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一身之病,吃药没用,食补无效,太医也治不了,她得了啥病

小涵读书 2025-02-02 14:35:39

林黛玉究竟得了什么病?这是很多人都在探究的问题。

林黛玉有病,自己并不忌讳。

《红楼梦》第三回,众人见林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她自己坦言自己的病不知因何而起,也不知道如何治疗。原文写道:

“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

1

为了给林黛玉治病,荣国府的人想了不少办法。

贾母和王夫人先后给她请过太医抓过药。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吃饭前大家聚在一起,王夫人见到林黛玉问道:“大姑娘,你吃那鲍太医的药可好些?”林黛玉道:“也不过这么着。老太太还叫我吃王大夫的药呢。”

王夫人关心林黛玉的病情后,在薛宝钗的提醒下,想起了鲍太医说的“天王补心丹”,当众吩咐道:“既有这个名儿,明儿就叫人买些来吃。”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薛宝钗到潇湘馆看望林黛玉,说起这病症后让她进行食补,并私下送给林黛玉一大包燕窝。

贾宝玉知道此事后,将消息透露给贾母。从此以后,荣国府每天给林黛玉提供燕窝食补。

但是就在这种情况下,林黛玉的病情仍不见好。

《红楼梦》第六十五回,兴儿跟尤二姐、尤三姐说:

“奶奶不知道,我们家的姑娘不算,另外有两个姑娘,真是天上少有,地下无双。一个是咱们姑太太的女儿,姓林,小名儿叫什么黛玉,面庞身段和三姨不差什么,一肚子文章,只是一身多病,这样的天,还穿夹的,出来风儿一吹就倒了。我们这起没王法的,都叫她‘多病西施’。”

2

那么,林黛玉究竟得了什么病?

“禀气渥则体强,禀气薄则体弱”。

《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说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脂砚斋批注“先天不足之症”。

若是先天不足,吃药和食补应该能增强体质,但林黛玉始终未好,说明不足之症不是根本原因。

“一夜不宿,十夜不足”。林黛玉睡眠质量很低。

《红楼梦》第七十六回,林黛玉和史湘云中秋之夜一起安歇,林黛玉无法安睡,向史湘云解释时说道:

“我这睡不着也并非今日,大约一年之中,通共也只好睡十夜满足的。”

湘云道:“都是你病的缘故,所以不足”。

《红楼梦》书中九次出现“拥衾倚枕”场景,五次“和衣而卧”细节似乎也证明史湘云所说的应该是林黛玉病症所在。

但是,史湘云并非医生,她说的话并不可信。

3

那么林黛玉究竟得了什么病?

其实更多的是心病。

孟郊说“情忧不在多,一夕能伤神”。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感情始终不顺。

病由心生,情忧伤神,林黛玉的病,是她内心深处无法言说的痛。

两人本是青梅竹马,但是薛宝钗的横刀夺爱,让两人婚姻陡起波澜。

在这种情况下,林黛玉心神俱碎。

《红楼梦》第三十四回,贾宝玉挨打后,晚上让晴雯拿着两条旧手帕去看望林黛玉。晴雯走后,林黛玉拿着两条旧手帕心潮澎湃,点灯写了三首诗,随即萌发病情。原文如下:

“觉得浑身火热,面上作烧,走至镜台,揭起锦袱一照,只见腮上通红,真合压倒桃花,却不知病由此萌”。

古人所言:“情之所钟,正在我辈。”林黛玉的深情,却成了她的致命伤。

在此之前,贾宝玉曾经说过此事。

《红楼梦》第三十一回,史湘云来到了荣国府。贾宝玉拿着金麒麟前去相见,林黛玉跟着偷听,听到宝玉对自己一番赞誉后,又喜又惊又悲又叹,往回走时被宝玉发现,心疼之下说了这样的话:

“你皆因不放心的缘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两人都知问题所在,但是却无力解决。

题帕三绝中的“眼空蓄泪泪空垂”,字字凝血,都是林黛玉心病的体现。

4

林黛玉最终因病而死。

那么她究竟得了什么病?是身体之殇还有是感情之殇?

她的病是身心双重之病,身病是外在原因,心病是内在机理。

“情到深处人孤独,病至绝处方知命。”

林黛玉的死是封建时代的精神献祭。她患上的“身心共病综合症”是高贵灵魂在礼教铁幕下的外在反应。

薛宝钗馈赠的燕窝,贾母特供的食补,这些温柔疗愈表面上关怀,实则是更深层的暴力。

林黛玉每咽下一匙燕窝,都在吞食着“贤良淑德”的道德规训。

她天天吞服的人参养荣丸里,独缺一味叫“自由”的药材。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的。”

林黛玉用生命之殇拒绝痊愈,她用消瘦是拼死抵抗丰腴的礼教。

她用日渐透明的躯体,在大观园投射出女性觉醒的剪影。

史湘云永远不会读懂,林黛玉枕上辗转的岂止是病痛?那是大观园清醒者的彻底失眠。

加缪说,“病是生命的诗行在肉身上刻下的隐喻。”

林黛玉用生命之诗刻下悲切生命的隐喻,让人心疼。

当然,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林黛玉之死还说出另外一个真相:

真正的爱情不应是饮鸩止渴,而该是互相滋养。

当我们重读“冷月葬花魂”的诗句,当知守护身心完整,才是对生命最深的敬意。

绛珠仙草的传说仍在继续,只是现代人要学会在情感与健康间找到平衡支点。

只有如此,我们才不会有林黛玉式的遗憾。

0 阅读:15
小涵读书

小涵读书

撰写读书写作体会,发表不一样的见解;写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