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三姐”黄婉秋:与儿子先后离世,遗言感动世人,丈夫依旧悲伤

每个大芒果 2025-01-07 10:44:20

一、初绽芳华:贫苦少女的艺术逐梦之旅

1943 年,黄婉秋降生于广西桂林永福县的一个普通家庭,祖籍梅州梅县。家中父母辛勤劳作,父亲身为百货公司的普通员工,每日早出晚归,母亲操持家务,照顾着八个孩子,生活的艰辛不言而喻。然而,在这困苦的环境中,黄婉秋却如一颗破土而出的新芽,展现出了非凡的艺术天赋与乖巧懂事的一面。

自幼,黄婉秋便对艺术表演尤其是戏剧痴迷不已,那婉转的唱腔、灵动的身段,仿佛有一种魔力,深深吸引着她。每当家人团聚,小小的她便会站在屋子中央,放开清脆的嗓音高歌一曲,或是模仿着戏台上的演员,翩翩起舞,一招一式虽显稚嫩,却透着灵气。姑妈察觉到她对戏剧的热爱,毅然支持她投身戏班学习,桂剧老前辈尹羲也对她寄予厚望,给予诸多鼓励,这让黄婉秋心中的艺术之火燃烧得愈发炽热。

1956 年,13 岁的黄婉秋听闻桂剧团招收小学员,内心的渴望如潮水般汹涌,她不顾自己尚未小学毕业的身份限制,毅然决然地报名参加。考场之上,她身着朴素衣衫,眼神却透着坚定与自信。音乐响起,她翩翩起舞,轻盈的身姿如同春日里随风舞动的花朵,每一个旋转、每一次抬手都恰到好处,惊艳了在场所有人。考官们被她的才华与美貌所打动,破格将她录取,一颗未来之星就此被发掘。

父母得知消息后,满心忧虑。在他们保守的观念里,学唱戏太过辛苦,前途未卜,他们更希望女儿能安稳度日。然而,黄婉秋心意已决,那股子倔强让她在艺术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最终,父母无奈妥协。

同年,黄婉秋正式踏入桂剧团,开启了艰辛的艺术修行。她主攻花旦,聪慧好学的她背台词总是又快又准,唱跳俱佳。但成长之路从不平坦,她的手指不够柔软,难以完美展现花旦必备的兰花指,这成了她的一块心病。为了攻克这一难题,她每日用热水烫手,待手指稍软,便请老师帮忙弯折,疼痛钻心,她却紧咬下唇,硬是将兰花指练得优美动人。

为了保持舞台上的身材美感,她严格控制饮食,常常忍受着饥饿。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刻苦练习,她终于迎来首次登台机会,在戏剧《斩三妖》中饰演 “苏妲己” 一角。舞台之上,她妆容精致,眼神妩媚,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将角色演绎得入木三分,台下掌声雷动。此后,她频繁参演诸多经典戏剧,名声渐起,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戏曲明星,而她的艺术之路,才刚刚起步。

二、命运转折:“刘三姐” 带来的荣耀与磨难

时光流转至 1961 年,这一年成为黄婉秋人生的重大转折点。长影厂著名导演苏里怀揣着打造经典的雄心壮志,来到广西筹备电影《刘三姐》。广西当地政府高度重视,期望借此影片打造地域文化品牌,各方力量迅速汇聚。导演苏里与大才子乔羽携手,耗时 8 个月,精心创作修改出 80 万字的剧本初稿。与此同时,100 多位画家挥毫泼墨,力求勾勒出最贴合大众想象的 “刘三姐” 形象,而寻找女主角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

在广西举办的《刘三姐》大汇演中,广西彩调剧团的傅锦华凭借出色的唱功脱颖而出,被定为 “刘三姐” 的扮演者,黄婉秋则因出众表现被相中饰演女二号 “舟妹”,男主角 “阿牛” 由长影厂演员刘世龙担任,主要演员阵容初步确定。

然而,就在正式开拍之际,情况突变。相关领导观看样片后,认为傅锦华虽然歌声婉转悠扬,但嘴型在镜头前不够上镜,决定更换女主角。这一决定让导演苏里陷入困境,犹如热锅上的蚂蚁。有人提议让因《五朵金花》声名大噪的杨丽坤出演,却因地域因素被否决,毕竟众人期望 “刘三姐” 由广西本土演员诠释。

