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唯一一部小说,但却是百看不厌,每一次翻开这部小说,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感悟。
小说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物,赵辛楣,他有情有义,虽然他不是小说的男主人公,但是他的豁达开朗和有情有义赢得了读者的喜爱。
有人说方鸿渐是深陷“围城”困境而不能振作自拔,而赵辛楣则在“围城”困境中自解困境、超越困境。大家更是欣赏赵辛楣的洒脱,其实方鸿渐也朴实得可爱,只是缺少了一些改变的决心和努力。
其实赵辛楣是小说中颇为重要的一个角色。
文学评论家夏志清说赵辛梅“是苏小姐的失意追求者”,既是苏文纨的追求者又是孙柔嘉的监护人、同时又是高松年的学生,是小说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
赵辛楣天性良善,重感情,做事光明磊落,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不过他的底色还是一个“政治家”。在从他的爱情和婚姻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小说的前半部分花了不少笔墨写了赵辛楣追求苏文纨的故事,跃然纸上的是一个痴情男儿的模样,读者也不禁替他感到扼腕叹息。
觉得这个苏文纨怎么这么没眼力,宁愿爱上懦弱无能的方鸿渐也不爱能力强的赵辛楣呢,最后嫁给了“四喜丸子”似的曹元郎,也不愿嫁给潇洒幽默的赵辛楣。
其实,大家都陷入一个误解,就是赵辛楣视苏文纨为心目中的女神,对她仰慕已久,其实,我倒觉得未必。
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赵辛楣的婚恋观,看看他对于苏文纨的情感是不是那么纯粹。
01、真名媛苏文纨并不简单我们先来看看苏文纨,电视剧中的苏文纨是李媛媛演绎的,美丽漂亮,大方得体。其实小说中的苏文纨却大相径庭,苏文纨的长相不尽人意,她皮肤“白得干滞,不顶新鲜,带些干滞”,虽然“眉清目秀”却“嘴唇嫌薄”,“身段瘦削,也许轮廓的线条太硬,像方头钢笔划成的。”
其实小说中的苏文纨是缺少女性柔美的,同时给人一种乏味的干涩,对男人来说毫无吸引力,魅力无从谈起。
所以在回国渡轮上,方鸿渐对苏文纨的主动示好假装不懂,视而不见,转而和有未婚夫的鲍小姐打得火热。
苏文纨虽然是一个真博士,但是她的学识其实还比不上买了个假文凭的方鸿渐。
苏文纨自鸣得意的一首诗,方鸿渐一看就知道是抄袭德国十五六世纪的民歌,而且她的追求者王尔恺用紫色墨水笔抄录在折扇上,显得不伦不类,可是苏文纨却作为珍品收藏着,可见她品味低俗,配不上她头上的博士帽。
她最终选择曹元朗这样一个写歪诗的诗人做丈夫,从而说明她不仅没有鉴赏诗歌的能力,也没有品鉴人物的能力,智商和品味都不高。
可是苏文纨却有着一般女人没有的优势,一个她好歹是一名留美博士,拿出去也还是很体面的,同时她的父亲苏鸿业有点名望,从前还做过几任实缺官。就连踌躇满志回国的沈先生也低三下四地请苏小姐的父亲帮忙寻得一个好差事。
从小说中可以得知,赵辛楣对于苏文纨的喜欢不是一天、两天了,他小时候就偷偷喜欢苏小姐。原来有一年苏小姐生病很危险,他听父亲说:“文纨的病一定会好,她是官太太的命,该有二十五年‘帮夫运。呢。”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古代许多女人,因为小时候算过命,说长大后会生下天子,比如汉朝的薄姬,王娡都是从小算过命,说将来会生下天子,果然最后她们都尊为太后,清朝的孝庄皇后曾经算命将来会成为皇后,也是美梦成真了。
