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告别了“网红总理”的时代,迎来了一个精英:马克·卡尼。这位前加拿大央行行长以近乎碾压的85.9%的得票率,当选自由党新领袖,将接替黯然辞职的特鲁多,成为加拿大第30任总理。然而,这场看似平静的权力交接背后,尤其是特朗普已经在磨刀霍霍,一场针对加拿大的主权与经济绞杀战正式打响。
如果说,特鲁多的辞职是加拿大政坛的“地震”,那么马克·卡尼的上台则像是北美大陆的“火山喷发前兆”。这位以“硬刚特朗普”为标签的新总理,能否顶住美国的经济霸凌和主权威胁?
我们看看,马克·卡尼是怎样的人。他的履历堪称“国际金融精英的模板”:哈佛与牛津的学术背景、高盛投行13年的操盘经验、加拿大与英国央行行长的双重身份,以及彭博董事会主席、布里克菲尔德投资公司董事长的光环。这些经历让他深谙全球经济博弈的规则,也塑造了他对特朗普“单边主义”的天然警惕。
在胜选演讲中,卡尼的矛头直指特朗普,说:“有人试图削弱我们的经济,他是唐纳德·特朗普。他攻击加拿大的家庭、工人和企业,我们不能让他得逞。”他甚至用更加直白的语言回击了特朗普的吞并威胁:“美国不是加拿大,我们永远不会以任何形式成为美国的一部分!”他明确表示,加拿大将继续对美国实施报复性关税,直到美国“尊重加拿大并承诺自由公平贸易”。
这种“以牙还牙”的策略,与其说是经济对抗,不如说是主权宣示——加拿大不愿再做美国“听话的邻居”,而是要成为“平视对手”。
但这些,依旧无法阻止特朗普对加拿大的野心。自连任以来,他多次宣称,“加拿大应成为美国的第51个州”,并以每年“损失2000亿美元”为由,对加拿大输美商品加征25%关税。
特朗普首先想要的,就是加拿大的资源、水和土地。加拿大作为全球第三大石油储量国、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战略价值不言而喻。特朗普试图迫使加拿大在能源出口、水资源管理等领域向美让利,甚至接受“资源主权让渡”。
此外,加拿大高度依赖美元体系,其外汇储备中美元和美债占比超过90%。特朗普政府正利用这一软肋,试图通过关税和金融手段进一步绑定加元,将加拿大变成美元霸权的“输血包”,延缓美国自身的通胀与债务危机。
他的终极目标,是将北美打造成“美国主导的经济堡垒”。加拿大作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和能源供应国,一旦被纳入“经济附庸”体系,将成为美国对抗中国、欧盟的“战略后方”。
那么,加拿大能怎么做?想要不亡国,军事肯定指望不上,目前最直接的手段就是经济硬刚,关税博弈以牙还牙。加拿大已分阶段对价值300亿加元的美国商品加征25%关税,涵盖钢铁、农产品等关键领域。
其次是外交突围:从“告御状”到“向东看”,前总理特鲁多曾试图向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求助主权”,但英王的沉默暴露了英联邦的松散本质。因此,卡尼政府则转向多元化外交,积极推动与欧盟、中国的贸易合作。卡尼在高盛时期积累的亚洲人脉,尤其是与中国在基建、金融领域的合作经验,可能成为破局关键。
最后就是民意武器:民调显示,90%的加拿大人反对加入美国。这种民意凝聚力不仅削弱了特朗普的舆论攻势,更为卡尼提供了“团结抗美”的合法性。此前冰球赛上加拿大战胜美国后,特鲁多那句“你无法夺走我们的国家和比赛”,正是这种民族情绪的爆发。
对世界而言,这场冲突的结局将深刻影响未来国际格局:若特朗普得逞,弱肉强食的“新殖民主义”可能卷土重来;若加拿大守住防线,则证明即便面对超级大国,团结的策略与多元化的伙伴关系仍能捍卫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