就在苏里焦虑万分之时,演员刘世龙的一番话如一道曙光,照亮了困境。他向苏里推荐黄婉秋:“这个小舟妹挺好的,有灵气,长相秀气,不如让她来试试吧。” 苏里心动,当即让黄婉秋试装。当黄婉秋身着 “刘三姐” 的服饰,头戴精致配饰,面带微笑出现在众人面前时,那灵动的气质、仿若从画中走来的模样,令苏里喜出望外,当即拍板让黄婉秋与傅锦华对换角色。这一变动引发傅锦华的不满,她一气之下辞演,最终 “舟妹” 一角由张文君饰演。多年后,傅锦华谈及此事,满心遗憾与后悔。

虽说傅锦华未参演电影,但影片中 “刘三姐” 的配唱由她完成,配音则是张桂兰。黄婉秋深知机会来之不易,为演好 “刘三姐”,她全力以赴。彼时她年纪尚轻,演戏经验欠缺,常被导演苏里责备,委屈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但她从不记恨。苏里每次责备后,私下总会愧疚致歉,黄婉秋总是微笑回应:“苏叔叔,您所为之是出于对我最好的考虑,我对此不会有任何介意。” 在苏里的耐心指导下,黄婉秋逐渐成长,拍摄进程愈发顺利。

剧组在广西漓江取景拍摄时,正值酷暑,气温飙升至 40 多度,酷热难耐。黄婉秋身着厚重戏服,汗水湿透衣衫,却从未喊苦喊累。导演苏里更是亲力亲为,帮忙抬水时不慎烫伤腿部,休养长达一个多月。整个剧组齐心协力,为电影付出了无数心血。

1961 年,电影《刘三姐》横空出世,瞬间在全国掀起观影热潮,家喻户晓。影片不仅在国内大获成功,更是走出国门,享誉世界。在新加坡,影片公映两次,每次都创造了 120 天的放映纪录;马来西亚将其评为世界十部最佳影片之一;在美国,它打破《乱世佳人》的放映记录,引发全球 “刘三姐” 热。无数影迷为之疯狂,有东南亚影迷观影 33 场,中国香港影迷观影 99 场,每场观影后还会寄来饱含深情的观后感给黄婉秋。

年仅 17 岁的黄婉秋,凭借 “刘三姐” 一角一夜成名,从普通戏剧演员一跃成为当红影星。正如刘世龙所预言,海量影迷来信纷至沓来,表达着爱慕之情,黄婉秋因年纪尚小,一一婉拒。但自此,她的人生彻底被 “刘三姐” 改变。

三、黑暗与曙光:患难真情,携手共度风雨

成名后的黄婉秋,工资水涨船高,生活似乎一片光明。然而,命运的车轮却在 1966 年急转直下,陷入黑暗深渊。因参演《刘三姐》,她遭受不公待遇,陷入困境,心灰意冷之下,三度轻生,幸得旁人相救。随后,她被下放到农村劳动,繁重的农活、旁人的冷眼,让她倍感绝望,抑郁寡欢,看不到一丝希望的曙光。

就在黄婉秋人生最灰暗的时刻,何有才如同一束温暖的光,照进了她的世界。何有才比黄婉秋小 6 岁,同样是剧团的小演员,他心地善良、才华出众,长相帅气。当众人对黄婉秋避之不及,生怕受牵连影响前途时,何有才却逆行而上,坚定地站在她身旁。

彼时,农村的生活艰苦异常,黄婉秋身体日渐虚弱。何有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省吃俭用,用自己微薄的工资买来鸡蛋、红糖等营养品,悄悄塞给黄婉秋。有一次,黄婉秋遭人刁难,何有才毫不犹豫地冲上前保护她,混乱中,他的手骨被打裂,剧痛袭来,他却紧咬牙关,只为护黄婉秋周全。因这份深情守护,何有才自己的前程也受到牵连,但他无怨无悔。

起初,黄婉秋只将何有才当作朋友、同事,年龄差距与外界流言蜚语,让她对这份感情心存顾虑。然而,何有才不离不弃的陪伴、无微不至的关怀,渐渐融化了她心中的坚冰。她深知,眼前这个男人,是值得托付终身的依靠。

