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一枚洲际导弹从中国内部发射,直冲太平洋。
消息一出,全球舆论场瞬间炸锅。
有人叫好,有人跳脚,各种声音混杂在一起,好不热闹。

这次试射,中国官方的回应一如既往地简洁明了:例行训练,不针对任何国家和地区。
很明显,这次的试射与以往不同。
飞行测试覆盖了超过12000公里的距离,整个过程都保持了信息的公开和透明。
每一个细节都传递出一个信号:中国火箭军,这次是来真的了。

有人认为,这反映了中国在展示自己的实力,向全球传达一种自信。
也有人说,这是中国在当前复杂国际形势下的必要之举,是为了维护自身安全和地区稳定。
但无论如何解读,有一点是肯定的:中国洲际导弹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了军事领域,成为国际政治博弈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在所有国家中,日本的反应可以说是最为强烈的。
又是说“非常关切”,又是批评中国没有提前通知,似乎受了很大的委屈。
这不是日本第一次对中国的军事活动表现出过分的敏感。

每次中国这边一有风吹草动,日本那边总是第一个跳出来刷存在感,仿佛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和中国有“深仇大恨”似的。
说到底,日本的这种反应,还是源于内心深处的焦虑和不安。
这些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这让一直试图在亚太地区扮演“老大”角色的日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中国的洲际导弹试射显然让日本感到紧张,促使他们重新考虑在地区安全方面的角色和位置。
当然,日本也不会坐以待毙。
他们一边积极拉拢美国,试图在军事上寻求安全感;一边加紧自身的军事部署,试图在地区安全问题上掌握更多话语权。

2024年7月,日本发布了新版《防卫白皮书》,毫不掩饰地将中国列为“军事威胁”,并宣布将斥巨资从美国购买400枚“战斧”导弹,部署在琉球群岛,剑指中国。
作为全球最强大的军事国家,美国自然对中国近期的洲际导弹试射十分关注。
不过,与日本的“慌乱”相比,美国表现得更加“沉稳”,但也掩盖不了其内心深处的焦虑。

一些美国专家和媒体借机炒作“中国威胁论”,鼓吹美国需要增加军费、升级核武库,以应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军事实力。
这种老调重弹的论调,无非是想把中国塑造成一个“假想敌”,为美国继续维持其全球军事霸权寻找借口。
实际上,美国最担心的是中国对其领导地位的威胁。

美国在国际事务中一直扮演着“世界警察”的角色,经常对其他国家进行干预和指责。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之前那种独占的局面正逐渐被打破。
相较于美日的紧张反应,俄罗斯对中国这次洲际导弹试射的态度则显得比较从容。

俄罗斯总统的新闻发言人佩斯科夫清楚地表示,俄罗斯尊重中国的主权,并支持中国在军事领域的建设。
这种“力挺”的姿态,再次证明了中俄两国之间“不是盟友,胜似盟友”的特殊关系。
在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背景下,中俄两国背靠背、抱团取暖,共同应对来自外部的压力和挑战,已经成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力量。

作为美国的传统伙伴,新西兰对中国最近进行的洲际导弹试射表示了不满,称这一举动是不受欢迎的,令人感到不安。
新西兰对美国立场的支持,更多的是在现实压力下的无奈之举,而不是真正独立的判断。
长期以来,新西兰在外交和安全政策上都高度依赖美国,几乎可以说是唯美国马首是瞻。

在中美博弈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新西兰选择了站在美国一边,即使这意味着要牺牲自身的部分利益。
日本的焦虑,很大程度上源于中国经济的崛起。
回望历史,中日两国在经济发展道路上曾一度并驾齐驱,甚至日本还一度占据上风。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腾飞,成为“亚洲四小龙”之首,其制造业产品更是风靡全球,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日本奇迹”。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经济的结构性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老龄化、产业空心化、创新乏力等问题日益突出,曾经辉煌的“日本制造”也逐渐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迅猛,实力不断提升,已经跻身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行列,国际上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人工智能、5G通信、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逐渐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创新高地”转变。
曾经的“学生”,如今已经成长为可以与“老师”比肩的“对手”,这让习惯了做“优等生”的日本,心里自然不是滋味。
更让日本感到不安的是,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仅体现在规模和速度上,更体现在质量和效益上。

中国不再满足于做低端制造的“加工厂”,而是积极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打造自主品牌,提升产品竞争力,这无疑对日本构成了更大的挑战。
要理解日本经济的困境,就不得不提到上世纪80年代的那场“灾难”。
那时候,日本经济发展迅猛,给美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为了维护自身的霸权地位,美国对日本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制裁措施,迫使日元大幅升值,最终导致日本经济泡沫破裂,陷入长期的衰退,史称“失去的二十年”。
而中国,则在那时抓住了历史机遇。
为了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采取了“市场换技术”的方针,积极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其中包括来自日本的投资和技术。

日本企业看中了中国庞大的市场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纷纷在中国投资建厂,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到了中国,推动了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然而,让日本企业始料未及的是,中国不仅学习了他们的技术,还消化吸收、自主创新,最终实现了弯道超车。
中国洲际导弹的试射,显然让日本感到了紧张和警觉。

面对中国的崛起,日本选择了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合作,试图通过武力来维护自身的安全和利益。
历史告诉我们,使用武力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往往会引发更多矛盾和冲突。
中日两国相邻,相隔不远,历史上有着丰富的文化交流和紧密的商业往来。

在两国关系中,既存在竞争,也有合作。如何平衡这两者的关系,成为了两国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对于中国来说,要继续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同时也要积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与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各国一道,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对于日本来说,要正视现实,认清形势,放弃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的 outdated 观念,不要再充当美国的“马前卒”,而应该从自身利益出发,与邻为善,与邻为伴,共同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只有通过对话和合作,我们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共同建设亚太地区的美好未来。
一枚洲际导弹的测试发射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也让人们思考未来的世界格局会如何发展。

在如今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和平与发展依旧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
中国将始终坚持和平发展路线,为全球和平与共同进步做出贡献。
东风浩荡,传递的不仅是力量,更是和平的愿望和对未来的信心。
参考资料:《西方媒体称俄罗斯洲际导弹试射失败》新华社新媒体
《佩斯科夫:洲际导弹试验是中国的主权》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洲际导弹发射现场图来了!》中国日报网
《日本称中国发射洲际弹道导弹前未向日方通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