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如今的番茄不如以前那样有浓厚的番茄味了?当地时间11月13日,世界知名学术刊物《自然》发表了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黄三文担任通讯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所蔬菜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为文章的第一完成单位的论文,文中解释了“番茄味儿去哪了”这个许多人心中的难题。
参与此次研究的科研单位介绍,番茄是世界上产值最高的蔬菜作物,因其风味独特而深受消费者喜爱。现代番茄育种关注产量和抗病性,风味育种缺乏有效的方法,引起消费者抱怨“番茄越来越没有番茄味了”。
糖含量是影响番茄口感的重要因素,大多数消费者更喜欢偏甜的番茄。然而,因为糖含量与果实大小呈负相关,产量和品质是一个矛盾,现有番茄商业品种、尤其是大果番茄中糖含量普遍偏低。因此,如何在保障不影响番茄产量的前提下,培育美味的番茄品种是各国育种家努力追求的目标。
研究团队此次发布的论文介绍,该研究通过分析,鉴定到一个抑制果实糖积累的基因以及另一个同源基因,通过对这两个基因进行基因编辑,可使番茄果实糖含量最高增加30%,且不影响单果重和单株产量,该发现为解决番茄育种中兼顾品质和产量的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进一步研究显示,在此前的番茄驯化和改良过程中,由于过多选择了大果基因型,从而导致番茄高糖位点的频率从野生番茄中的58.3%下降到现代大果番茄中的2.6%,这揭示了现代番茄品种风味降低的直接原因。
据科研单位介绍,该项目从2017年立项之初,就瞄准解决在不影响单果重的前提下提高果实糖含量的育种难题。为挖掘和鉴定抑制果实糖积累的相关基因,研究团队先后在北京、山东、广东等地广泛种植番茄材料,调查了近3000株,共计20000余个番茄果实,其间受到过台风等的影响。为了拿到准确的田间数据,团队成员连续5年收集了在北京、山东、广东三地的数据,最终才确定了此次发现的番茄基因功能。
来源:北京青年报
转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