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了苦的年轻人

金色风 2019-09-24 12:58:27

“你们是我教过的学生中最差的一届!”这是高中老师在课堂上经常说的一句话,一开始我们真的以为自己很差,沮丧之外反而会更加努力拼命的学习。那我们到底是不是最差的一届学生呢,高考成绩出来的时候,我们是学校历史上成绩最好的一届!那时才明白,老师们是通过这种批评式的教育方式来激励我们学习!就像现在都会用吃不了苦的年轻人来激励新时代的青年一样!

偶尔逛土木工程贴吧发现整个贴吧都是吐槽的声音,有211院校毕业的本科,也有硕士研究生。土木工程专业施工工作需要在现场工作,荒郊野外,天天加班,没有生活娱乐,然后坚持不了几个月就开始想跑路,土木工程吧里“跑路”是最火的词!而很多人都会用吃不了苦的年轻人来自嘲,那么吃不了苦的年轻人何以成为现在年轻人戏谑的口头禅。实每个行业都是自己的问题,加班至深夜,无劳动报酬等等!建筑行业如此,互联网行业也是经常的996加班... 而居高不下的跑路、跳槽,也必然会给领导们的印象是年轻人吃不了苦!而现场工作中也必然有能够吃的了苦的年轻人坚守岗位,为祖国的基础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生活中,夏天忍受不了炎热的天气,需要开空调;冬天受不了寒冷的天气,室内要24小时暖气;出行更多的愿意打车,而非做公交车;吃饭喜欢叫外卖,而不是自己下厨做一道丰盛的晚餐。相比上班早高峰挤公交车去买菜的老人来说,这些都是年轻人吃不了苦的具体表现。但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认识、观念的不同并不会认为自己吃不了苦!反而会鄙视挤早高峰公交车的老人。邻居是90后,每天上线班都从顺风车软件上拼车,每天的路费20元左右,相比我们这些做公交车的人来说,交通出行成本可以说是天价,而他们可能已经习惯了这种出行方式!这也是信息时代为人带来的便利!对新事物有能够快速接受也是年轻人的特点,而我们可能会把是否合理使用这些科技产品当成批判年轻人能否吃苦的标准

其实现在年轻人的苦也已经不是传统的体力劳动的苦,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社会的苦已不是传统的吃苦,也不是父辈们口中的苦,而更多的体现在不够努力,不思进取,喜欢轻松的工作,总是各种借口麻痹自己,为自己的懒惰寻找各种理由!各行各业基本不会让高校毕业的学生去干体力活,其实说吃苦,多是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工作时长比较长,升职比较慢吧,而现实呢,也有坚守岗位从基层的施工员升职到管理层的人员!吃不了苦的年轻人更多的是受浮躁的社会风气影响。大家不再认可吃苦精神,而工作中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是造成年轻人不能“吃苦”的主因。而拉个人与人之间差距的反而成了工作8小时之外的时间,下班后你是去娱乐还是读书,是玩耍还是进修都会成为一个人能力的分水岭。而那些能够利用工作8小时之外时间学习读书的年轻人往往被认为是能吃苦的典范。

吃苦精神一直都是社会提倡和鼓励的,但是新时代的吃苦应有不同的理解。那么现代的吃苦精神如何解读呢,农业时代的吃苦精神更多的是体力上吃苦耐劳,工业时代讲的是奉献,不为个人得失,加班加点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而信息化时代新时代的年轻人更多的个性化发展,如何解读吃苦精神,可能只能理解为努力拼搏,努力提升自己,不图个人享乐!而具体到土木工程吧里那些高材生们也应区别对待,那些无法忍受施工现场施工环境而求一份稳定轻松工作的高材生确实是吃不了苦,而那些在现场坚守岗位、或者业余时间学习考证的人是有吃苦精神的,而对于那些“跑路”去更高的平台追求梦想的人也不能算是吃不了苦的年轻人!

社会在进步,不同时代的人的观念之中的代沟也越来越深!吃不了苦也和现在的工作环境有关系,加班多,没有加班费,没有个人生活,还要看领导脸色,加之现在社会的中坚力量多是70后、80后!对于吃苦精神的理解也和现在的年轻人有所不同,对年轻人也许不应该有太多的苛责,他们现代的观念也许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

吃的了苦或吃不了苦年轻人都要接受这个社会的洗礼,而且可以肯定的是现在的年轻人终究会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社会环境的优胜劣汰会证明所有的事情,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历史虽有不同,却又惊人的相似

1 阅读:100

评论列表

PC

PC

6
2019-09-24 20:13

三总五项十副总 来来来你去干

jeff

jeff

4
2019-09-25 14:02

吃的了苦或吃不了苦年轻人都要接受这个社会的洗礼,而且可以肯定的是现在的年轻人终究会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