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敢对中国动武!”一个绝密28年的名字,给了中国发声的底气

可爱亦来咯 2023-03-14 23:15:07

“没人敢对中国动武!”随着这句话,一个绝密28年的名字浮出水面,也是这个人给了中国在全世界发声的底气。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三年后,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中国以“世界第一速”完成了从原子弹到氢弹的华丽升级,对西方国家来说,中国能如此神速地完成氢弹的爆炸,似乎是完全不可能的。美国甚至对自己国家中的专家们,进行了疯狂的调查,在他们眼中,一定是有人将技术悄悄透露给了中国,才让中国从一个“泥腿子”,转变为让其他国家不敢小瞧的存在,但调查结果,有如此直白的告诉他,美国专家无一人透露技术,中国人就是靠着自己的双手以及智慧的大脑成功的。面对西方国家的质疑,我国从不在意,用实力打脸才是最好的证实。28年后,中国又研制出了“中子弹”,它的问世也随之曝光出一个从未出国的专家-于敏,一时间,于敏的名字登上了西方国家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一次次打破西方国家的技术壁垒。1926年于敏出生于天津的一个普通人家,家庭关系和睦,于敏又天生聪慧,一家人一直是左邻右舍最羡慕的人家,于敏也一直觉得这样的生活很好,可直到12岁那年,一次变故,变强的种子就在这个少年的心中生根了。那年,日军攻入天津,家家户户都在遭受苦难,一次于敏骑着骑行车上街购置物品,宽敞的大路上迎面就驶来了一辆日军的吉普车,于敏见状连忙骑着自行车走到了路边,可这辆吉普车却故意向于敏驶来,甚至加大了油门。于敏见状连忙跳下自行车躲避,倒在了旁边的泥坑中,日军看着他的样子,猖狂的哈哈大笑,看着吉普车越走越远,于敏心中升起了一股强烈的屈辱感,“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在于敏心中扎根,从那时,于敏就发誓一定要让自己的祖国变得更加强大,强大到无人在敢来犯。1944年,22岁的于敏考入了北大工学院,虽然学的是数学,但于敏却对物理起了浓厚的兴趣,没多久就转到了物理班,攻克物理学科,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那些晦涩难懂的物理知识,在于敏眼中仿佛就如同1+1等于2般轻松。有一次学校考试,整个北大工学院平均分才一二十分,而于敏却破天荒的拿到了满分,老师们对此十分惊讶,一致给出了相当高的评价“从来没见过像于敏这么好的学生”。虽然于敏的成绩斐然,但他却没有因此骄傲自满,而是始终如一日的刻苦钻研,他的勤奋与所具有的天赋被所有人看在眼里, 研究生毕业后,于敏顺利来到了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主要从事量子研究。“如果让你放弃你现在所热爱的一切,转头重新学习另一项技术,你愿意吗?”这是老师对于敏说的话,此时的于敏并不知道老师这番话究竟是何意思,直到一个人从门外走进来。他便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三强。当时国际形势变幻莫测,中国作为后起之秀,在国际上基本没有发言权,想要有说话的底气,氢弹原理研究就是最必不可少的一步,饱受列强国欺负的国人自然也意识到了核武器的重要性。钱老为此主动找上于敏,希望他能为国家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了国家的利益,我愿意抛弃过去从头做起。”于敏眼神坚定,少年的决定在此时袒露无疑。就这样于敏随着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来到了大西北,在荒芜人烟的土地上开始了氢弹的研究。在这里科学家们基本与世隔绝,他们不允许向外透露这里的任何信息,也不能让人知道他们的存在,为了国家的前途,为了给人民希望,明明是花一样的年纪,却不得不终日埋在黄土与错杂的数据中。面对国外的各种高科技数据,我国只有一块黑板,一些草纸,还有一台本就破旧的计算机。就在这种刻苦的环境中,于敏凭借惊人的记忆力,领所工作组用计算尺计算,一次又一次,一天又一天。在于敏和同事们夜以继日的努力下,1967年的夏天,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实验成功,比当时美国研制的氢弹威力还要大一百五十倍左右,时间时间要比美国还快了五倍!氢弹的成功,让所有的中国人都挺起了腰杆,美国用了7年多,苏联用了4年,中国仅用了2年8个月就完成了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这之后,于敏又先后参与了许多大型研究工作,以一己之力,继续为我国核事业发热,此时因长期奔波于北京和大西北之间,再加上精神上的压力,于敏的身体出现了严重的胃病,但他依旧没有停下步伐,继而为中国中子弹研究贡献力量。80年代末,我国第一颗中子弹成功试爆。2019年1月16日 ,辛劳一生的于老最终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于敏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作为一位从没有出国深造过的科学家,研究出了氢弹,是当之无愧的国士无双。

0 阅读:56
可爱亦来咯

可爱亦来咯

每日更新社会猎奇,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