1972 年,29 岁的黄婉秋与何有才携手步入婚姻殿堂,没有华丽的婚房,他们暂住在何有才父亲的房子里,开启了婚后恋爱的甜蜜旅程。次年,女儿何雁云呱呱坠地,何有才轻声安慰初为人母的黄婉秋:“你现在是一个母亲了,要更加坚强。” 在丈夫的温暖呵护下,黄婉秋重拾生活的信心,逐渐乐观开朗起来。

后来,黄婉秋又诞下儿子,儿女双全,生活迎来转机。1977 年,电影《刘三姐》重映,黄婉秋盼来了复出的曙光,1982 年,她时隔 21 年参演电影《春兰秋菊》,演艺事业再度起航。此后,她不仅活跃于荧幕,参演诸多影片、歌剧,还担任桂林市文化局副局长,事业蒸蒸日上。

然而,外界的声音却从未停歇。有人见何有才事业不如黄婉秋,劝她离婚,追求所谓的 “富贵荣华”。黄婉秋听闻,气愤不已,坚定回应:“请你们不要随意评价我和老何之间的感情,你们并不了解。我们一起经历了许多困难,没有他,我的现在也不会存在。” 此后,夫妻二人更加坚定地守护彼此,关起门来过着幸福的小日子。

何有才全力支持黄婉秋的事业,成为她的专属司机、秘书,默默付出,毫无怨言。黄婉秋在家是贤惠能干的妻子,将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条;在外是备受瞩目的名人,何有才甘愿做她背后的坚实支柱。他们与家人相处和睦,黄婉秋侍奉公婆十几年,悉心照顾患病的公公,荣获 “第六届中国演艺界十大孝子” 称号,何有才同样孝顺岳父母,一家人其乐融融。

黄婉秋重情重义,对有知遇之恩的导演苏里,心怀感恩。苏里妻子过世后,晚年独居、患病且经济拮据,黄婉秋与何有才多次邀请他来广西同住,均被拒绝,只因苏里不愿拖累他们。无奈之下,夫妻二人时常寄钱资助,这份情谊,苏里铭记于心,感慨黄婉秋的重情罕见。

黄婉秋一生钟情于 “刘三姐” 文化,晚年更是倾尽心力传承。她创办 “刘三姐艺术团”,打造 “刘三姐景观园”,还精心培养接班人,女儿何雁云和两个外孙女在她的教导下,接过传承的接力棒,一家三代为 “刘三姐” 文化延续火种。黄婉秋曾深情说道:“我一生都是刘三姐。我要一直唱下去,直到唱不动为止。”

四、生命终章:传承遗志,思念无尽蔓延

然而,命运的阴霾再次笼罩。人生最后的几年,黄婉秋与肺癌顽强抗争,承受着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祸不单行,2022 年,儿子因病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如汹涌的潮水,将她彻底淹没,短短一年,她瘦了二十多斤,原本虚弱的身体更是雪上加霜。

沉浸在丧子之痛中的黄婉秋,病情急剧恶化。丈夫何有才痛心疾首:“那时候儿子有病,思想过虑,最后儿子走了,所以她心情非常沉重。”2023 年 3 月 4 日凌晨 3 时 16 分,黄婉秋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享年 80 岁。

弥留之际,黄婉秋最放不下的,依旧是 “刘三姐” 文化的传承。她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嘱托丈夫、女儿和外孙女,一定要将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传承好、发展好。这份对家乡、对文化的炽热深情,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心中,受人敬仰。

黄婉秋走了,可她的故事永远流传。丈夫何有才至今保留着她生前用过的诸多物品,每当看到这些熟悉的物件,他便会陷入深深的回忆,独自对着窗外发呆,脑海中浮现的,是与黄婉秋共度的每一个美好瞬间。而黄婉秋所代表的 “刘三姐” 精神,如同璀璨星辰,跨越时空,在一代又一代人心中闪耀,激励着后人不断传承、创新,让这份来自广西山水间的传奇,永不停息地传唱下去。

2 阅读:538
每个大芒果

每个大芒果

皮薄肉厚大有文化,人间三两事,边吃芒果边唠嗑