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于书学注重传承,并首重笔法。其在《自叙帖》中曾说:“要得笔,谓骨筋、皮肉、脂泽、风神皆全,犹如一佳士也。”又:“得笔,则虽细为髭发亦圆;不得笔,虽粗如椽亦扁,此虽心得,亦可学。”
米芾对于线条形态的掌控尤具独见:“去颜肉,增褚骨,发天秀,助神物。”(《书法赞》)这不仅是对颜真卿、褚遂良书法的温和指摘,更表明了米氏对于线形肌理的美学追求。骨肉停匀、相辅相成应该是他认为的理想状态。
米芾论书有言:“学书贵弄翰,谓把笔轻,自然手心虚,振迅天真,出于意外。”(《自叙帖》)又:“世人多写大字时用力提笔,字愈无筋骨神气。”(《海岳名言》)这是其执笔心得,主张精神振作,八面出锋。他尝说:“字之八面,唯尚真楷见之。大小各自有分。智永有八面,已少钟法。丁道护、欧、虞笔始匀,古法亡矣。柳公权师欧,不及远甚,而为丑怪恶札之祖。自柳氏始有俗书。”(《海岳名言》)
至于结字法,米芾论道:“唐人以徐浩比僧虔,甚失当。浩大小一伦,犹吏楷也。僧虔、萧子云传钟法,与子敬无异,大小各有分,不一伦。徐浩为颜真卿辟客,书韵自张颠血脉来,教颜大字促令小、小字展令大,非古也。”(《海岳名言》)即是主张字形结构各任其特点布置,避免整齐划一、千篇一律,而要自然得法、势出天成。
米芾的书法艺术历代评价
《宋史·米芾传》:“特妙于翰墨,沉着飞翥,得王献之笔意。”
宋黄山谷《山谷题跋》:“余尝评米元章书如快剑斫阵,强弩射千里,所当穿彻,书家笔势亦穷于此。然似仲由未见孔子时风气耳。”
宋高宗赵构《翰墨志》:“米芾得能书之名,似无负于海内。芾于真楷、篆、隶不甚工,惟于行、草诚入能品。以芾收六朝翰墨,副在笔端,故沉着痛快,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不烦鞭勒,无不当人意。然喜效其法者,不过得外貌,高视阔步,气韵轩昂,殊不究其中本六朝妙处酝酿,风骨自然超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