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汽车大约有2万个独立不能拆解的零件,能将如此多的零件集成在一起并且保障功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需要车企拥有非常完善、严谨的开发体系和成熟的研发团队。对于刚跨入汽车行业的企业,初期开发的产品都会因为体系完善度和团队经验缺乏的问题,导致推向市场的产品存在一些质量或者安全缺陷。以国内造车新势力为例,推出的第一款车型都在车质网和各大汽车论坛上被用户爆出过各种质量或产品体验不佳的问题。所以当小米推出第一款车型SU7时,对于它的完成度和质量可靠性,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抱有一丝疑惑。带着这份疑惑,笔者试驾了小米SU7,车型版本为800km四驱超长续航高阶智驾Max版。试驾完整体的感受是SU7是一款完成度很高的车,实车驾驶质感,设计质感、工艺质感都好于国内新势力开发的第一款车。整车最大的优点在于动力性和车机,动力方面电机参数高,动力性好,动力响应快。车机性能流畅,米家生态圈功能丰富且强大。底盘对车体的控制很紧凑,路面振动过滤感较好,冲击感和余振控制较好。缺点主要集中在舒适性体验方面,怠速空调鼓风机声音很大,方向盘和车身地板会产生共振,坏路行驶内饰有多处异响,人机进出性表现差等等。01动力性上不止是参数上强大整车的百公里加速已经达到2s级,实际驾驶体验上也比同级别的Model 3、极氪007、小鹏P7i等车型动力性上更强悍。整车运动属性整体表现优秀,动力响应快,且有很好的持续性,高速再加速能力很强,车速可控性较好。换挡平顺性良好,能量回收介入延迟较小,且能量回收、动力响应、前后驱动力分配比例可无极调节,驾驶调节可玩性强。
底盘乘坐舒适性优于同级新势力
整体偏运动风格,底盘对车体控制很紧凑,制动停车纵向窜动控制差,其它良好;整体路面隔振过滤感较好,沥青修补路等触感稍强、前轴地板及前排座椅轻微中高频振动,破损路上方向盘及前排座椅振动稍明显;整体冲击感良好,余振控制较好。底盘在乘坐舒适性方面的表现要优于小鹏P7i、极氪007。整车NVH差强人意
属于SU7整体竞争力最弱一环
整车风噪、路噪相对表现良好,但是怠速状态,空调三挡风以上鼓风机就很大声,空调6挡风以上方向盘会振的手发麻,8挡风以上整车振动发麻明显,方向盘振动严重。从表现来看应该是鼓风机与车体、转向器等结构出现了频率耦合。车机操作动画流畅
交互逻辑清晰、米家生态强大
语音识别精准且迅速
小米澎湃系统生态多样性在车机端表现很流畅,app响应快速,转换画面流畅,屏幕色彩亮丽,而且很多图标专门定制开发。交互逻辑很清晰,用户很容易上手。整个小米SU7车机的体验就像消费级平板电脑一样流畅,用户需要付出的学习成本很低。车机端的体验优于大多数量产车。
座椅舒适性表现一般
调节方面体验还需要提升
前排电动调节较为便利,后排放倒和中央扶手操作便利,但是不管是前排还是后排,头枕调节力都太大,调节较困难。前排座椅舒适性欠佳,整体上偏硬,贴合感差,支撑面积小,支撑性差。虽然靠背侧翼充气可调,日常驾驶支撑感好,但激烈驾驶时支撑感并不太够。后排中规中矩,靠背侧向贴合和支撑较好,但是大腿有被坐垫搁住的感觉,坐高稍低,脚部无法伸入前排座椅底下,脚部伸展不太舒适,靠背较立不可调,身体舒展稍差一些。
06便利性整体表现一般
上下车便利性较差
主驾头部空间、膝部空间、脚部空间都比较良好,按键开关类操作稍好,A柱视野较好,A柱盲区宽度较小。第二排满载状态空间都算不上宽敞,前后排上下车便利性都比较差,前座椅侧翼会搁住大腿,下车时需用手支撑。当然这也是一些性能车座椅的“通病”,毕竟只有把屁股都包住才能有更好的驾驶信心,但是后排C柱也会搁大腿,对后排用户上下车不太友好。另外,前后排下车时小腿都会蹭到侧裙,下雨时小腿上都是从侧裙上蹭下来的泥沙。07智能泊车整体表现尚可
倒车辅助响应良好,切换至APA略有延迟等待,整体画面质感较好,清晰度高,泊车操作便利性良好,车速低时搜索车位成功率高,车速超过20kph成功率明显降低,车位释放时间较晚,车头需到达车位边线才可释放,泊车过程中舒适性好,车速控制较快。停车安全距离设置较高,大约有30cm,因此对成功率产生影响。
COO狮头鹰
这种粗粮专用文可信度和懂王有一比
用户55xxx88
刚上市一个月各种质量问题,碰马路牙后空悬断桥刹车盘入石头,几十公里停机罢工,到这说就说质量不错?
米酿的都酸了
造车技术是靠几十年慢慢积累来的!不是靠一批水军网络写手吹出来的
用户60xxx07 回复 07-21 12:23
你们上次跟国外车企比可不是这么说的。话说,国内哪个车企有几十年积累的经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