所以赵辛楣有道理武断苏小姐命里该帮助的丈夫,就是自己,因为女相士说自己要做官的。
当然,这只是赵辛楣年幼时候的幼稚想法,但其实凭借着苏文纨的家世,确实是可以在赵的事业上助他一臂之力的。
可见,苏文纨虽然长相一般,但是她有着深厚的家庭背景,这都是有些人梦寐以求的,毕竟如果娶了苏文纨这样的女孩,可以立马有一个更高的台阶,这是许多人奋斗多少年也未必能够得到的。所以这个名媛苏文纨是实至名归的,而不是徒有其表。
02、赵辛楣为人处世和恋爱观中“实用学”赵辛楣和苏文纨两家是世交,赵是美国留学生,本来在外交公署当处长,后来因病未随机关内迁,如今在华美新闻社做政治编辑。
这里开宗明义地介绍了赵辛楣的背景和职务,不难看出此人在职场和官场中还是挺吃得开的,家世也不错。
从小,他父亲信算命相面,他十三四岁时带他去见一个有名的女相士,那女相士赞:他正合《麻衣相法》所说南方贵宦之相,将来名位非凡,远在老子之上。
从此他自以为政治家。
赵辛楣此人虽然看上去潇洒豁达,光明磊落,但他的处世哲学却和方鸿渐完全不同,方鸿渐无论是交朋友还是谈恋爱,以自我感觉为主导,可以说是跟着感觉走,谈恋爱更是如此。
方鸿渐想:
为什么可爱的女孩子全有父亲呢? 她孤独的一个人可以藏匿在心里温存,拖泥带水地牵上了父亲、叔父、兄弟之类,这女孩子就不伶俐洒脱,心里不便窝藏她了,她的可爱里也就掺和渣滓了。许多人谈婚姻,语气仿佛是同性恋爱,不是看中女孩子本人,是羡慕她的老子或她的哥哥。爱一个女孩子就是爱这个女孩子,与她的家庭、父母、财富等皆无关。
可见方鸿渐是《围城》里唯一一个浪漫情种。
而赵辛楣这人则是讲求实用性,他不会轻易将自己的好恶作为择友的标准。
记得那次在苏文纨家里,为从国外回来的沈氏夫妇接风,这两口子都是俗不可耐之人,喜欢卖弄自己,尤其是沈太太身上散发的刺鼻味道令人难以忍受。
方鸿渐不仅懒得去应酬两人,还避之不及。
可是赵辛楣却和两人相谈甚欢,似乎鼻塞了,压根儿闻不到沈太太身上那股味道。他对于沈太太的文采赞不绝口,其实那些个文章他压根儿没有看过。
他如此卖力应酬沈氏夫妇,并非是欣赏他们,只是觉得这两人也许将来对自己有用罢了。
后来,赵辛楣和方鸿渐成为朋友之后,他对于方鸿渐的评价是:“你是一个好人,但是全无用处。”可见赵辛楣对于任何事物的评判标准之一就是有无用处。
赵辛楣虽然不像方鸿渐那般感情用事,但他也绝不是张吉民那样的俗物、王尔恺那样的政客官迷、李梅亭高松年那些敷衍趋势的小人。赵辛楣虽不断做官的念想、不失政治家的本色,但还有人情味。
所以他和方鸿渐不打不相识,反而成了一对好朋友,当然方鸿渐也是他朋友中唯一一个一无是处的朋友吧。
这么看来,倒是能够理解,为何赵辛楣当初那么辛苦地追求苏文纨,后来苏文纨真的嫁给他人,他反而也没有多少伤心和难过。
我们先来看看赵辛楣追求苏文纨的艰辛历程。
赵辛楣曾经的上司王尔恺虽然有妻子,却对苏文纨展开了热烈的追求,这让赵辛楣感到无比气愤,由此称病离职了。
唐晓芙说,赵因此还气瘦了。
好不容易,王尔恺所在的行政机关搬进内因为工作原因去了内地,他做官心热,才撇下表姐也到里头去了,赵好不容易除去了一个劲敌。
如今又冒出一个方鸿渐,害得赵辛楣误解了,使出浑身解数来对抗,最后才发现是一场天大的误会。
可是真的当苏文纨嫁给了曹元朗,一切水落石出。赵辛楣倒显得大度洒脱,仿佛没事一样,还洒脱地希望苏文纨和曹元朗“他们俩快乐”,这么看来,赵辛楣没有真正爱上过一个女孩,不然他就不会这么神情自若地祝福对方。
他还嘲笑方鸿渐“为了一个黄毛丫头,就那么愤世嫉俗,真没有志气! ”可见他对于失去真正爱情的人无法感同身受,在他看来,失去了苏文纨,最多只是之前寻求合作伙伴失败而已,有点气馁,倒不至于伤心难过。
所以他才会慷慨陈词:老实说,眼光如此的女人就不配嫁我赵辛楣,我也不稀罕她。
方鸿渐激动得连喊“痛快”,当然,因为赵攻击的对象是苏文纨,一个破坏他爱情的侩子手,他当然觉得痛快,可是,如果赵陈述的对象是唐晓芙呢?恐怕他就不会感到痛快,而是痛心了吧。
