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鞋履到电子产品,许多产品的包装中都有一小包用于防潮的硅胶干燥剂。硅胶干燥剂是如此常见,以至于很少有人真正注意到它,更不用说分析其利弊,寻找更好的替代产品。
或许您也是如此,但在本文中,我们将带您了解一种性能更佳的干燥剂——氯化钙干燥剂。
只需花几分钟时间,您就能明白氯化钙干燥剂相较硅胶干燥剂有何种优势,它将如何保证您的产品安全、干燥,利好您的业务,同时利于环保。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背后的技术原理。
原理:硅胶干燥剂与氯化钙干燥剂如何除湿
硅胶干燥剂与氯化钙干燥剂的工作原理不同。前者通过吸附作用(吸附原理)除湿,即水分子附着在硅胶表面,同时硅胶的多孔结构使其可以吸收水分子。
而氯化钙则具有吸湿性和潮解性。氯化钙可以吸收水分子,并将其转化为液态水。当相对湿度高于平衡含水量(EMC)时,吸湿性材料就会吸收周围环境中的水分子,从而与周围环境达到平衡(详见本文)。当水分子遇到氯化钙,将溶解于氯化钙,而非像遇到硅胶那样附着在其表面。
因除湿原理不同,二者在各类环境中的除湿性能也不同:
硅胶在常温环境下性能良好,而在较高温环境下可能丧失吸附能力。在高温环境下,硅胶反而可能向空气中释放水分。
在相对湿度高的环境中,氯化钙的除湿效果更佳。
随着时间的推移,氯化钙的吸潮的能力会逐步增加,氯化钙潮解的溶液内所含的氯化钙分子还会继续从周围空气中吸收潮气。
由于硅胶吸附潮气为物理反应,硅胶干燥剂的吸水量可能很快就会达到峰值即饱和状态,当周围湿度还维持在高位,而其除湿能力却对此无能为力。
因此,在严苛的条件下,尤其是相对湿度高的环境中,湿气容易导致产品霉变、异味、标签脱落、包装破损等情况,干霸氯化钙干燥剂因其优越的除湿性和持久的吸潮性,非常适合用作长途运输和不可预测的海洋运输作为防潮保护的干燥剂选择。
吸水率:氯化钙优秀的除湿性能
当环境温度为30摄氏度,相对湿度(RH)为90%,时长为30天,氯化钙的吸水率可达其自身重量的250%以上。相同条件下,硅胶的吸水率仅为25%到30%。这意味着当相对湿度为90%时,前者的吸水能力是后者的10倍。相对湿度为50%时,二者之间的差距较小,但氯化钙的吸水率约为100%,仍高出硅胶约20%。
这些差距可能对防潮除湿解决方案产生不同的影响。要达到相同的除湿效果,硅胶干燥剂的用量可能是氯化钙干燥剂的10倍之多。也就是说,要达到40公斤硅胶的防潮效果,仅需4公斤纯度为94%的氯化钙。
为运输进行规划时,应牢记不同干燥剂吸水率的差异。若运输条件严苛,例如运输时间长、温度变化大、路线横跨南北半球、时间适逢雨季、途径热带气候区,使用氯化钙干燥剂将更加保险,因为随时时间的推移,氯化钙的吸水性逐渐上升,而硅胶的吸水性逐渐下降。
碳足迹:硅胶的碳足迹是氯化钙的20倍之高
碳足迹指某一产品整个生命周期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与甲烷)。毋庸置疑,在碳足迹方面,氯化钙干燥剂更胜一筹。
干燥剂的碳足迹各不相同,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原料来源与数量
生产方式能源消耗能源类型
运输方式
计算产品的碳足迹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但粗略估算表明,氯化钙的碳足迹仅为硅胶的一半,主要原因为二者的生产方式不同。
此外,要达到相同的除湿效果,硅胶干燥剂的用量是氯化钙干燥剂的10倍之多。因此,氯化钙干燥剂的碳足迹仅为硅胶干燥剂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