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奥运会上,中国的参赛选手发挥得很好,射击项目选手杨倩就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射击选手,且心理素质十分过硬。
紧随其后,16岁的小将盛李豪也在奥运会中摘得了男子10米气步枪的银牌,还有庞伟则斩获了男子10米气手枪的铜牌……这些射击选手和十米气步枪一起,当时都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
也有人提出疑问,狙击手的枪法也了得,如果参与奥运会射击比赛,岂不是能够直接拿奖牌,并且射击记录也许会一再打破,那为什么职业狙击手没有去参加奥运会呢?
枪的构造差异2017年,加拿大有一位经验十分丰富的狙击手创造了一项全球最远狙杀记录,他能在3450米外将目标一枪毙命。这项记录出现后令人感叹狙击手是神枪手,如果参加奥运会拿金牌简直是小CASE,但事实并非如此。
狙击手是允许参加奥运会的,很多奥运会运动员也是军人出身,但这并不代表狙击手参与射击比赛就能够轻易拿下成绩,因为狙击枪和气步枪是有差异的。
狙击枪使用的目的是击毙敌人,因此其子弹是加长的火药子弹,射程远且速度快,最快速度可以达到800米/秒。并且狙击枪都是配有瞄准镜的,瞄准镜有放大功能,能够将目标放大并看得一清二楚。
而射击比赛的专用气步枪则是用钝头铅弹,通过压缩空气来产生推力,将铅弹推出枪膛,并且射程不远速度也不快,它的射程最大不超过180米/秒。
气步枪是可以瞄准的但没有瞄准镜,主要靠三点一线来瞄准开枪,目标会变得很小,且准心会把目标下半部分完全的遮挡住。
射击方式差异狙击手使用的狙击枪很重,大概十几公斤左右,因此在移动过程中比较难以瞄准目标,容易造成晃动。超精准的狙击枪是要配备枪脚架的,用以固定枪身。
并且狙击手一般都是藏于暗处,墙角架对于狙击手来说是瞄准目标必不可少的配件,狙击手对射击目标和枪的稳定性影响都比较小。狙击手一般在移动时也是移动枪托来瞄准远方目标的,狙击手的目标远达数百米,有的甚至有数千米。
而射击比赛中的气步枪则没有那么重,一般在5公斤左右,但气步枪没有枪脚架,运动员需要以站立姿势来拿着枪,一只手托枪,一只手扣动扳机来进行射击。
气步枪的目标一般是10米远,由于选手是抱着气步枪进行射击的,因此选手的呼吸和心跳都会影响到气步枪的瞄准效果,因此导致准心容易打偏。
枪手要求差异想要成为一名专业的狙击手,不仅需要有精确瞄准射击能力,还需要能够精确计算距离,考虑到气温气压和风速、射程等对射击的影响,在射击过程和结束后,还需要考虑如何撤退的问题。
因为狙击手的射程较远,狙击手必须要考虑到子弹在空中会受到重力影响,其飞行路线是一条抛物线而非直线,因此瞄准目标需要向目标上方瞄准才可以。
再者要考虑到子弹在飞行过程中会受到风速的影响,需要根据风速来进行适当的补偿偏移量。
最后子弹在飞行过程中还会受到空气阻力,空气阻力与气温气压有关系,因此在射击瞄准时要考虑到空气阻力与射程、飞行速度的关系,进行综合判断射击。
而一名专业的十米气步枪选手,以上这些外部环境因素是不需要考虑的。射击比赛是在封闭的环境下进行的,且射程只有10米,在这样的环境下空气阻力、重力、风速等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但由于气步枪是由选手用手托住的,因此会受到选手呼吸和心跳的影响,所以枪手需要在比赛中训练两种能力。其一是要精确瞄准十米外的靶心,其二是不让呼吸和心跳影响到准心。
为了做到这两点,选手需要穿上厚重的衣服来尽量减少呼吸和心跳对瞄准的影响,同时苦练心理素质和瞄准射击能力。
狙击手转射击选手的困难在哪里?通过以上三方面的差异分析,似乎让狙击手来参与奥运会射击比赛也不是不可以的,拿金牌还是有希望。
奥运会的确没有明确规定狙击手不能参与射击比赛,但是根据实际情况来看,狙击手和射击选手之间想要互相跨界转化还真的不容易。
因为狙击手习惯了用有放大作用的瞄准镜来瞄准目标,并且他们在瞄准时有枪托来保持枪的稳定性,不像射击选手那样需要屏气凝神地拿着枪来射击。
而且十米气步枪的标准靶的直径只有45.5毫米,一枚1元硬币的直径是25毫米,这么小的目标十分考验射击选手的眼力。
因此让狙击手直接来参加比赛也不见得能取得好成绩拿到金牌,而让射击选手直接去做狙击手也更是难上加难,他们都需要经过长期刻苦的训练,才能够做得出色。
小结:总体来看,其实狙击手比射击选手更厉害,他们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瞄准射击的能力,更是全方位的技能培养,并且他们的战场不仅仅是输赢的比赛,更是有关生死的战场,如果没有过硬的狙击能力和心理素质,可能自身性命都难以保障。
而射击选手只是参与一场比赛,没有性命的担忧,因此射击选手想要转为狙击手十分困难,而狙击手转为射击手则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训练即可。
术业有专攻,在射击比赛中也分为好多类别,如10米气步枪的优秀选手不见得能够比10米气手枪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反过来也是如此。
因此狙击手能在3450米外狙杀目标,但直接拉到奥运会上参加射击比赛,仍然不见得能够获得较好的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