后来在三闾大学中,赵辛楣看到有点神似苏文纨的汪太太时,他心中突然有了一丝悸动,我倒是不觉得他有多爱苏文纨,只是在那个偏僻小镇上,有一天看到了一个曾经神似前女友的女士,同时又在一个月色朦胧之夜,所以不由得犯了一点糊涂。
但是赵辛楣是不可能娶她为妻,因为汪太太没有苏鸿业那样的爹。于是他快刀斩乱麻,立即辞职回了上海。也许,那晚真的只是月亮惹的祸。
赵辛楣虽然从小就偷偷喜欢苏小姐,可是他的“喜欢”并不纯粹,和他的“政治家”抱负分不开,他潜意识中苏小姐命里该帮助的丈夫,就是自己,因为女相士说自己要做官的 。看来,赵辛楣对苏文纨的追求跟自己对官运的信仰分不开。
更通俗一点,赵辛楣就是一个实用主义者。
03、赵辛楣最后选择了官宦之家的女儿在去三闾大学的船上,赵辛楣说:
“我近来觉悟了,决不再爱大学出身的都市女人,宁可娶一 个老实、简单的乡下姑娘,不必受高深的教育,只要身体健康、脾气服从,让我舒舒服服做她的丈夫。“
其实,这个话多少带着负气的成分,也是男人受了挫折后的一种暂时幡然醒悟,那是做不得数的。
据说曹元朗在十五岁时早下决心不结婚,一见了苏小姐,十五年来的 人生观像大地震时的日本房屋,可见,男人的决心只是自说自话罢了。
事实证明,赵辛楣绝不会娶乡下姑娘。在三闾大学,汪太太热心为赵辛楣和方鸿渐两人介绍了学校的两个老师,吓得两个难兄难弟落荒而逃,狼狈不堪,令人哑然失笑。
其实不用说乡下姑娘,就连孙柔嘉这个上海姑娘兼大学生,他都看不上,其实,孙柔嘉的父亲把她托付给赵辛楣同去三闾大学时不免打着如意算盘,而孙柔嘉却早就感觉并认识到自己和赵辛楣不是一路人,所以特意叫赵辛楣为“叔叔”来表明自己的立场。
赵辛楣曾对方鸿渐解释说:
“她是外国语文系, 我是政治系,将来到了学校,她是旁人的 office wife(办公室妻子),跟我道不同不相为谋。”
后来得知方和孙要结婚了,赵辛楣力劝方鸿渐在此地尽快结婚,理由就是回家结婚开销太大:,
“孙家的景况,我知道的,你老太爷手里也未必宽裕,可省为什么不 省?”
后来方鸿渐到了岳父家,发现岳父是个“无用之人,在报馆里当会计主任,毫无势力。”
说穿了,赵辛楣不选择孙柔嘉,是因为她的父亲太过普通罢了。
后来赵辛楣终于要结婚了,他郑重地拿出未婚妻的相片,对方鸿渐说:
“她父亲是先父的一位四川朋友,这次我去,最初就住在他家里。”
原来这女孩学时髦念电机工程,弄得功课不及格,索性就不念书了,所以如今要和赵辛楣结婚了。
这女孩照样是“大学出身的都市女人”,她虽然在学历上远不如苏文纨,但这无所谓,关键是她们的父亲都是赵父的朋友。后来,赵辛楣到重庆后进了国防委员会,十分得意,这不难看出是他岳父的助力结果。
记得当初赵和方谈起曹元朗时,赵辛楣说: “他在‘战时物资委员会’当处长,是新丈人替他谋得差使,这算得女儿嫁妆的一部份。”
看来这份差事也是嫁妆的一部分吧。
赵辛楣是本土的官僚子弟,又是美国的留学生, 加上家庭的熏陶加上美国实用主义文化精神的培养使他的思考与行事带着很强的功利性,从政做官是他念念不忘的事。所以他最后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结语:
小说中没有描述赵辛楣婚后的生活,也许我们总会揣测没有爱情的婚姻总是有所遗憾吧,可是再看看方鸿渐,娶了一个爱自己,自己也爱的女人又如何呢?还不是一地鸡毛。
他的岳父岳母对他的无能颇多微词,姑妈更是明里暗里指责方鸿渐,令他不胜其烦,两边家庭因为一些经济上的琐事明枪暗箭,你来我往。
也许赵辛楣早就洞悉了婚姻的本质,与其找一个自己喜欢的但是平凡的女孩,不如找一个在事业中对自己有帮助的岳父,反正无论你最后和谁结婚,婚姻都会趋于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