、践行者和传播者。

楼道的整洁清爽,有群众的主动清扫、长效保持;道路的安全畅通,有群众的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广场的和谐有序,有群众的遵规守矩、自发维护……

车站路社区八旬老党员李其林,每天坚持“一看二记三问”,维护小区卫生、秩序,像年轻人一样不遗余力。问及为何一把年纪了还这么拼?李其林说,作为咸宁人,为小区变得更好尽一份力量是应该的,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会一直干下去。

嘉鱼县高铁岭镇杨山村群众在“共同缔造”的指引下,积极投工投劳、捐款捐物,“众筹”安装60盏路灯,让2公里的回家路不再“漫长”。

赤壁市中伙铺镇安丰村借助运营师、乡村规划师、建筑师以及大学生志愿者的力量,培育2个村民自治组织,动员当地村民投工投劳,捐赠资金、物资、空闲土地、破旧房屋,从更加专业化的视角,共建美好家园。

咸安浮山街道金桂社区相关负责人高兴地说,如今“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少了,居民比之前更关心小区的事,更积极参与小区治理了,社区的工作压力小了很多。

主意一起拿、办法一起想、事情一起做。在共同缔造理念的助推下,咸宁正形成“人人关心创文、人人参与创文”的良好局面,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体系。

一场全民参与的自觉行动

年初,咸宁遭遇冰冻雨雪天气,积冰残雪带来出行不便。3月2日,我市开展“万人洁城”活动。一时间,街头巷尾,处处都是志愿者的身影。

白茶村5组的江和荣老人看到自家门口忙碌的志愿者后,略一思忖,当即赶回家中,用糯米、薏米、红豆、川芎,熬出一锅热腾腾的“新娘茶”,吆喝着请志愿者品尝、休息。

在咸安,“新娘茶”一般只有娶媳妇儿或者新娘子回门才会煮,是“最高礼遇”。一碗聊表谢意的茶汤,温暖了志愿者们的心,也表达出老人家浓厚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沿河社区梅家咀小区居民梅家成,看到满街志愿者,主动免费提供铲车,帮助清理路面积雪;同心路社区韩记商行老板韩辉军,无偿提供两台电动三轮车,用以清运垃圾杂物。

据不完全统计,当天除了市、区两级干部外,共有18000名群众参与进来,携手对我市主城区73条主次干道、176个小区、90处背街小巷,开展了一场极端雨雪天气后的“深度美颜”。

这场文明实践活动,最直观地检验出了文明的“成色”——一群人、一条心、一呼百应,全民参与。

如何让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咸宁选择从志愿服务着手,用文明实践铸魂。

9月13日晚,华灯初上,通山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人潮如织,一场文明实践流动夜市正热闹进行。40多个文明实践服务“小摊位”,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开展服务,传递文明理念,深受群众欢迎。

7月5日,咸宁首场“文明新风尚 温馨邻里情”文明宣传进社区暨“社区文化节”文明实践活动开幕。2000多名居民齐聚,展才艺、比厨艺,听宣讲、享服务。一系列“百姓编、百姓演、百姓看、百姓乐”的活动,真正做到让百姓唱主角,文明实践推门“看得见”、服务“零距离”。目前,该活动线上线下累计服务群众超30万人次。

文明始于心,践于行。咸宁聚焦“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目标,强阵地、树品牌、聚资源、优服务,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四级贯通、协调运转机制,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文明清风吹遍城市每一个角落。

全市培育“文明小货郎”“社区小主人、文明大力量”“亮灯行动”“快乐星期六”“帮帮邻”等一批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文明实践项目160余个,有效打通宣传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从福利院里关爱老人,到斑马线上暖心护学;从大山里支教助学,到淦河边上清捡垃圾;从乡野间传播红色声音,到街道里巡诊送医送药;从广场上弘扬文明新风,到小区内送去法治“春风”……如今的咸宁,处处跳跃着耀眼的“志愿红”。

目前,全市共注册志愿者人数60余万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322万小时。仅去年一年就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30000余场。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没有终点的“幸福接力”,是永无止境的“自我提升”。如今的咸宁,文明创建已内化为市民的行动自觉。300万咸宁儿女主动融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大潮中,积极争做文明创建的参与者、文明言行的践行者、文明城市的建设者、文明社会的守护者。(记者 朱哲 宋文虎)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