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说过:“一个人的气质是天生的,原本难以改变,只有通过读书才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善于相面的古人强调,读书可以改变骨相。”
《周易》是五经之首,是万经之源,是中华文化的基因。
经常阅读这样的书籍,更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和命运。
所以
我学习易经的原因还三个:
一是出于好奇心
二是为了趋利避害(我也是俗人)
三是为了提升智慧改变命运。
下面我讲讲易经除了术数的功用以外的用处
01
阴阳相推、刚柔相磨的力量是自然节奏的体现。
阴阳之间的力量博弈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
在前面几期文章里,我多次提到《阴符经》的“阴阳相胜之道”,就是这样的一种此消彼长的博弈关系。
人们往往只喜欢好的消息,好的年景,追求的都是阳的力量,比如金钱、健康、快乐和幸福,这些都属于阳性的特征。
然而,人们却忘记了,不可能有永远往上增长的经济,就像老天爷不可能永远是晴天一样。
而为了实现这些阳性特征,我们需要借助阴的力量来推动。
阴阳相推体现为波动,就像人的心电图一样
一个正常的生命应该有波动,如果没有波动,就变成了一条直线,失去了生命力。
波动意味着起伏,起伏意味着有高峰有低谷。
也就是说,天底下任何事情都是有起伏的,二者交替,从而产生阴阳的互动力量,帮助我们走得更远、更高。
这就是天道“阴阳相胜”的动力。
因此,我们需要坦然接受阴性力量的出现、调整和助推。就像杨定一博士说的,“接纳它,臣服它”
阴性力量通常体现为困难、阻碍、消退、削弱等一切让我们感到负面的事物。比如经济下行、内卷、失业、贫困
很多人在面对负面的阴性力量时,不去接受、转化它们,只会抱怨、自怜自哀,甚至最终放弃自己。
这样的心态永远会困住他们。
但是,当我们勇敢地面对它,接纳它,克服一个困难、跨越一个障碍、承受一个亏损时,你的能力、心力、格局、气度、韧性和耐力都会得到提升。
只有当你接受阴性力量,懂得将其转化为助推阳性力量时,你才能继续前进。
这就是“阴阳相胜”的力量。
02
进退的机锋在阴阳交替之时
阴阳相推会产生动力,这种动力有两个方向:
向上的良性循环和向下的恶性循环。
正如易经坤卦文言所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很明显,我们应该抓住向上的力量,杜绝和止损向下的力量。
时机的萌芽就在阴阳力量胜出的瞬间。
这种力量是缓慢酝酿的,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思考才能察觉。
我们的问题在于,当力量向上时,常常犹豫不决,不敢出手,错失时机;
而当力量向下时,又舍不得,难以撒手。
所以易经有一句名言这样说
乾卦“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想想看,一个好的机会来了,你犹豫不决,或者不太重视,结果错过了。
一个过度消耗自己的工作、一个总是消耗自己的人,你内心明明知道负面的力量在不断消耗和吞噬你自己,但你仍然给自己找理由,舍不得放手。
宇宙中的机会一直都存在
问题在于人们很难冷静下来,果断地抓住适当的时机。
当该出手时就出手,该放手时就放手。
生活并不那么困难,我们感到困难的原因是因为缺乏智慧和果敢。
而易经的智慧,就是让你明白什么时机进,什么时机退。
03
成事的关键在于见微知著
大家都知道要谋于微、成于著。
那么,究竟是在什么时候变动呢?
当阴阳相推时,其中一股力量逐渐加大,占上风并掌握主导地位,这意味着已经成为势力的信号。这个时候要提前做切入的准备了。
就如坤卦讲的,履霜坚冰至
早上出门踩到霜了,就知道冬天准备来了
孟子曾经说过,虽然有智慧,但不如乘势;
虽然有重要的机会,但不如等待时机。
当势已形成时,这才是最好的行动时机。
然而,很多人不懂得把握这个时机,总是等到事情发展壮大后才去跟进,结果往往一事无成。
关于时机选择,易经六爻有一个人生规律:
初难知
二多誉
三多凶
四多惧
五多功
上易知。
第二、第三和第四阶段都是行动的时机,而第五和第六阶段则是功成身退的时机。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恰恰相反,看到别人功成名就,满载而归,自己也跟风。
在第五、第六阶段才进入,结果常常一事无成,损失惨重。
烟雨呢喃
佳作好文,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